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岱青:消费者网上购买医疗用品的习惯还未养成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21 浏览:32 海淘人物
摘要: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在接受《环球企业家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产品的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相关产品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热衷于网购的主体人群主要还是70后到90后,他们本身在医药消费方面的需求比较弱。而主要的医药消费者,进入老龄化的50后、60后则很少有互联网的消费习惯。以下为该报道全文:《废弃的金矿:医药电商万亿商机成鸡肋背后》内容导读:医药电商价值万亿商机,阿里、京东均虎视眈眈,但当下却形同鸡肋在中国进行的有关医药电商发展的各类大小论坛上,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同行总是被拿来当做范本。由于完善的监管体制,美国政府鼓励有资质的机构在网上提供药品销售服务,其中亦包括处方药的销售。因此,范本之一的沃尔格林(Walgreens)公司利用其线下7000多家实体店,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模式。2013年,沃尔格林的总销售达到716亿美元。这无疑给远在中国的同行打了一剂兴奋剂。因为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里,还有着无数的可能,医药电商被认为是中国电商产业的最后一块蓝海。2013年,美国药品零售的市场规模达到2477亿美元。有调研机构显示,美国医药互联网的零售份额占整个医药市场约30%,据此推算,通过网络零售的药品则在7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2013年中国医药产品的线上零售额仅在42.6亿元人民币的水平,较于2566亿元的2013年中国零售药品市场规模,其增长潜力相当可观。目前投入的中国医药电商们正是看中该市场巨大的潜力而默默布局,但事实上,中国市场的众多门槛却使得电商们的掘金之路走得十分艰难。在医药产品的互联网销售方面,中国政府的监管相当严格。单就销售资质的认可而言,根据相关规定,要在网上进行合法的药品销售,需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同时具备《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而截至2014年4月初,同时具备两证的B2C网站不超过170家。这道门槛令绝大多数的电商巨头只能透过替人做嫁衣的方式在医药电商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作为中国电商行业的领军人物,阿里巴巴(滚动资讯)也在医药电商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根据中国药店医药电商研究中心的统计,2013年天猫医药馆交易规模达20.4亿元,占中国医药电子交易将近一半。但是登陆天猫医药馆则会发现,几乎所有药品的最终出售方都是指向第三方平台,天猫医药馆更多的是承担了一个药品搜索平台的功能,把有购药需求的人群导入第三方平台。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京东医药城。虽然其首页上药品分类齐全,但是进入药品的实际购买页面后,多数药品都处于暂无经销的状态,为数不多的可以销售的药品,也是由购买者所在地具有网上售药资质并与京东医药城有合作关系的商家提供配送服务。为了获得相应的资质,阿里巴巴希望拿到医药电商的直销牌照。今年一月份,阿里巴巴斥资13亿港币入主中信21世纪,其子公司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5095医药平台拥有中国首个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证。通过这宗收购获得相关牌照后,经过内部的整合,阿里就可以直接在网上销售医药产品。拥有巨大流量优势的传统电商吃不到蛋糕,而传统医药巨头,虽然拥有产品优势又拥有牌照,却也难以吃下B2C的医药市场。作为国内最大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康美药业2013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33.6亿元。为了争抢市场,从2012年起,康美开始布局医疗电商,其更在2013年的财报中正式提出电子商务平台未来将成为战略的核心。今年四月,康美药业获得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将从5月1日起在康美之恋健康云服务平台上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销售服务。康美药业的电商总经理廖开际向《环球企业家》透露,截至目前,康美药业仅在搭建电商平台方面就已经投入超过2亿人民币。在网上平台建好之后,康美药业将结合自身已有物流仓库、线下药店等资源,实现线上线上的联动打通O2O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药业旗下成立于2010年的线下药店康美大药房近几年均处于亏损状态。不过康美药业表示:在电商平台做起来之后,我们把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预计今年能扭转以往几年的不良数据,线下药房应该可以达到平衡。尽管市场对医药电商寄予厚望,但是尴尬的现实是这个行业似乎仍未到盈利的时候。根据中国药店医药电商研究中心的统计,2013年中国医药B2C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9.3%,费用率为20.6%,平均利润率为负1.3%,就算是极少数实现盈利的企业,其净利率也不超过2%。目前医药电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而互联网经济又属于规模经济,现在客户群体的总量还没有上来,因此利率肯定不会高。现在还是要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不可能跳过这个交学费的过程。廖开际告诉《环球企业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也认同这样的看法,他表示,医疗产品的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相关产品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热衷于网购的主体人群主要还是70后到90后,他们本身在医药消费方面的需求比较弱。而主要的医药消费者,进入老龄化的50后、60后则很少有互联网的消费习惯。此外,由于医疗产品的特殊性,政府在药品的使用和销售上做出了严格规定,把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前者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销售和使用。因此,由于医药电商在无法实际审核处方的情况下,只能销售非处方品种,利润率最高且占全部市场容量约80%的处方药市场仍牢牢把控在医院的手中。另外,在网上购药无法使用医保卡也导致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监管部门对医药物流的要求也有规定,根据药监局发布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互联网药品销售企业必须具有与上网交易的品种相适应的药品配送系统,这就要求药品销售方必须具备GSP认证的药品配送体系,无论是在配送条件,还是在仓库的设施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均远高于普通物流。这意味着要发展医药电商,网站就必须自建物流,康美药业本身作为医药企业,拥有两个物流港,全国200多个实体店,在物流建设方面已经投入超过20亿人民币。这样的代价并不是谁都能承受的,同时拿到两证的网站中,只有不到半数进行实际的药品销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在物流成本过高上。同时,政策层面的不作为也饱受业内诟病。某医药公司高管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政府对医药电商平台的监管体制本身也存在问题。现在很尴尬的一个问题是,医药电商不是由服务部门监管而是由监管部门管理,监管部门可能会存在一种心理,就是‘这个行业发展不起来,我们就没有监管的风险’,因此他们本身就缺乏促使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举例来说,工信部会支持工信行业的发展,商务部会支持商业贸易的发展,但是监管行业来管医药电商的话,更多是停留在监察的层面,支持力度则相对较弱。上述人士认为,政府部门应该更多地从互联网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医药电商的发展,而不只是完全从行政职能的角度去监管医药电商。另一方面,对从业者专业素质的高要求也使得医药电商的成本高于普通电商。廖开际告诉《环球企业家》,有别于普通电商,医药电商对客服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培养的成本也相对更高。并且由于平台管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医药电商的模式还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除了康美药业,另一家传统医药巨头九州通在2009年就已经取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B2C)。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公司,九州通目前旗下拥有九州通医药交易平台、好药师网上药店和去买药网三大电商平台,其中,好药师还在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之间,与京东商城有过网络药品销售的合作。但是除此之外,外界一直难以洞悉其在电商板块的具体布局。目前医药电商行业都不太好,这是因为医药的特殊性,再加上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但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监管方式的转变,医药电子商务将迎来重大机遇。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告诉《环球企业家》。但是现在,谁都不知道这个行业的曙光何时才会到来。
上一页:
海航进军跨境进口 商家可定制店铺属性
下一页:
分析:电商与社交的本质关系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