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岱青:电商界在物流领域投入不足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16  浏览:88  海淘人物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东方网》就“电商物流快递”问题采访时表示“电商界已意识到此前在物流领域投入的不足,现在都在忽略网站盈利的前提下,不惜重金在物流体系加重投入。归根到底,解决物流瓶颈才能带给消费者更好的购买体验,电商和物流企业也才能借此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网购10年交易规模增5万倍诚信与配送成发展瓶颈》。10年前的马云,恐怕未曾想到过今天的荣耀离任。从淘宝网成立的2003年起,中国网购交易规模在10年中增长了5万倍。而马云的后继者们,已不单单看重这一规模的再增长。记者采访获悉,网购十年不仅改变了国人的消费方式,从业者的掘金点也从商品移位到数据,而目前依然存在物流等掣肘,将是电商未来比拼的重头戏。现状盈利模式:从卖商品到卖数据从淘宝网成立的2003年到今天,中国网购交易规模10年增长5万倍。业内报告显示,除了线下“转移”而来的消费,电商还创造出39%的新消费。那么,在去年约1.3万亿元的电商销售额中,有5000亿元来自“电商制造”。不过,电商界已不把眼光局限于卖商品“促销费”,而是关注如何挖掘后台数据中的商业价值。卖商品:39%消费“电商制造”不去商店逛改为网上买,网购十年颠覆了消费习惯。不过,故事并未就此止步:权威报告说,除了“转移”消费,电商还创造出一部分新消费。“中国网络零售每发生100元交易中,约61元为转移消费,即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消费,而另外39元消费额则是由互联网创造出来的。”麦肯锡日前发布的报告首次提出了“电商制造”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这39%的消费根本不会发生。那么,这39%的消费需求如何理解?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陈亮给出的答案是:消费心理。“由网购者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带动的额外消费行为。”陈亮解释道,可以这样理解,同一个商品商场里售价100元,而在网上同款只需61元,消费者以低价买到心仪商品后,愿意再花费39元在网上消费,以相同的金额可以买到两件商品,这个过程就是“电商制造”。陈亮强调,这是通过现代化物流体系把真正的消费激发了出来,而不是通过透支。所以,网购不仅省钱,它还生钱。按39%的消费需求计算,去年约1.3万亿元的电商销售额中,约5000亿元消费力来自“电商制造”,其对“促消费”的推动不可小觑。卖数据:后台信息挖掘商业价值Lisa经常在网上买衣服,且80%都是欧美系,如今她会收到电商网站推送的商品信息也以此类服装居多。无论通过邮箱微信还是短信网页,每个用户收到的推送商品信息都不一样。后台是如何进行操作的?“这是根据每个消费者购物信息,整合分析得出的习惯总结。”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告诉记者。“将‘陈年’的数据转化为‘现成’的商业价值,这是未来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来自商家的80%以上数据需求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比如点击量、跨店铺点击、订单流转量甚至旺旺聊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等,这些都是商家关心的数据。”天猫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后台可以得到的是——买家的访问量、固定频率、偏好商品等浅层分析;而未来,不仅可以看到商家销量的高低,甚至还可以看出高低背后的原因。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看得到的商业价值,通过“数据”还能获得安全稳定、弹性升级、数据集成等云端服务,并以此确保消费者最终获得的服务质量。在电商行业中,阿里巴巴集团不久前设立首席数据官岗位,负责推进阿里巴巴“数据分享平台”。阿里旗下的天猫携手阿里云、万网推出聚石塔平台,为天猫、淘宝上的电商及电商服务商等提供数据云服务。专家表示,其价值在于汇聚了整个阿里系的各方资源优势,包括各子公司平台资源,通过资源共享与数据互通来创造商业价值。掣肘“三座大山”:信用低配送慢待改善“信用、支付、配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座大山。”国内电商网站鼻祖8848创始人——中国电子商务教父王峻涛十多年前的这句“魔咒”,如今依然未能完全解除。尽管8848已被淘汰,但王峻涛预言的“三座大山”仍未搬开。69%用户不满商品质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预计,到今年国内电商企业将达25529家。这一数据意味着网购产品品类越来越齐全,但消费者能否从网络平台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10年前网购刚兴起时,消费者被其低廉价格吸引,只要商品贴上“折扣”标签,准能换来高点击量。但在电商“价格战”方兴未艾的当下,虚报库存、暗抬高价、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仍层出不穷。去年“双11”,电商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因商品质量等原因迎来史上最大“退货潮”。甚至,消费者熬夜完成秒杀付款数日后,被通知无货可发,或是收到“水货”无法进行“全国联保”。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消费者也被其“磨”得失去耐性。中国商业联合会调查数据显示,69%的网购用户对于网购商品质量并不满意。也有业内人士断言,物流、支付或许都能解决,但对于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而言,统一的服务标准亟待建立,诚信缺失很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慢递”流失的是订单“三座大山中,信用和支付已有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也没有全部解决。而物流现状仍然严峻,物流如果停滞不前,拖累的是整个电子商务的未来。”在陈亮看来,暗中调换货物、收货晚点频发、货物丢失维权难等物流服务乱象,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拦路虎”。据记者了解,去年天猫“双11”虽创造了单日交易额191亿元的电商神话,却也造就了快递的“噩梦”。“四通一达”加上顺丰,整整用了个把月才把这一天的订单“消化”。快递一时之间被取笑为“慢递”,而这其中,有不少买家因此取消订单、申请退货。近两年,一遇到节假日或大规模促销,各种快递就相当不给力,白白浪费了大好商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电商界已意识到此前在物流领域投入的不足,现在都在忽略网站盈利的前提下,不惜重金在物流体系加重投入。趋势未来机遇:生鲜电商或成蓝海对于过去十年未能撼动的“大山”,电商业始终没有放弃努力。京东建立亚洲最大物流体系、易讯从一日三送到未来或推出限时送……未来的电商战从拼价格转向拼物流。而在服装、3C类、家居类电商分别掀起网购热潮后,生鲜农产品电商将成下一个蓝海。八点下单十点送到眼下,电商已从不讨巧的价格比拼中吸取教训,调转枪头打起“物流战”,不仅一日多送,甚至还能实现2小时送达、限时送等,由消费者指定送货时间。继推出次日达、预约配送等配送服务后,京东配送近日宣布物流配送再升级,推出“极速达”服务——最快3小时送达。当然,该服务非免费使用,需要支付49元额外配送费用。但此举仍然让争强好斗的电商界“跟风”。在业界首创一日三送的易迅则表示,重要城市实现一日两送,预计未来还将继续推出两小时送达,甚至限时送的物流服务。在物流大提速的背后,是不惜重金的物流体系建设。本月,京东旗下号称亚洲最大的智能物流体系——沈阳“亚洲一号”建设开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京东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6个城市完成了一级物流中心的布局,目前走在了国内电商业自建物流最前端。而易讯今年还将建设成都、济南、福州、长春等10余个仓储配送基地。阿里巴巴集团早在两年前已重金投入,高调宣布物流战略,全力推动建设适合B2C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体系,同时大力投资建设全国性的仓储网络平台,以期解决发展的最大瓶颈。莫岱青表示,“归根到底,解决物流瓶颈才能带给消费者更好的购买体验,电商和物流企业也才能借此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农产品电商崭露头角2009年之前,服装、3C类商品掀起第一波网购热潮,25%的订单来自其中。2009年至2011年期间,家居类电商后发制人,表现不俗。今年以来,生鲜农产品电商崭露头角。陈亮表示,农产品电商将成下一个蓝海。“去年上半年,多地蔬菜、水果出现滞销,呈现一片难卖景象,严重损害的农民利益。但同时,消费者依然遭遇‘买贵’,农产品流通‘难卖难买’情况突出。这就让农产品电商受到各类平台的重视和投入。”陈亮告诉记者,包括阿里巴巴B2B、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等平台,均将农产品作为重要业务拓展。除了农产品电商,涉农网店的数量也很“惊人”。以淘宝、天猫为例,截至2012年,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的网店数为163.26万个,其中注册地在村镇的为59.57万个;经营农产品类目的数量为26.06万个,涉及农产品商品数量1004.12万个。而在阿里巴巴B2B平台,经营农业类目的诚信通账号,至2012年底已有1.7万个。2012年,阿里平台上共完成农产品交易额约200亿元,其中淘宝网和天猫平台成就了大部分的交易额,B2B平台上通过支付宝完成的交易额接近1亿元。陈亮透露,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0亿元。大叔大妈实力不容小觑记者得到这样的一份数据,在淘宝平台上,超过100万个用户一年内的支出达到16万元;从用户平均消费金额来看,2004年至今,京东用户平均消费金额增长超过一倍。与此同时,网购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网购大军中。2011年之前,25岁至35岁的青年群体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贡献了59%的交易额,2012年以来,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在各大电商上的消费也占到了4%,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刷新,这意味着大叔大妈们已为网购贡献了超400亿元的交易额,全民网购时代正在步步逼近。淘宝数据显示,全国5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超过了175万人,其中有130余万人有过购物行为。据悉,老年网购群体中男性占48.7%,女性比男性多出近5万人。其中购买最多的是服装类的,尤其以女装为主。最近一年,老年用户共买了859万件女装。相对中青年用户来说,老年人更爱在网上买内衣和家居服。最近一年,在淘宝和天猫共淘了297万笔,其中购买用户多为女性。相比之下,男性老年用户购买最多的3c数码配件和男装,分别为293万和268万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对网购的贡献率将呈现上升趋势。微调查最大短板:商品质量和服务诚信本刊在微博上发起的调查显示,2003年-2013年的网购十年中,40%消费者在2005年-2008年开始第一次网购,这是网购最普及速度最快的几年。而在2005年前和2008年后的分别占比20%。有60%的消费者第一次网购时,选择了淘宝网。而从支出看,第一年网购不超过500元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一半,而最近一年支出1万-10万元的消费者同样占比超过一半。最近一年的网购年支出在1万元以内的占比48.57%,在5万元以内的占34.29%,在10万元以内的占比17.14%。而目前网购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不到10%的有22.86%的消费者,在10%到30%间的最多,有42.86%,在30%到50%间的,则有20%,而50%以上的也有14.29%的消费者。虽然网购发展10年,消费者网购支出飞速增长,但仍有超过9成消费者认为,目前网购仍存在商品假冒伪劣、售后物流服务等问题。在本刊的调查中,51.43%的消费者投票给了商品存在虚假广告、假冒伪劣等问题,40%认为,网购的售后信用和服务不如实体零售商,还有5.71%的消费者认为,网购存在物流时间和服务品质的弊端。7成调查者:期待买到生鲜和创意本刊微调查还显示,目前,服装鞋类和数码家电是网购“重点”,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2%和20%,而未来,超过7成消费者希望在网上买到新鲜蔬菜肉类和创意设计等。在选择网购商品种类时,当初第一网购选择最多的是服装和鞋类,占比37.14%;数码家电和日用品紧随其后,分别为20%和17.14%;而化妆品和食品则都占比5.71%。这一数据至今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现在在网上买得最多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占比最多的仍是服装和鞋类,甚至比例有所上升,达42.86%;数码家电依旧维持20%的水平;而食品则有所上升占比14.29%,其后是日用品11.43%、书籍5.71%;化妆品则以2.86%垫底。对于未来,42.86%的消费者选择了希望在网上买到创意和设计,还有34.29%的占比给了新鲜蔬菜、肉类等,这也是目前电商界看好的下一个蓝海。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998.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