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移动电商单纯去中心化是不够的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15 浏览:32 海淘人物
关于去中心化已经不是个时髦的词了,媒体去中心化,组织去中心化,管理去中心化等。这个词开始从科技行业延伸到各种行业,然而玩得如火如荼的还是电商行业。从微博到微信,从微信电商到移动电商,不同的阶段会表现不同的形态。什么是去中心化,百科的解释为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所谓移动电商的去中心化,在笔者理解来即商家通过社会化传播的方式来自造流量,来分化平台对商家的控制。去中心化并不是没有中心,而是在一个生态中建立更多的小中心。比如微信电商,由微信搭台,商家唱戏。在微信的生态里,微信不为任何商家提供流量倾斜,商家们各自凭借自己的运营优势,通过朋友圈、QQ空间、二维码、公众号等方式来吸引用户参与,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消费者直接和商家产生联系。使每一位商家成为一个分散的中心。去中心化是移动电商发展的必然在以淘宝、京东为主的中心化电商时代,商家拼的不是服务也不是产品,而是一个好的摊位。商家没有自己的流量,主要集中在平台手里。为了抢首页的位置,只有拼命地砸钱购买流量来维系销量,最后的用户也没有沉淀到自己的平台上,而是被淘宝、京东这样的大平台所吞噬。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伴随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流量购买的行当来,水涨船高,恶性循环。一方面,流量价格越涨越高,商家的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升级,单纯的搜索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在消费者的购物行为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时,他们更愿意相信专业的推荐和基于熟人的分享。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经升级为品质消费和信任消费,商家也完成了一个从让用户自己逛到帮用户做决策的角色转变。用户购物行为的转变,间接导致了很多垂直App的兴起。垂直平台对商家、流量的控制越来越弱,消费者更容易信赖垂直平台。尽管淘宝依然强势,但在淘宝的生态之下,依旧冲出了像唯品会、聚美优品、美丽说、蘑菇街等这样的市值数十亿百亿级平台。电商也形成了一个多中心化的发展形态。去中心化对电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任何平台的去中心化都是相对的,只是在一个中心化的生态内,建立更多小的中心化。拿微信公众平台来讲,微信提供的是一个聚中心化的流量平台,然后通过公众号让作者自己去引流,微信不提供任何的导流工具。全靠运营者自己去推广。而电商的去中心化在流量上表现的更明显。在去中心化的电商平台上,游戏规则会更加透明,单纯的依靠夸大造假、刷单引流很难取得消费者信任。任何一件靠忽悠用户的产品,在社会化媒体上,很快就会被曝光,被揭穿。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口碑和满意度。去中心化的电商平台会降低被平台绑架参与双十一价格战的热情,这种恶性循环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大家公平竞争,自然生长。与此同时,商家也会拥有自己的商户和数据。在中心化平台上,基本所有的数据都会沉淀到商家自身的平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经营粉丝,和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去中心化电商依赖的更多的是产品和个人,而中心化电商对渠道的依赖性更强。去中心化电商的难点和痛点电商的去中心化,已经数见不鲜了,但很少听说做得特别成功的。它的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做到人货统一,最大的痛点在于如何确保有效的流量。先说说去中心化电商的人货统一。中心化电商可以说是以产品为王的时代,尤其对于B2C这样的平台而言,更是如此。像在天猫、京东这样的大平台里,即便什么都不做,一天下来也会有一些流量进入。去中心化电商平台基本靠商家们自己经营,不仅要注重产品质量,还要商品的销售者也要具备一定的营销技能。买者和卖者的关系不再仅限于买完就结束,而变成了一种购物体验,一种隐性关系的结合。相当于当你买iPhone时,第一念头想到的可能不是手机而是乔布斯。去中心化电商它拉近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赋予了买卖之间的情感。在流量上,虽然去中心化撇开了电商对流量的过度依赖,但又不能完全脱离流量。有人才有生意,单纯靠社会化媒体和线下活动去引流,成本太高。在去中心化的平台里,商家应该将重心放在转化率和复购率上,很多平台流量看似超高,实际都是无效流量,要么转化率超低,要么逛了半天也不下单。基于口碑和熟人推荐的垂直平台,转化率不至于太低。如何通过外部或内部的传播媒介获取高质量的精准消费者是摆在去中心化电商平台目前一大难题。虽然去中心化已经成为移动电商的未来趋势,但这是一个漫长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一旦用户的购物习惯、消费水平、生活理念彻底转变时,量变即会引起质变。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