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新政72小时:配方奶粉报关时断时续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6-25  浏览:170  海淘攻略

过去的三天,对于众多B2C进口跨境电商来说,无疑是难熬的。
虽然早在3月底,财政部就已正式发文,确定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国将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即B2C)进口税收政策,并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但企业经营范围的正面清单,却在4月7日21时左右才正式公布。
众多政策涉及的企业开启了通宵模式,因为留给他们调整内部系统,与海关正式对接的时间,仅仅只剩几个小时了。
麻烦才刚刚开始。缺少解读的政策让负责执行的部门、相关企业和消费者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一些跨境电商企业和负责执行政策的部门都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过去三天,他们在与政策互相试探,保持弹性,最终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但这样的平衡会持续多久,在新的细则或解读公布前,他们心里并没有底。
一些电商向本报记者表示,过去的72小时里,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现在的“模糊期”正是配方奶粉等备注模糊的商品最后的去库存机会;对于从境外归来的游客和代购,更高的开箱率和更严格的交税规则,也让他们感觉到政策的风向。
电商新政意在税收公平
从决策者的角度来说,恢复税收和贸易的公平性,是电商新政的初衷。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财政部关税司公布的一系列针对个人购买海外商品的新政策,最终目的都是要回归税收公平。
他举例说,一家外资奶粉企业在中国设厂投资,必须要交17%的增值税,但同样品牌的奶粉如果通过进口跨境电商的“保税+行邮”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一般只需缴纳10%的行邮税,这就产生了税收不公的现象。
此外,虽然跨境电商物品是按照最终零售价格征收,传统一般贸易是按照到岸价格征税,但跨境电商是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传统贸易之后经过的每一个环节的经销,都会相应征收增值税,这样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进口消费品跨境电商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通过提升本身的效率、运营能力、减少中间环节来发展壮大,而并不是通过税收的不公平来获得发展。”他说。
此外,为了防止这些商品通过代购等灰色通道销售,海关将加大个人入境携带物品的检查,并提高行邮税税率。
他的看法得到了一些接近决策层人士的认同。
其中一位人士对本报指出,对进口跨境电商这个灰色模糊地带的监管,已引起了全球关注。比如,去年底亚马逊和eBay的增值税逃税问题在英国引起了重视,英国财政部发言人表示,英国关税机构(HMRC)正在商议各种对策,让网络平台承担商户偷漏税的责任。
“虽然这些商品从境外发来,但只要在本地销售,出于税收公平原则,都应该缴纳增值税。”他说。
本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在本次新政探讨期间,关于个人购买跨境电商限额的参照标准,是海外几个主要贸易国家(包括但不仅限于)针对个人入境包裹/互联网购物的限额标准。
其中,澳大利亚规定“跨境网购物品1000澳元(约合人民币4883.3元)以下免征关税”;日本规定“课税价格总额合计10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98元)以下物品免税”;韩国规定“总赋税价格为1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840元)以下的物品免税”;欧盟规定“由价值可忽略不计货物组成的寄售/托运货物,每件内在价值不超过150欧元(约合人民币1105元)免税”。
虽然同等金额不同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并不相同,但仅从货币绝对金额来看,个人海淘新政“单次交易限值2000元、年度交易限值为20000元”的规定,算是相对合理的金额。
配方奶粉陷入模糊地带
过去的三天中,模糊且雷厉风行的新政,让全行业陷入了左右为难。
4月8日一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业界人士获得的多轮比对名录中显示,含添加剂的液态奶可以进口,但成人奶、不含添加剂的液态奶,被排除在正面清单之外,已经下架。货值在2000元以上的商品,面临下架风险和缴税难题。
而配方奶粉、化妆品、保健品则由于新加入的备注模糊不清,陷入了监管者不知如何管理、商家不知如何报关的尴尬境地。
与之前版本的清单相比,奶粉、化妆品后面加上了备注,比如“依法不属于普通食品或依法需要注册备案管理的特殊食品除外”。
“这有很多理解上的歧义,比如,什么是普通食品?”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此外,在国内消费者最急需的配方奶后面的备注为“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实施注册而未经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除外”。
“不怕新政策,就怕看不懂的政策。”一位跨境进口电商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经历了新政第一天,他们感觉执行者在摇摆,政策执行也处在试探状态。
他告诉本报记者,从4月8日一早到午后,所有配方奶粉在各个海关均无法报关,下午2点左右开始,有时候可以报关,有时候又不能报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晚间。从4月9日开始,状况开始好转,配方奶粉开始正常报关,只是速度较慢。
某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介绍,对于模糊地带的政策究竟如何执行,他们在新政执行首日也面临难题。因为如果严格按照备注,那么基本上都不能报关,但企业又有很多新政之前就进入保税仓的库存,多个口岸负责人在此间进行了沟通,最后形成了目前的通关方式。
上述跨境电商进口人士说,他们从可靠渠道了解到,目前是配方奶粉等模糊备注产品去库存的最后窗口期,月底前,质检总局可能会出明确的解释,那时候,配方奶粉可能真正面临下架。
一些企业开始退资退租
除了模糊的备注,多出来的“通关单”,也颇让企业烦恼。
正面清单中显示,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二线”出区时免于验核通关单。
而在过去的模式中,商家从海外进货后,先存入海关的保税区,并不需要通关单。
多位电商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保税区是关外,是不需要通关单的,只是从保税区将消费者购买的货物发送出来,才需要通关单。此外,现在这个通关单是什么,长什么样,大家也并不清楚,导致正常业务面临停滞。
德国跨境电商INFERNO中国运营经理赵斌对本报记者表示,本次新政明确受到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库存中有较高比例的乳制品、化妆品、护肤品、保健品,以及单个货值超过2000元的商品。
“我们产品中的戴森吸尘器和暖风机,由于价格超过2000元,已经下架。”他说。
这些企业中,有的在保税仓内积累了一定库存,还来不及消化,有的已经订货,货物正在公海上运输,等待到岸。
本报记者了解到,一家液态奶占比较高的品牌,正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该企业在保税仓内有较大的库存。但不含添加剂的液态奶等乳制品不在正面清单之内,只能下架。但又无法退货,因为保质期有限。
多个商家对本报记者说,目前已经开始考虑将商品改成直邮模式销售,或是晚些入仓,再观望一下政策。
在过去几年中,他们经历了多次政策的微妙摇摆,并最终挺了过去。现在,他们正把这次政策调整看作一次新的考验。
“我还是对行业有信心的,毕竟国内消费者对于优质商品的需求是刚需。”一位商家表示。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有信心。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综合保税区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现在的政策对行业信心打击比较大,未来的恢复需要时日。
他解释说,从已有的投入来看,地方政府前期已经投入大量成本建基础设施,也引入相当多企业,并和多个企业谈判。现在,一些企业开始退出投资、退出出租,并要求政府补偿一定损失。让他困惑的是,自己并不想逃税。作为想要长期发展的平台,一直正规经营。过去半年,却没有人就新政来找他调研或征求意见,政策出来也没有缓冲期。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06.9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