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质检总局进社区 为百姓讲解"海淘"和中文标签识别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7-08  浏览:153  海淘攻略

检验检疫人员在活动现场解答消费者疑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食品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但在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当中不免会有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产品,对此,许多消费者的鉴别能力不强,相关知识不够,进而造成了不敢买不会买的情况。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在江苏苏州湖东社区邻里中心广场举行,活动期间,质监系统的工作人员和食品安全专家解答了许多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方面的疑问,其中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问题和对“海淘”应注意的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质检总局“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现场。中国经济网佟明彪/摄
中文标签有贴有印真假难辨?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在活动期间走访了苏州东湖大郡社区两户市民家庭,发现消费者普遍较为信任进口食品,但疑问也有不少。他表示,有数据显示,进口食品已经占到我国居民日常食品消费量的1/5,所以做好进口食品安全的工作是质检系统的重大责任。
市民李女士就提出,平时家中购买的进口食品比较多,尤其是小孩的零食和奶粉,而在购买的过程中不论是她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有的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是贴上去的,有的则是印在外包装上的,“我知道这种贴上去的中文标签是正常的,但是这种直接印上中文标签的商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进口商品呢?”
吴清海对此表示,进口商品在中国直接面对的是中国消费者,从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角度,进口商品都应该有中文标识,明示产品的产地,品种,原料,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
对此,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也释道,所有进口到我国食品在进入中国之前必须要有符合相关规定的中文标签,而这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是必须印在包装上的,为的是防止因标签的涂改,伪造等情况给消费者造成影响,所以,消费者在看到进口婴幼儿奶粉的包装上印有中文标识时不要只凭这一点而怀疑其“进口”的身份。
林伟还表示,查看中文标签是判断进口食品是否正规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还可以向经营者索要商品入境检验检疫证明,证明该商品是正规的进口商品。如果消费者还有疑虑则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留言等方式向质检部门进行咨询。
厉曙光教授在活动现场讲解进口食品安全知识。
“海淘”or超市 哪里的进口食品更安全?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消费在面对“海淘”和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专柜等众多的进口食品购买渠道时,往往不知道哪里的进口食品更安全。对此,消费者宋女士就表示,之前自己对一些渠道的进口食品却是不太放心,存有一定的疑虑,但是通过参加质检部门组织的宣传活动,自己了解到了一些小窍门,现在能够比较自信的购买进口食品了,“现在一般还是会选择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我个人不太推荐‘海淘’。”
吴清海(前排右)与厉曙光(前排左)在活动现场进行交流。
对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要警惕假冒和假“洋”品牌,同时“海淘”和代购的食品要小心,因为这些食品往往没有中文标签,有些消费者就不知道原料,配方等信息,以及其正确的食用方法和剂量,而国外食品的标准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这样盲目食用后甚至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比如有的消费者买了某种国外的补充维生素E的胶囊,一天吃三粒,但是他可能不知道,中国人每天的维生素E需求量是14毫克,而他所购买的这款胶囊的维生素E含量是30-50毫克,其每天的补充量远远大于需求量,如果长期这样服用甚至会导致中毒。
而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我国市场的进口食品都是经过我国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检查的,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作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国家质检总局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风险分析、符合国际惯例、覆盖“入境前、入境时、入境后”三个环节的进口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在确保进口食品安全的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的“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通过在居民社区中传播进口食品的相关知识,让消费者更加了解进口食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营造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14.4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