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案例】中国电信:“互联网+”成为农牧业发展新引擎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06 浏览:23 海淘人物
编者按:近几年,我国通信运营企业运用自身光纤宽带、无线宽带、IDC等资源,整合社会涉农力量,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他们在哪些方面发力,取得了哪些成效?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他们有哪些新举措?本版为您集中展示三大运营商推进“互联网+农业”的风采。这几天,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包古鲁村村民张玉杰逢人就夸“农技宝”信息平台好,“要是没有在线专家‘会诊’,我家的黄瓜就都完了,这得感谢农业部门和电信的工作人员啊!”看着今年的好收成,老张的心里乐开了花。张玉杰提到的“农技宝”是“农技云”平台的移动客户端。“农技云”平台由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联合实验室(中国电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成立)开发和设计,满足农业管理部门、农技专家、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农技推广交流互动、农技服务管理、生产经营等应用需求。通过“农技宝”,可实现农技员的农技推广可视化管理,农技员通过语音、图片、文字进行无纸化办公,农业大户轻松解决生产问题,了解行业动态、市场走势,农民轻松接收农事指导及惠农政策等信息。这一农业信息新技术在线服务,有效破解了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难题。互联网+农业,实现了一“洋”一“土”的结合,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主动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2012年,中国电信和农业部联合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电信将云计算、物联网、3G等通信技术运用于农业,与农业部携手在三个方面共同推进农村和农牧业的信息化发展:一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如推进云计算、物联网、4G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应用。二是推进农业服务信息化,依托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12316,推动建设国家、省两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是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如农业资源管理、农业行业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应急指挥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2014年11月13日,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与自治区农牧业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农技宝”一期试点推广工作,具体包括信息交互平台、专家会诊平台、农技知识传播平台,实现农技专家与从业人员高效沟通、农牧业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共享,得到了农技员和农牧民的好评。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寇凤达介绍说,“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互联网+”在包括农业、农民、农村在内的大农业行业的集中体现,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行动”等国家工程的推进,将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扩大普及和信息化服务的升级,促进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产业模式创新,将引发人、土地和生产方式等农业生产基本要素变革,倒逼我国农业经营的转型,消除农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统筹市场和资源的深化改革,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农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平台服务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全力推出的“互联网+农牧业”的应用,重点是要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个领域进行突破,助力“互联网+农牧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农牧业项目负责人高海军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将积极开展“信息进村入户”服务,以农技推广、物联网、质量追溯平台等为重点,注重互联网在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服务内容、农民信息化素质提升三大方面的价值,切实推进“互联网+”行动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发展。在生产领域,重点发展“农技推广云”、物联网平台和病虫害远程监测。中国电信综合运用固网和移动通信、呼叫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手段自主研发建设,并融合12316农技服务热线,实现农村移动信息化、应急指挥调度、手机移动办公、呼叫中心平台和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服务。中国电信的智能农业信息化平台,依托电信物联网技术和云服务技术,集作物、畜禽及水产等多业态农业生产于一体,可实现农业生产集中管理,提供数据实时监测、设备智能控制、多态种养集成、及时生产预警、生产管理决策、不同终端控制等功能。中国电信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作物疫情发布、病虫害信息检索、病虫害异常环境预警、病虫害知识库管理以及在线专家诊断。在经营领域,中国电信重点发展农机管理云、智慧粮仓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国电信主要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农产品仓储运输、农产品销售电商等经营环节,提供农机管理云、智慧粮仓解决方案和农产品电商平台等业务服务。中国电信的智慧农机信息化应用基于农机管理云平台,可以在网络上实时指挥、调度作业机具,实现农机人员维护管理自动化;通过定位技术实时掌握农机的位置信息和安全信息;有天气预报随身带、紧急求助一键达、加油信息图表显、土地面积三步测等特色功能。在管理领域,中国电信重点发展综合调度监控平台、质量追溯平台。中国电信可协助农业主管部门建设综合调度监控平台,打造农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针对突发的农业自然灾害、农业“四情”、农业公共卫生事件、农业事故灾难等情况进行应急响应,迅速处理,保障农业正常生产及人民生活。在服务领域,中国电信重点发展信息进村“入户服务云”。中国电信发挥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服务资源整合的优势,在农业部的指导下,以建设信息进村入户云平台为重点工作,重点完成12316与农技推广体系融合。同时,开发6类云应用系统,包括12316多媒体云呼叫系统、涉农公益服务系统、农技服务云系统、培训体验服务系统、便民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对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的满足、对农民信息致富与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农民的“随身农技员”目前,中国电信的“农技云”平台在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支撑7个盟市、12个旗县的2000多名农技员和22000多名农牧业生产人员的日常工作、信息分享与获取。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农民杨玉仁对装有“农技宝”的手机爱不释手,今年他家的番茄就是凭着“农技宝”上的价格信息卖上了好价钱。“农技宝”不仅是农民的“随身农技员”,也让农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辛玉山是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一名农技员,以往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传递农业信息,需要挨家挨户地宣传、引导,往往是跑断腿、磨破嘴,效果并不明显。而今年,他通过“农技宝”这个平台与农户之间建立了一个高速信息渠道。“以前每天都走十一二里路到田间探查,了解实际情况,现在配上‘农技宝’之后,好多问题在行走当中就解决了,特别方便。同级农技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将信息发到平台上,向自治区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寻求帮助。”谈起“农技宝”带来的方便,宁城县农牧业局市场与信息中心主任冯兆生有感而发:“‘农技宝’的意义就是在于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便政府掌握每个农技人员的工作状态,激发农技人员的创业热情,方便农技人员与农户沟通。同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户与农业专家互动,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动向,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科技普及率。”鉴于“农技宝”的颇多好处,今年4月,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建设“魅力农垦”、“品生态商城”、云翼通讯录、综合办公等平台,服务农垦集团下属及合作伙伴等近百家企业、170000人智能化耕作运营。“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必将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