盘点:2015年零售百货业发展六大关键词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16 浏览:75 海淘人物
【导读】零售市场竞争,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传统百货店后,消费客群流失带来的业绩恶化让百货业倍感经营压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了2015年影响零售百货业六大关键词:①外资关店;②全渠道;③购物中心化;④涉猎金融服务;⑤市场细分;⑥发力自有品牌!百货业面临重塑供应链、转变经营模式、寻找新盈利点等多重课题。未来,百货的经营重心与核心竞争力为商品销售,应更多地掌握独家资源,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与商品重新捕获消费者。在向自营过渡阶段,为了不占用大量资金,降低经营风险,国内百货企业还需保持大比例与供应商合作开发、销售的品牌商品。自营+自有品牌+联营品牌的混合经营模式将成为百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外资关店本土百货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外资百货更是步履维艰。关店是今年贴在外资百货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外资第一店百盛撤离常州、济南两个市场并关闭了北京东四环店。日本华堂结束了北苑店、望京店和西直门店的经营,业绩的不理想让北京华堂采取收缩策略,将重心投向关键门店经营中。即便是再战内地,带入更多买手品牌的老佛爷百货亏损仍在持续扩大,采用直营的马莎百货开始寻求本地合作伙伴,推动中国区业绩增长。对于目前中国相关政策影响、消费趋势转变线上等市场环境变化,外资百货普遍市场反应不敏锐。在本土化进程频受挑战的局面下,多数外资企业还需听候总部意见再做调整转变。不过,由于距离、文化、生活、消费等背景存在差异,总部对中国商业文化、消费心理的不了解,导致最后策略决定不能百分百匹配。在本轮百货业洗牌期中将淘汰一大批企业,最终胜者会是有资金实力、市场应变度快、找到经营特色的有实力企业。与本土百货转型调整一致,外资百货也开启了自救模式。面对在华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百盛创始人钟廷森亲自带动开始全球收购或者代理知名品牌,变身品牌商谋求困局突围。日本华堂则希望改变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双方共同进行特色商品的设计、开发与销售。全渠道线上消费趋势逐渐明显,O2O(线上到线下)概念蔓延至整个零售业,全行业对渠道建设的态度空前。今年,多数百货企业以丰厚的人力、财力将全渠道纳入战略层面。大商股份、王府井百货、银泰商业、天虹商场、重庆百货、友阿股份等不同区域的百货巨头都已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并逐步完成了线上、移动端的全渠道端口布局。为了深化全渠道改革,今年以王府井百货、银泰商业为首的主营业务为百货的企业纷纷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开启战略合作。银泰商业与阿里巴巴成立合资公司,用于在中国发展与购物中心、百货、超市相关的线上线下业务。阿里巴巴以53.7亿港元战略投资银泰商业集团。王府井百货与腾讯在移动支付领域取得突破后,双方将以融合联动的商业模式继续推进全渠道建设。不过,百货企业可实现的全渠道价值与投入难成正比。由于商品重合度接近50%甚至更高,全渠道更多体现在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的购买途径。部分企业在线上以发放红包、返利等形式引导消费者到线下消费,但活跃度仍停留在线上层面,线下转换率并不高。由于尚未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大多企业的全渠道构建只停留在搭建线上平台的基础阶段。乐观来看,未来可能会厚积薄发。购物中心化今年是新增百货店最少的一年,一线城市百货增长量微乎其微,新世界百货、步步高等将进一步下沉渠道,在三四线市场寻找机会。与之相比,部分企业几乎放弃了百货开发。武商集团宣布未来新开发项目几乎不再涉猎百货业态。王府井百货将发展重点转投购物中心与奥特莱斯业态,并牵手恒大在商业地产领域进行合作。以商品销售为主的百货店聚客能力明显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滑。在物业租金与人力支出等运营成本提升的情况下,百货业业绩压力可想而知。零售动力不足让百货企业开始寻求外力解决方案,部分百货店借鉴购物中心业态构成调整,增设餐饮区域、儿童业态等。在物业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业界普遍认为,类购物中心化的调整仅适用于转型过渡期,并非长久之计。涉猎金融服务面对低迷的市场格局,传统百货业寻找新的盈利通道已是大势所趋。银泰商业、王府井百货分别与支付宝、微信合作推出可以储值的会员卡。一张被赋予互联网思维和金融概念的会员卡,带给百货业在金融领域更多想象。相关政策影响,让过去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商业预付卡销售走向终结。如果带有互联网金融性质的会员卡以储值、增利、返利等形式吸引个体消费者主动将钱存入时,将会成为百货业业绩的新增长点。百货还可以此为契机,逐步将这种金融思维渗透到与供应商的合作中。此前,京东针对消费者推出了京东白条,对供应商推出了3分钟到账融资产品京保贝,开启了金融领域的全面发力。其实,已有百货企业在金融板块暗暗发力。广州友谊拟募集现金100亿元收购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转型为金融和百货双主业运营的A股上市平台。重庆百货投资1.5亿元设立重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此切入金融领域。通过办理各种小额贷款、票据贴现等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重庆百货主营业务,增加营业收入。不过,进入金融领域的风险颇多,企业在涉及资金运作方面的每一个决定都需非常谨慎。市场细分传统百货的市场前景逐渐暗淡,未来一线城市百货数量会越来越小。在市场不充分的三四线城市,还可能会有一批百货店诞生。去年百货店坪效下降幅度高达12.9%,销售额增幅明显滞后于营业面积扩张速度。尽管增设体验型业态可以挽回一定比例的流失客流,但百货商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中重新站稳,需要将发展重心投向强化优势品类和走细分市场路线。北京apm的主力店东安市场今年进行了75%比例的品牌调整,商场已从综合性百货转型成青春、时尚的潮流馆。西单商场在一层将增设200平方米的珠宝专柜,同时扩充体育品牌阵容,强化优势品类,把握细分客群。商业项目的竞争不应是足球场博弈,上场球员共同拼抢一个球,更应像在游泳池中竞争,在各自的泳道前进。这意味着,商贸企业的角力点是在细分市场中把握住各自的目标客群。细分市场要求百货企业对定位有清晰、坚定的定义。所谓细分市场,就是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特征将同类需求的消费者进行分类,通过研究某一类型的消费者,对未满足和未充分实现消费者需求的部分进行补充与优化。细分市场考验企业对市场的熟悉度,需要百货企业从商品经营的思维转向对消费者研究。发力自有品牌国内百货企业善于借鉴国外的成熟商业经验发展自己。在美国、欧洲国家的百货店以自营为主,并通过自有品牌提升经营利润、形成差异化。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改变是百货业重塑竞争力的关键。目前,众多百货企业积极探索商品自营,但回归之路需要循序渐进,联营仍将是百货的主流经营模式。百货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供应商深度联营、打造自有品牌方面。新世界百货自有品牌LOL店已在全国进行推广,为了提高市场渗透率与品牌知名度,新世界百货还有意将LOL品牌店以加盟方式扩张。大商股份在企业内部大力推广直销直营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采购和开发自有品牌,压缩中间商环节,带动商品毛利率提升。不过,由于市场环境、零供关系差异,国外百货自营商品与自有品牌占比在90%以上,但国内百货企业自有品牌的理想份额为20%-40%。(来源:北京商报;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页:
张延来:从淘品牌商标被抢注看网络商标注册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