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勇勇:打车软件价格战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12  浏览:27  海淘人物

摘要: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付勇勇律师在接受《东方早报》记者就“打车软件价格战”事件采访时表示:“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价格战的背后,其实是腾讯和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的地盘之争,其目的与今年春节推出的微信红包等非常类似,就是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争夺移动支付入口。打车软件的竞争,一方面为的士司机和乘客带来了实惠,另一方面也给市场造成一定的混乱,并可能引发法律风险。更有律师认为,政府应该禁止打车软件。以下为该报道全文:《打车软件冲击出租车好口碑》问一位出租车司机:“师傅,为什么不装叫车软件?”司机说他以前装过。打车软件搅动上海出租车市场引发马路扬招难部分人群成为“被打车软件抛 弃的人”交管部门承认上海出租车的良好形象正遭遇打车软件冲击问一位出租车司机:“师傅,为什么不装叫车软件?”司机说他以前装过。有一次他在医院门口,看到一个老人叫不到车,而他之前已经接单,就是老人旁边的一个年轻人,他不能毁约只好接走年轻人,任老人在那里等着。但一路开车时,他感到非常难过愧疚,从此就卸载了软件。司机说:“如果每辆车都装软件,那些老人就叫不到车了。”这是近几天网上热议的一则故事。在打车软件“战火”正旺,年轻人疯狂享受着近乎免费打车甚至打车还能赚钱的福利时,在这座城市还有很多被打车软件抛弃的人,如老人、小孩、初来乍到的外国游客等。市交港局相关人士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首度承认,上海出租车行业多年来辛苦建立的良好口碑和品牌,正在被打车软件影响。“这种影响是负面的。”该人士称,出租车公司和打车软件运营商不应首先关注盈利模式,急需的是履行社会责任。上海半数的哥软件抢客来自快的打车运营商方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已经有超过8万名出租车司机成为其打车软件的用户。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哥,都投身于补贴返现的互联网打车模式之中。手机的另一端,是650万下载了该软件的沪上乘客群体。“和传统出租车运营相同,订单产生的高峰期是上下班时间。”快的打车运营商相关人士称,每天的10时至14时,是订单预订的波谷阶段。“即使接不到订单,也不愿意在马上路空驶。”去年就装了打车软件的司机王师傅直言,在高峰时期接单和以此产生的加价费用,让他不愿再像之前一样,上路搜寻扬招的乘客。微博、微信、网络论坛上,越来越多的人诉苦自己艰难扬招的经历。一些网友总结为,以往轻松简单的打车出行,现在要靠设备、技术,甚至拼人品。否则,只能面对一辆辆急驰而过的空车。快的打车方面称,从订单分析情况可以得出,除了路途遥远的长单之外,那些和自己行驶方向匹配“顺路单”也成为的哥们青睐的对象。并且,这种情况日后会越发明显。“与其说对乘客挑三拣四,不如说通过订单生意更好做。”打车软件引发投诉攀升在乘客以支付公交车的费用乘坐了出租车,的哥获得额外补贴和加价,双方均皆大欢喜时,因使用打车软件而产生的运营纠纷频繁发生。对此,的哥、乘客各执一词,出租车公司左右为难。强生出租车公司服务经理周先生介绍,近期有关打车软件的投诉纠纷大致围绕两种类型展开。“司机在达到当日补贴限额后,不愿意再让乘客通过网络支付,从而产生争执。”周先生举例说,根据打车软件运营方的规定,在使用打车软件完成10单生意后,司机不会获得额外补贴。收取现金或刷交通卡,就成为其首选支付方式。而一旦上车乘客的网络补贴限额使用完,两者就会因既得利益不同而发生分歧。“这种矛盾经常发生。”第二种投诉则是因为司机在营运过程中,又抢到一单好生意而希望车上乘客提前下车。“相对而言,这种投诉数量较少。”周先生坦承,打车软件出现后,一些司机和乘客之间的新型纠纷无法用原有的规范和条例解决。“没有相关规定可以参照,企业对司机的管理难度加大。”他说,更多情况下,企业只能等到运营事故出现后,对当值司机进行严厉处理,而达到对其他人员的警示作用。同样,根据海博出租车公司反馈,本月有关打车软件所引发的投诉量也比以往有所攀升。支付和接单后及时到车,是司机与乘客矛盾集中的主要环节。“信息脱节,造成乱象丛生。”该公司运营部门负责人介绍,安装软件的司机和车辆数量,暂无法统计,监督更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出现投诉后,是非对错,很难认定。打车软件尚存法律空白“我们呼吁,打车软件公司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市交港局相关人士强调,在向司机和乘客砸钱抢夺市场的同时,打车软件使得安全运营成为空谈。打车软件公司应该从系统和技术上作出调整和完善,防范的哥驾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该人士提及,规范打车软件竞争模式和营运车辆如何使用打车软件的相关法律都存在空白,这使得政府部门无法可依。“对于打车软件是否涉嫌恶性竞争和行业垄断,很多专家和律师都在研究。不能否认的是,在车费补贴后,出租车运营已经低于其成本价。”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应加快立法,规范行业行为。同时,多部门联动也被认为是破解难题的一个手段。该人士认为,包括工商、物价局、经信委、通信局等部门,应该联合对打车软件进行研究和规范。不过,市经信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有关人士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近期社会各界对第三方打车软件价格战的关注和争议,但目前尚未介入打车软件的市场化竞争问题,因此也不便表态。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付勇勇律师认为,“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价格战的背后,其实是腾讯和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的地盘之争,其目的与今年春节推出的微信红包等非常类似,就是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争夺移动支付入口。付律师认为,打车软件的竞争,一方面为的士司机和乘客带来了实惠,另一方面也给市场造成一定的混乱,并可能引发法律风险。更有律师认为,政府应该禁止打车软件。据记者了解,目前针对出租车司机频繁使用打车软件极易产生不安全因素这一情况,个别省市已经开始针对打车软件使用进行监管和规范。2月20日,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正式发布新规,规定司机在出租车内只能安装一个打车软件终端,实行一车一终端。(来源:《东方早报》 文/李萌)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07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