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敏丽:打车软件吸引新用户平均成本为20元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05  浏览:27  海淘人物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庞敏丽在接受《天津日报》采访表示:用四亿元买两千万新用户,平均吸引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才20元,远远低于电商行业人均两三百元的新用户获取成本,如果砸给广告,又能带来多少流量与注册用户呢?以下为报道全文:《打车软件豪爽烧钱为哪般?》核心提示首先,双方看似各不相让,实际可能早有攻守协议。没有PK就没有人气,两虎相争引来关注,最终大家共同发展。其次,一款手机APP用户起码上亿才能盈利。通过这种两军对垒的阵仗,虽然自己赔了一点钱,但是就当是广告费了。近日,打车软件开启第三轮血拼。微信支持的“嘀嘀”启用每单最低12元最高20元的随机补贴,支付宝撑腰的“快的”则宣布每单补贴涨至13元。据统计,双方宣称的投入补贴已经达19亿元。这种赔钱赚吆喝、请全国人民坐出租的“壮举”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商业考虑,又有哪些风险值得关注?“补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从补贴上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确实是在砸真金白银。按照嘀嘀打车两次公布的数据,第一轮营销活动花了4亿元,此轮是10亿元。快的打车在1月21日宣布一次追加投入5亿元,2月17日又表示:“快的打车奖励永远比同行多1块”。据此计算,双方宣称补贴总额至少达19亿元。虽然打车软件看起来实惠多多,但是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戒备仍未卸除。在新浪微博关于“打车软件烧钱大战”的调查中,超过八成调查参与者认为“成王败寇!之后哭的就会是消费者”。那么,两家打车软件的业绩又如何呢?易观19日发布数据称,2013年第四季度,“快的”市场份额为46.7%,高出“嘀嘀”3.1个百分点。但在速途研究院19日发布的报告中,综合多家第三方应用商店数据,截至2月17日“嘀嘀”总计下载量占比46.60%,比“快的”高出2.39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统计误差,目前两款软件基本上打个平手。砸钱到底为了什么?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考虑:首先,双方看似各不相让,实际可能早有攻守协议。没有PK就没有人气,两虎相争引来关注,最终大家共同发展。其次,一款手机APP用户起码上亿才能盈利。通过这种两军对垒的阵仗,虽然自己赔了一点钱,但是就当是广告费了。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54%的网民使用过打车软件。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庞敏丽认为,用四亿元买两千万新用户,平均吸引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才20元,远远低于电商行业人均两三百元的新用户获取成本,如果砸给广告,又能带来多少流量与注册用户呢?当心打车软件背后“流氓”面对两款打车软件,技术人员提醒:“比谁省钱多之余,还得比一下软件后台的‘流氓’程度”。记者用腾讯手机管家查阅发现,“快的”涉及4项手机信息,包括获取联系人、通话记录、手机位置和手机识别码,而“嘀嘀”涉及的手机信息比“快的”还要多两项,即发送短信和获取短信内容。至少从安全性来看,“快的”略高于“嘀嘀”。此外,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勇勇认为,以中老年为主的乘客或因不使用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叫车软件,被排除在手机打车潮流之外,人为造成部分乘客打的更加困难,有违市场公平。其实,在打车软件之争的背后,无论是争关注还是争用户,其实都是商业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搞清楚的是自己需要什么,别被忽悠就成。驾车抢单监管“只能提醒”随着打车软件竞争的升级,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和司机越来越多。一些消费者反映,竞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用软件打车的人过多,系统频频“卡壳”,以及作弊骗补贴等等。付勇勇提出,的士司机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涉嫌违反交通法规,的士司机在抢单的过程中容易分神,对安全驾驶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对此,杭州市运管局出租车管理处处长肖敏表示:“高峰期打车不少乘客会选择‘加价’,这并不符合规定。而许多驾驶员对于不加钱或加钱少的乘客就拒载。但因为打车软件究竟该由谁监管尚不明晰,目前运管部门只能通过出租车企业提醒驾驶员遵守规定。”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048.0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