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岱青:跨境通对从事海外代购商户形成冲击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14  浏览:22  海淘人物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新闻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一直以来“海淘”最大的风险来自商品是否为正品,货源的不明常使“海淘一族”难有保障。“跨境通”实行全程的电子化路管理体系,其购物渠道都比较规范和透明,“这样一来容易对从事海外代购的一批商户形成冲击。”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海淘”急剧升温国家跨境通电子商务平台月底或上线》作为首批入驻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项目之一,上海唯一的国家跨境贸易电子交易试点——“跨境通”电子商务平台,预计最快本月底前就可上线运行。随着“跨境通”的成立,未来的跨境电商业务将合法化、正规化。近几年,随着跨国网络代购的发展,“海淘”也在国内急剧升温。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9498人进行的调查显示,37.7%的受访者有过“海淘”经历,58.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海淘族”。两年前,80后张飞(化名)在身边同事的影响下,开始关注国内的海淘交流论坛,并浏览各种海淘攻略和视频教程。现在他已经是一名“海淘”老手,家里的日用品、衣服鞋帽,超过一半都是从美国某购物网站买的。张飞告诉记者,单就商品选购的过程来说,在海外网站购物与在淘宝等国内网站购物相差无几。“不同之处只是要准备双币信用卡,并注册转运公司而已。注册过程在购物网站都有提示,而且还有各种浏览器插件,帮助解决翻译、比价等问题。”对张飞来说,质优价廉是“海淘”的最大吸引力。“一条李维斯的牛仔裤,在国内专柜价最低一般也要六七百元,‘海淘’才折合人民币一两百元。”在他看来,这种购物模式既满足了年轻人对品牌的需求,又节省了不少花销。调查显示,目前人们“海淘”的商品集中在以下领域:奶粉(46.4%)、化妆品(44.4%)、奢侈品(43.6%)、服装(35.0%)、电子产品(32.9%)、日常生活用品(19.9%)、图书音像(4.1%)。家住南京的程女士以前经常在当地代购网店给孩子买奶粉。近来,她转向了海外电子购物平台。“欧洲大型综合电子商务平台不多,官网购物比较流行。我一般在公司官网购买,由公司直发到国内。”这样的发货方式让她感觉更加放心。现在,她也经常“海淘”一些生活用品。“虽然邮费高一些,但直发省去了增值税,省下的钱基本可以抵消国际运费。”对于“海淘热”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37.7%的受访者认为是国内一些商品品质令人担忧;35.1%的受访者认为是海外市场部分商品具有价格优势;17.2%的受访者表示有的商品在国内买不到;4.2%的受访者指出人民币汇率的升高,购买力增强;2.3%的受访者表示有的新商品在海外上市较早。虽然“海淘”有诸多优势,但通过网络进行海外购物也存在不少风险。在北京工作的李晓静(化名),等了一个月才收到从美国购物网站淘回的一双鞋子,可试穿后才发现号码有些大。“‘海淘’的东西如果出现问题,可能需要和购物网站、转运公司多方沟通,很麻烦。其实,大家一般也不会退货。因为需要自己承担国际运费,成本太高了。”李晓静感叹,选择这种周期长、风险高的购物方式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张飞告诉记者,因为是批量运输,转运成本一般比直发要低。不过,如果被海关查到,货品就可能被要求缴税。所以转运公司一般都会想办法让货品避税。此外,美国的转运公司一般都是家庭式作坊,没有充分的信誉保障,可能出现丢货、货品损坏等各种问题。日本转运公司虽然主要是大型公司,但是距离较近,不如选择直邮。调查显示,“海淘”面临的问题包括:商品或交易出现问题,追溯不便(50.8%);国际配送周期长(40.7%);支持直发的海外购物网站少(32.4%);各环节物流快递的素质参差不齐(30.7%);语言限制(29.9%);售后服务差(23.5%)。日前,作为首批入驻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项目之一,上海唯一的国家跨境贸易电子交易试点——“跨境通”电子商务平台建成。本次调查显示,69.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通过“跨境通”购买商品。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海淘”最大的风险来自商品是否为正品,货源的不明常使“海淘一族”难有保障。“跨境通”实行全程的电子化路管理体系,其购物渠道都比较规范和透明,“这样一来容易对从事海外代购的一批商户形成冲击。”(来源:中国青年报)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011.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