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后遗症,行业规范与部门监管如何后发先至?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10 浏览:27 海淘人物
网络购物加速了行业转型,但电商终究是一种工具,贸易的主体仍然是交易双方,线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如今资本过多的关注互联网,传统实体转型互联网也已布局多年。网购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面对消费的态度,同时存在着过度消费的问题,包括剁手族的起源等,这些都是是网购产生的后遗症。近日有两则消息吸引了笔者,一个是曝光了网购假货率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之多,从这个数字来看十次网购有三次买到的都是假货,概率相当高。于是有人提出抽样验货的方法也不合理。当然,如果抽样检查可以将一些产品的隐性问题查出来,那么三星note7也应该在发货前就检查出问题手机,更尴尬的是更换安全机之后仍然无法避免爆炸,而三星一直都没有找到手机爆炸的真正原因。此外,阿里、京东都表示过要严惩假货卖家,可是屡禁不止。另一则消息是关于网购包装问题,按照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206亿件核算,初步估算全年消耗编织袋19.6亿条、塑料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缓冲物29.7亿个,然而这些都是可回收的物品却在一次使用之后成为了废品被抛弃。如此严重的浪费,不仅消耗了原产物料,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包装垃圾。此外,一些包装袋因为是化学物品,有人用嘴撕塑料包装,致使嘴部溃烂,也有人因为包装粉尘而引起了过敏反应。网购的发展经历了从线上到线下的逐步扩张,所以,类似于物流业的大爆发也是在近年才逐渐显现出来的。在业内阿里、京东、当当等电商网购平台早已上市,而三通、顺丰等在近年才开始筹划并相继上市,显然除了资本的内因,还与行业发展、行业环境有关系。而所谓的假货问题其实自从网购开始盛行到现在是一直都存在的,只是人们关注度不同罢了。其中京东嘲讽过阿里电商平台的假货问题,阿里自己也正在全力打击假货。而同样的京东也出现过假货问题,只是没有淘宝那么严重和泛滥。其实网购自诞生之日开始就在改变人们的购物习惯,乃至对线下实体造成了冲击。一个是因为互联网的诞生,网购的出现是必然,一个是人们的懒惰心理,足不出户购物说白了就是满足了用户偷懒的心理。如果可以有实物的购物体验并存于网购的话当然是最好,VR购物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还原场景,使得购物体验更加真实。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其实就是基于阿里系电商业务的改革与o2o模式结合,搭上物流而形成的一整条购物链。不再提电子商务,但这并不是说电子商务不存在了,而是电商要进行下一阶段的提升,新的电商模式需要代替旧的电商模式。然而,即便如此由于网购带来的影响同样需要各方的介入,行业规范和部门监管需要加快脚步。第一,规范行业行为要想树立行业标准就需要有行业标杆企业的配合,所以,利用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和行业企业的配合,共同树立起行业标准,大家共同监督和执行,才能保证行业服务有序的进行。例如:包装规范、运输规范、员工运输规范、样品抽检规范、平台运作规范等,虽然不是必须执行的,但同时又是有行业默契的。此外,行业协会不能是摆设,不光可以作研究,要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所以效仿混合制改造进行商业化,以市场来反向牵制行业内部运作体系,推动行业进行资源整合可以一试。第二,部门监管需有张有弛笔者认为网约车的部门监管下手有点重,更何况根据地域的区别各地区监管细则应该有差异化,但是又因为这个是行业空白,再加上国情的限制,地方无法独立推出监管细则反而出现了大片的跟风,其实这对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多少会有限制。不过从侧面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于空白行业的监管力不存心,或过之,或监管不足,有关部门也需要反思。同样的,在网购中,物流配送和产品核检等涉及到线下的流程更需要有监管,防止不良行为影响行业的有序发展,及时出手解决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第三,行业企业顺势而为面对包装浪费的情况,行业企业是否需要建立一整套有序的包装回收体系。根据包装的破损程度和可利用次数进行回收评定,回收的包装能继续使用的直接投入使用,不能投入使用的回炉重造,节省资源。也或许可以说这就是夹缝中潜藏的商机?同行业企业之间不仅是竞争关系,还存在相互监督的责任,当对方存在不良竞争行为时监督企业有责任及时举报。因为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监管要落后于行业,至今为止一整套完整的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依然没有确立,而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很可能经过几个月辛苦建立的监管制度等到实施的时候却发现已经不适用了。首先,监管需要有深度有远见。对于未知行业,监管出现的越早越能及早规避那些不良行为带来的影响。同时有便于日后的行业治理,而对这个行业最了解的就是行业企业。所以,制定的监管办法不仅要涉及到商业流程中的各个方面,同时需要预见性,对于未发生的行为有制止之效。其次,将行业企业纳入到监管的大军中去。这样行业企业不仅要对自身负责,还要对行业负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为了避免搞小动作,还是需要一些限制。此外,行业规范与部门监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要紧跟行业变化,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所以,互联网下的监管具有多变性、快速性、影响力广泛的特性,同时又因为行业限制需要技术人才做基础,普遍体现了监管的技术性。以目前的行业发展速度和监管力度来看,即使投入行业的力量也不能做到业业巨细,反而所谓的假货、包装浪费的问题会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资源浪费。此外网购成瘾用户也不在少数,他们对于各自的产品喜好再加上收到快件时的快感,使得双十一等大促日被戏称为是剁手节。其实行业规范和部门监管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更多的是引导人们合理的购物习惯。在行业先行,监管落后的今天,物欲横流,如何才能坚守本心?或许这是一个更大的命题。
下一页:
盘点:关于时尚媒体试水电商的5个问题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