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混战”时代 电商欺诈少拿竞争“红海”说事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26 浏览:74 海淘人物
10月14日,北京市发改委对国美在线开出了一张20万元的罚单,北京市发改委在官网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国美在线存在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记者调查发现,国美在线此前已有类似被罚记录。虚标价格背后是电商价格战乱象频频,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国内电商竞争陷入红海。(新京报10月18日)电商趁节庆等搞价格欺诈宣传与营销,早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像国美这样不止一次被处罚,也早不是国美一家。比如截至去年6月底,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上关于京东光警示信息就多达278条,其中,2012年11月12日,因价格欺诈,市发改委就对其处以了50万元的罚款。其余277条均为北京市工商部门对其进行的处罚,总处罚金额为300万元左右。这是电商进入竞争红海阶段进而进行残酷价格战的必然或应有的现象吗?的确,目前国内电商经营已经进入了战国混战时代,以两大电商巨头天猫、京东为领头,苏宁易购、唯品会和国美在线等中小电商紧随其后,仅就价格战而言,可谓是小战不断,大战不鲜。根本目的,就是以此争取利润和争夺市场份额。竞争如此激烈,照常理说,电商们应该没有实施价格欺诈、以次充好等欺诈、坑害消费者的资本和条件,因为这对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以及竞争力的维护,都是致命的负面作用。但遗憾的是,自2012年第一次电商8.15价格战以来的众多事实看,他们却都几无例外地陷入了先涨后降、以次充好等价格或质量欺诈的漩涡,甚至这些问题就如同痼疾一般,伴随各色电商左右,即便媒体屡屡曝光,即便监管部门处罚,也得不到有效遏止。查找原因,固然有电商陷入红海的残酷市场竞争因素,但从根本上讲,从正义的立场上看,这还是由于诸多电商经营者缺乏对消费者和法律的敬畏,否则,不会再三违背商业道德和法律规定,欺诈消费者。于此而言,电商欺诈消费者,拿竞争红海说事明显不妥,一方面,这会形成一种社会误导,认为这样的电商欺诈或有无奈和可原谅之处,事实上却是完全不可原谅的违法违规行为,客观上会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形成掣肘,好像并非都是经营者的错,似乎可轻责和原谅;再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对经营者而言,可能形成一种观念:欺诈消费者虽然不对,但社会似乎可以原谅自己,因而无意改进。因此,不管是消费者、社会或是媒体,都不宜拿市场陷入竞争红海,来为电商欺诈消费者找理由开脱。那样是轻佻的、不负责任的,对谁都没好处。
上一页:
莫岱青:电商“造节”重在拉动消费激情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