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创业者卖公司双方理念业务互补至关重要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09 浏览:74 海淘人物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移动终端、大数据的发展催生了很多小而美细分的公司,他们发展很快,但是从未来来看,这些公司所在的行业比较窄众,很多不足以独立实现IPO,为了实现最好的价值,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他们都愿意找到一个靠山。“这些公司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又能得到上市公司、传统企业的认可,这是他们能够并购的前提。”曹磊说,从他们自身来看,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导入更多的资源,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比如腾讯入股京东后,京东市值迅速提升,目前已经达到260亿美元,而在一年半前才120亿美元。“过去很多创业者不愿意卖掉公司,这里面融入太多情感因素,但现在人们的观念更加全球化,和世界接轨。”再说,曹磊认为,虽然具体公司要具体分析,但总体来看,并购对公司并不都是坏事,有的反而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当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卖得好、卖得对”就成为了当下创业者考虑的焦点。那么应该如何挑选买主才能卖得好,卖得对呢?如何才能防止这种后悔得吐血的事情发生呢?曹磊指出,首先就是双方在文化和理念上应该融合,就是软件要融合,大家能够彼此包容。公司最终还是体现在人身上,如果两个公司高管意见不合,今后的并购就很难成功推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5年阿里巴巴对雅虎中国的收购。其次就是双方业务资源要互补。曹磊接着说,比如京东和腾讯,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竞争,但面对强敌阿里的淘宝商品,他们的合作要大于竞争。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资本摘果子创业者卖公司》不知从何时起,“办企业如同养儿育女,卖公司如同卖儿卖女”,这种传统的理念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发展触碰天花板、遭遇资金困境或抵抗不住雄厚资金的诱惑,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选择一条与父辈完全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卖掉公司。甚至有更多创业公司坦言,卖与不卖已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卖个好价格,如何找个好买家才是他们关注的要点。就如华兴资本创始人兼CEO包凡所言,卖跟不卖,这个问题已从最初的原则性问题,进而退化到一个战略性问题,最后演化成一个财务性问题。“卖身”不归路无论你是否承认,卖公司时代已经莅临,就连三番五次强调自己是非卖品、要独立上市的UC最近也选择了投入阿里巴巴的怀抱。这是阿里巴巴今年的第十次并购,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的并购交易规模已达268亿元。在具有“中国并购元年”之称的2013年,互联网并购浪潮更是风起云涌。据清科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互联网行业共发生近50起并购案,涉及金额约50亿美元,其中仅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巨头参与的并购案就有11起。从一方面来看,这也意味着约有近50多家创业公司伸出橄榄枝,“自卖自身”,那么是哪些因素促使这些创业公司走上“离经叛道”的道路呢?面对记者“为何要食言”的提问,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表示,“现在有一个机会,让我们站在万米高空去看整个中国的互联网,甚至是全球互联网产业。再加上他们给出的价格很有诚意,所以我被马云说服了,以前都是我在说服别人。”“跟阿里合并之后,我就可以在没有找到方法之前,就不商业化,我先保证用户的体验。所以我真的不需要在经营上有太多的诉求,这让我能够更单纯一点。而且在国际化上,阿里能够给我们更大的发展。”俞永福说。拥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和雄厚的资金,俞永福一语中的。在讲述“我为何将91无线卖给百度”时,网龙董事长刘德建的说法或许更为直白:对于91无线来说,百度有雄厚的互联网资源和客户群,和百度合作将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为91无线的业务带来更大的发展;对网龙来说,交易可显着提升公司盈收和股东价值,同时扩大我们的资本基础,为我们未来继续结合强大的研发能力,开拓新机会、新业务提供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找靠山,借力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是众多创业公司走向“卖身”不归路的主要因素。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互联网金融、移动终端、大数据的发展催生了很多小而美细分的公司,他们发展很快,但是从未来来看,这些公司所在的行业比较窄众,很多不足以独立实现IPO,为了实现最好的价值,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他们都愿意找到一个靠山。“这些公司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又能得到上市公司、传统企业的认可,这是他们能够并购的前提。”曹磊说,从他们自身来看,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导入更多的资源,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比如腾讯入股京东后,京东市值迅速提升,目前已经达到260亿美元,而在一年半前才120亿美元。“公司发展遇到一个瓶颈,没有突破的空间,必须要借助外力,这是创业公司愿意被并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互联网分析师于斌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此分析道,能够借用大公司的一些关系和渠道以使公司获得更好的发展,只要收购价格达到了预估值,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卖,而不是不卖。加之A股IPO降温、中概股在美国受挫,市场上留给类似虾米音乐、高德地图这样短期内无法上市或是市值遭到低估的创业公司的路径有限,在有限的选择中被并购无疑算得上是上乘之选。“过去很多创业者不愿意卖掉公司,这里面融入太多情感因素,但现在人们的观念更加全球化,和世界接轨。”再说,曹磊认为,虽然具体公司要具体分析,但总体来看,并购对公司并不都是坏事,有的反而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比如FriendFeed,这个产品在被Facebook收购以后,对Facebook的整个发展甚至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你想改变世界,被强势公司收购就是最好的方式,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共事,向他们学习。当然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但创始人一定不要拘泥于个人得失,一定要选择对公司最为有利的方式。“如果卖掉有利于公司成长,那就不妨卖掉。养儿育女的目的是让儿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一定非要把他们拴在自己的身边。”这种理念正被70后、80后的创业者所接受。所以于斌表示,目前中等程度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考虑卖,而卖的对象一般就是BAT和360,360更倾向于软件。三大巨头BAT纷纷伸出触角,也事出有因。当下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移动互联网正迎头袭来,可谓稍纵即逝,互联网巨头纷纷想争抢移动互联网入口,谋划O2O促进线上线下融合,而企业之间的并购无疑可以最快速地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抢占市场先机。比如俞永福就表示,阿里在电商业务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在非电商业务上缺少一个“棋眼”,这使得阿里并没有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而UC就是阿里的“棋眼”。俞永福认为,UC本身在浏览器、游戏和APP分发上的资源,可以很自然地将阿里原来的搜索、社交、视频、LBS等业务都放进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频伸橄榄枝,一个求“贤”若渴,两者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所以面对“如果你是一家创业公司创始人或CEO,如果有大公司想收购你的创业公司,你是答应还是不答应”这个问题,SV Angel天使投资人David Lee如此建议大家:“如果能被强势公司收购,那就答应吧。”并购与融合2个月前,新浪微博认证为“迷你挑”创始人的赖丹丹发微博称,同意以20元的价格,接受京东转让其控股子公司“迷你挑”80%的股份——因为不能让别人买走,同时宣布正式起诉京东。赖丹丹表示,“迷你挑”已被京东单方面强行解散运营团队、强行转移客户资源、强行掏空核心资产。遥望3年前在网上商城一片寒冬之际、曾以800万元高价被京东控股80%引来无数羡慕目光的“迷你挑”,万万也没有想到今天却落到如此的田地。对于并购失败的案例,曹磊却表示,这很正常,很多数据显示90%的并购都是失败的,要不就是不死不活,没有达到预期。当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卖得好、卖得对”就成为了当下创业者考虑的焦点。那么应该如何挑选买主才能卖得好,卖得对呢?如何才能防止这种后悔得吐血的事情发生呢?曹磊指出,首先就是双方在文化和理念上应该融合,就是软件要融合,大家能够彼此包容。公司最终还是体现在人身上,如果两个公司高管意见不合,今后的并购就很难成功推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5年阿里巴巴对雅虎中国的收购。其次就是双方业务资源要互补。曹磊接着说,比如京东和腾讯,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竞争,但面对强敌阿里的淘宝商品,他们的合作要大于竞争。据于斌分析,既然有竞争部分就可以有败笔。面对京东的进入,腾讯下面的网上商城易迅网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自己本来是亲儿子,但来了一个干儿子,实力更强。有些员工可能就会有逆反心理,从而制约公司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有一项那就是并购后公司的运转模式。于斌表示,一般并购后,大公司就会安排自己的人去接盘,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做,不会考虑其他问题。所以说只要有并购,过不了多久就会有高管、创始人离职的现象发生。新来的人不仅不熟悉原来的流程,而且他所带来的管理理念可能会不适应原有的团队,久而久之就会发生矛盾,进而破坏原来公司的活力,这对创业公司而言是最致命的伤害。于斌说,就是这样,口碑网在被阿里收购后死掉了。据于斌了解,其实很多创始人并不想离开原有的公司,他们还是想自己的公司培养壮大,只要你能给他希望,他能够做下去,那他肯定就不会离开。只有少数的创始人会想把公司卖掉,拿到一笔钱走人。但被并购后,很多东西容不得你来做主。寻找尊重本公司核心价值理念、运行模式的买主正成为创业公司的首选,即找一家投钱的公司,但原来公司的团队、运行模式皆保持不变。于斌认为,腾讯入股大众点评的模式就值得借鉴。大众点评CEO张涛就表示,腾讯不能达到50%的股份,不能给他的管理团队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不能管他们做事,也就是腾讯投资他们做事。让别的团队进来拥有话语权,明显对自己的创业团队是不利的。对于阿里的并购,俞永福也表示,“我认为这是并购,首先这笔交易是非常特殊的,股票为主,现金为辅,核心就是UC的整个团队是被以合伙人的心态邀请加入阿里的。而且所有的被并购对象都是汇报关系,但我们不是。这一次安排我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最高的战略决策委员会,我接管了阿里UC移动事业群。原来向UC的董事会汇报,现在向阿里巴巴决策委员会汇报。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合并,而不是并购。”从这里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在并购中栽了跟头的阿里巴巴正在悄悄改变原来的并购策略和理念,给予对方更多的尊重和权限,做起“甩手掌柜”。还有一个并购是所有创业者应该警惕的,那就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并购。看似并购,其实唯一的目的就是消灭你,在消灭你的同时还会榨干你的优势资源、你的用户等。目前有些公司为了把对手消灭在萌芽状况中,也会常常用并购这个策略。于斌举例称,在2001年腾讯曾收购了一家游戏工作室,当时这家游戏工作室的游戏用户量还是比较多的,但收购后,腾讯并没有让它发展壮大,反而把它的团队纳入了自己公司的团队,并把他们公司的用户全部转入自己的游戏中。在“卖的不如买的精”的公司并购中,所有创业公司在“自卖自身”时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上一页:
这个从电商渠道火起来的面膜 其实都是套路
下一页:
《2015年6月网购价格变化情况报告》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