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农村网络消费报告》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2-01  浏览:93  海淘人物

2015年7月9日,在浙江省桐庐县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上,阿里研究院联合阿里农村淘宝事业部共同发布了《农村网络消费研究报告(2015)》。报告指出,农村网购规模呈现增长快于大盘的趋势,按照有效GMV计算,淘宝网(含天猫)发往农村地区的订单金额占全网的比例,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8.65%,上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9.64%。报告同时指出,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千县万村计划正在成为电商下乡的主流模式,截止到2015年6月底,农村淘宝已累计覆盖全国17个省,建立63个县级服务中心,建成1803个村点服务站,在推动中国农村互联网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网购崛起几个世纪以来,城市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不过,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农村的渗透速度加快,农村正在成为网络消费的新蓝海。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总体规模达到6.49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在我国整体网民规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农村网民规模增长也呈现放缓趋势。不过,农村网购则成为农村互联网应用的最大亮点。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农村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万,年增长率高达40.6%,是农村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网民规模增速最快的应用。阿里零售平台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按照有效GMV计算,淘宝网(含天猫)发往农村地区的订单金额占全网的比例,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8.65%,上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9.64%,上升了1个百分点,在淘宝大盘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农村市场的增速显然更快。图:2014年县域VS城市网购消费额同比增速未来,我国农村网络零售增长空间十分广阔,根据阿里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农村网络消费总额约为1800亿元,预计2016年这一数字将攀升到4600亿元。农村网购的六大动因阿里研究院支出,推动农村地区网购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第一是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2%,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有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网购的发展。第二是落后的线下商业体系。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线下传统商业体系发展不够完善,区域差异大,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线下商业渠道不仅分布密度较低,更在价格、商品数量、品质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农村传统购物渠道的普遍特征是:价格偏高、可选择范围小、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而电子商务的优势恰好能够解决这些弊端。第三是互联网向农村加速渗透。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3月,我国93.5%的行政村已经开通宽带。互联网加速向农村地区渗透,是农村网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图:农村网购快速增长的六大动因第四是国家政策推动。中央政府将三农作为核心工作,不断出台各种推动农村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成为农村网购发展的政策保证。2014年,国家农业部开展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计划在北京、辽宁、吉林等10个试点省市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站;国家商务部则推出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计划。第五是电商巨头下乡。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企业,纷纷启动了电商下乡的步伐。2014年10月,刚刚完成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的农村战略,宣布将在未来3-5年之内,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包括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推出了各自的农村电子商务计划,电商巨头下乡已成潮流。在这些市场主体的积极推动下,农村地区的网购渗透速度大大加快。最后一点则是亲情消费。在阿里零售平台上,存在大量从异地下单、包裹发往农村地区的订单,这些订单的商品中相当一部分为老年人用品,这种亲情消费也是农村网购的拉动力之一。根据阿里研究院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TOP100城市游子亲情指数》报告,在淘宝网(含天猫)平台上,在典型为老人购买的商品中,2013年异地购买比例相比2012年增长了19.8%,有20%的城市同比增长在30%以上,在亲情指数排名城市排名第一的莆田同期异地购买比例增长13.96%,排名第二的张家口市增长率高达71.25%。农村淘宝:从1.0到2.0模式的跨越农村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的具体落地形式。自2014年11月落地以来发展迅速,截止到2015年6月底,农村淘宝已累计覆盖全国17个省,建立63个县级服务中心,建成1803个村点服务站。相比其他电商平台的农村计划,农村淘宝模式在双向流通、普惠效应、电商生态培育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得益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丰富多元的业务布局,农村淘宝项目的引入,意味着一个区域可以得到包括培训、金融、物流、农产品等业务在内的一体化县域电商解决方案。因此,农村淘宝在落地过程中,受到了地方政府较大力度的支持。2015年,农村淘宝启动了从1.0模式到2.0模式的升级转型。农村淘宝在村点服务站的选择上,最初采取的是小卖部兼营的1.0方式,选择村里地理位置好、店主学习能力强的小卖部作为合作伙伴,店主通过淘宝客的分佣体系获得提成。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农村的已有商业设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服务站的落地速度,不足之处则是小卖部的专业化程度不够,只能采取坐商、兼营的办法,制约了村点的服务效率。农村淘宝的2.0模式,合作伙伴则从非专业化的小卖部,转变成为专业化的农村淘宝合伙人,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发展10万名合伙人。农村淘宝合伙人瞄准那些思维灵活、有较强服务和宣传意识、熟悉互联网和网购的本地人,尤其是返乡青年,此举对于提升农村淘宝的运营效率、推动农村创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据统计,2015年5月,全国农村淘宝合伙人中有20位月收入超过5000元,最高的月收入达1.6万元,随着农产品上行的逐渐加入,农村合伙人的收入还将继续攀升。表:农村淘宝2015年上半年销售品类TOP10根据对阿里农村淘宝2015年1-6月的成交分析发现,大家电是农村居民消费最多的品类,其次是在线充值和女装。以天猫618年中大促为例,促销期间,农村淘宝共售出大家电近1.4万台,以空调、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为主,有效GMV超过2000万元。农村消费者:从众性强,更依赖实体网店报告分析了农村网购消费者的特征,指出农村消费者具有移动上网比例高、结构更年轻化、对实体网点相对依赖、从众性强等特征。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规模为1.46亿,受上网设备多终端化的影响,农村手机网民规模比上一年度下滑了2.1%,尽管如此,81.9%的手机上网比例,依然是农村网民最为倚赖的上网终端。从年龄结构来看,农村网民更为年轻化,20岁以下的农村网民占比均高于城镇比例,而40岁以上的农村网民比例则低于城镇。农村居民对于网购的接受度相对滞后于城镇居民,加上物流、支付方面的客观条件制约,因此,他们对熟人关系、实地店铺的信任度更高,对于纯粹的线上购物,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特点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是一大挑战,但却使得O2O模式在农村具有先天的优势。通过在农村建立O2O形式的网点,借助本地人来做运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任度的问题,加快农村居民融入互联网大市场的进程。农村淘宝便是这样的模式。由于农村相对封闭,信息传递较慢,口碑传递成为商品的主要传播方式,这就造成农村消费者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在网络消费领域同样如此。部分农村居民在网上购买了某种品牌、型号和价格的产品,并产生良好评价之后,周围的村民也会仿效购买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这与城市居民消费的时尚化和个性化倾向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在贵州铜仁地区的玉屏县谜路村,当地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在今年第一季度开通之后,大大方便了山区居民的消费,村民在10天之内购买了7台相同品牌的电动摩托车,每台2800元包邮,比当地线下零售店的价格足足便宜了1000元。除此之外,该村村民还在1天之内购买了11个同款的衣柜。这种现象清晰地体现了农村网络消费的从众性。报告最后指出,发展农村网络消费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它不仅实现了城乡消费无差别化,推动了农村消费升级,让农村居民享受城市的生活,而且通过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带来大量农村创业者和就业机会,为发展农村电商奠定坚实基础。在阿里等电商平台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农村的互联网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076.9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