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领域发生变化 如何理解消费升级?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29  浏览:61  海淘人物

8月28日,以关注可行动的未来为主题的2016派代电商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现场,派代网总裁邢孔育、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就当前消费升级的现象以及如何抓住这个风口展开讨论。过去一年,中国电商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模式已慢慢失效,消费者个体诉求凸显,流量碎片化,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渠道模式革新……这些变化都将导致整个行业格局迎来新的巨变。中国近1000万家电商企业需要如何调整,才能抓住巨变的机会,不被时代淘汰?如何理解消费升级?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表示,从宏观上来说,我国一线城市人均月收入达到800美金或再高一点的水平,可称之为消费升级。原因很简单,到达这个收入水平以后,意味着居民可用来消费的资金变多,社会需要解决这些资金的去向,即供给问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升,即更倾向于工业化和标准化,可以使得大众的购买范围大幅度增加。消费升级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品牌升级、品类升级和渠道升级。品牌升级指的是,在不停演进的消费升级过程中,老的品牌要适应现在消费者的习惯和使用方式。关于品类升级,李丰表示,现在的一二线城市,粗略来看,产品品类更多倾向于健康引导和满足更高需求。渠道升级方面,以天猫为例,天猫的品类从轻度的个人和家庭生活用品向中度的个人家庭生活用品转变。所以,消费升级引发品牌升级,也带动品类升级和渠道升级。但李丰同时表示,能抓住消费升级、最终能做好,从长期看核心原因是基于前端品类理解,且要回归到对供应链的管理,对质量的控制,对批发商本身的供应链管理这些事情都是长期的。如何应对消费升级之后的消费者需求?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称,在此前关于品牌研究的报告结果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网络品牌(包括纯粹的网络品牌和线下的品牌在网络销售)随着电商的发展得到明显提升。通过阿里的数据和案例显示,淘宝的品牌化在3年时间里提升了7个百分点,这代表着其背后有一万亿的交易规模,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阿里的交易数据显示,在跨品类购物中,对于绿色概念,比如环保、农产品等标签大概有几千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横跨5个品类的人数突然有明显增长。按照这个定义,整个淘宝平台上有6500万人是绿色的消费者,其溢价在40%以上。如果单指消费,从绿色的消费角度来看,这部分消费者更关注健康、环保、节能等。因此,淘宝也从最早期的货架形式,升级到现在一直在改善服务体验,商品推荐的方式跟十年前的淘宝有很大区别。这些升级和收入增长、私人消费,以及年轻群体的消费状态有很大关系,包括高收入群体对于商品有更高端的消费需求。这些因素合在一起,呈现出消费需求倒逼着淘宝天猫做消费升级,从需求端开始,让服务品牌、市场品牌得到整体的升级。高红冰表示,从互联网的零售来看,整个中国的消费市场在进入一个体系的升级,电子商务到了这个阶段,实际上是消费升级不断推动的过程,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判断这个市场的价值,才能抓住这个机会。谁能抓住消费升级的机会?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表示,全球化范围的认知升级,即大家知道什么是好的,可以称其为聪明的消费。消费升级的核心就在于认知升级,它倒逼流程性和模式性的升级。什么是消费升级?我们相信未来是更好的,这种用于透视的能力是消费里面不可忽视的。从需求端提出的认知升级,是否能真正意义上倒逼供给端,其中很重要的要素是全球化和互联网化,这也的确让我重新理解基于供给端的效率。比如共享经济进化成了意愿经济,大家愿意为这种情怀或生态支付更高的价格。吴声表示,这是一个由15分钟变为15秒诉求的时代,机会永远属于这个时代的有价值者,比如真正意义上形成投资分发,或是基于供给端的效率层面可以更快速,亦或是解决供应链效应问题。而投资角度,李丰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他认为,零售行业的本质仍是货品的供应链管理。峰瑞资本在评估其投资的一个高端运动品牌企业时,一定会确定其在供应链管理上是否下足够的功夫。电商发展到今天,物流支付已经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在前端,也有更需求化的崛起,机会属于能够迅速的捕捉到需求,并且抓住社会空间的人。派代网总裁邢孔育说。消费升级时代下,电商的机会在哪里?关于未来的电商形式是否会被更为细致地拆分,吴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认为社会化分工的趋势会越来越清晰,我们不能只看到变化或者是前端的盈利,而应该更加关注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有足够敏捷的柔性供应链在支撑这个商业模式,形成一个柔性的闭环。好比这种商业模式在它的专业领域形成一种连接性,同时保持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前者是效率层面,后者是产品层面。我们可能要把大的生产要素交给更加专业并且可连接可协作的伙伴。这种商业模式的文化表达和社会体系,它必须是一个管理者一体化的契约。个性化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但依然要有专业的电商能力做支撑,高红冰称,所谓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即这种外包形式其实是市场层次的裂变。据阿里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现在很多大型电商平台上大概有十几万种不同的服务主体,这些新物种每天都在产生,随着规模的扩张,基础和业务的创新,这些新的物种越来越多,这是适应了大规模协作所带来的创新。在这个创新的背后,实际上是专业化的分工。想要把规模做大的方向一定是做专业化,每个人做最擅长的部分,达到效率最高。以网红为例,其擅长的更多是塑造认知,建立品牌,以及吸引流量等,在供应端方面,则可以和线下的大型制造商或者传统企业协作。高红冰表示,随着零售商业不断的往前发展,其分工会不断细化和完善。如何看待内容变现的热潮?随着内容变现越来越火,其分裂出三种形式,分别是广告、直接收费,以及电商转化,这种内容变现热潮的兴起到底是电商的补充还是将开拓属于自己的新领域?吴声认为,没有内容的企业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获取用户、打通消费者,进而完成整个商业模式。碎片化的时代,内容真的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高性价比流量载体。另一方面,内容本身就自带流量,且有差异化人格,其正在完成所有大众所理解的商业要素和平台,让商品变的有温度,通过电商的内容变现需要更加关注这个渠道本身是否能成为内容。就比如淘宝造物节,这个节不在于造了多少物,其本质在于内容化,以及新内容的传播。吴声说。(文/舒研)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052.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