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岱青:2003年、2004年是网购发展起点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25 浏览:44 海淘人物
摘要: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2003年、2004年是网购发展的一个起点,之后的几年一直在上升。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私人物品上的情感叙事》对于个体来说,每消费一个物品,都是一次自我定义,你喜欢什么,使用什么,无不在诠释你是谁。网购的出现,抹平了地理鸿沟,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消费机会,拥有不虞匮乏的自由,于是人们的生活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因为物质无不在影响精神。网购给了人们诠释自我、诠释生活的机会“断离舍”概念的倡导者、日本人山下英子曾说:“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通过物品,人可以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网购的流行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的背后,也有着万千由私人物品承载的故事。自网购诞生以来,人们从探索这种崭新的购物模式,到适应并对其产生依赖性需求,花费的时间只有12年。如今,它已经渗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抹去了信息交流的鸿沟,塑造着人们的期许和行为:持家人通过网购精打细算地照顾家庭成员的饮食起居;远隔千里的人通过网购表达着爱意;人们通过网购打磨着个人喜好与品位;生活狭窄的人和孤单的人,也通过网购瞥到了一个更丰富的世界……4月15日,《文景Lens》杂志携手淘宝网举办《网购十二年:超越距离的记忆构建》的展览。来自各地的参与者分别展示了一件对自己具有特殊意义或者隐藏着特殊故事的网购物件。网购12年中国摄影师黄庆军用了近10年的时间,拍摄了名为“家当”的系列作品,让中国各地的老百姓把他们的全部家当搬出来,而后合影。而这次他将“家当”的镜头,对准了网购,让人们与其网购的东西合影。“中国家庭网购纪事”的作品中,既有衣服、家具等日常用品,也有数码产品、自行车配件等爱好所需,更有佛教用品。网购便是如此,有很强的环境叙事能力,也有很强的自我描述功能。“网购能够买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小到针线,大到冰箱彩电,当地买不到,甚至想不到的东西,电子商务世界中几乎没有无法实现的购买诉求。”黄庆军用镜头表现着这种“无所不能”,然而购物不只是单纯的消费,“更是他们通往外面世界唯一的一扇窗、自我认知与表达、创业的基石、爱的传递或者珍贵的回忆。”贾昱昊便是这样一位有近十年购物经验的网购达人。辞职前他是互联网从业者,现在是拉萨一家名叫达兰客栈的共同经营者。虽然转换了身份,但作为较早尝试网购的他来说,无论地点、身份的改变,网购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2004年,贾昱昊进入互联网行业,彼时正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候。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0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有8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而在1999年,这一数据仅为890万。据媒体报道,当时被经济学家普遍质疑的网络购物在1999年年底,互联网高潮来临的时候兴起,国内诞生了300多家从事B2C(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的网络公司。2000年,这些网络公司增加到了700家。但随着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下挫,到2001年人们有印象的只剩下三四家。随后,网络购物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寒冬时期”。网购发展的契机2003年“非典”的爆发,成为网购得以发展的契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告诉法治周末记者,2003年、2004年是网购发展的一个起点,之后的几年一直在上升。按照CNNIC发布的数字,2005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购物的规模就达到100亿,而全年超过200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贾昱昊开始了他的网购生涯。这些年,他仅在淘宝一家购物平台的花费就超过50万元。贾昱昊介绍说,刚开始主要是以数码产品为主,后来也开始买衣服等日常用品,因为方便又省事,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慢慢的,本来就不爱逛街的他,生活习惯也改变了。由于习惯了线下商品交易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模式,贾昱昊对于电子商务的付款和发货相分离的模式并不习惯。他最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担心没收到货,钱也没了,但支付宝担保交易的推出,让他慢慢放下了戒备心理。他经营的达兰客栈,当初装修时,里面近八成的东西是网购来的:电脑、咖啡机、床单被罩,还有为客人准备的户外运动装备等。贾昱昊还为自己的客栈开了淘宝店,目前百分之八九十订单都是来自网上。不同于贾昱昊曾经居住过的北京、杭州等地,拉萨作为一个三四线城市,物资并不丰富,购物的选择也十分有限。在客栈装修之初,他和合伙人也在拉萨市区考察过,可是他们对当地产品的质量和样式都不是很中意,而网上的选择更多一些。“网购可以图便宜,也可以选择质量好、有设计感的东西,拉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贾昱昊强调这是他们综合考虑的结果。即使在物流极不方便的拉萨,贾昱昊身边的朋友也都有过网购的经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网购频率“还挺高”。在拉萨打工的西藏山南女孩普布央金,就是2010年在咖啡馆老板的帮助下才开始接触网购的。现在她不仅自己买衣服鞋子,也替朋友买。虽然汉语还不是很流利,但是网购已经成为她与外界接触的渠道。黄庆军提到,很多少数民族不懂汉文,如果网购平台能有多种文字,应该会打开更多少数民族与外界沟通的渠道。物品是一种标签网购不仅是购物,也是一种沟通,正如展览之上的文字所言:曾经,有人匮乏于这样的机会,消费一个汉堡、一件衣服,既代表不同的经济阶层,还显现着地理上的优越感。“大城市”或者“国外”,代表了太多可选择的消费机会和生活可能,而对于个体来说,每消费一个物品,都是一次自我定义,你喜欢什么,使用什么,无不在诠释你是谁。网购的出现,抹平了地理鸿沟,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消费机会,拥有不虞匮乏的自由,于是人们的生活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因为物质无不在影响精神。网购给了人们诠释自我、诠释生活的机会。那么,你是谁?在“中国家庭网购纪事”每幅作品的旁边都配有短短的说明:名字、年龄、民族、地点、平均物流时间以及第一次购物时间。从淘宝的大数据来看,他们是来自北京、内蒙古、新疆等地频繁购物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领域工作,虽然服饰、家电是常规商品,但是网购清单、风格款式却又因人而异。淘宝市场部总监夏济说,目前网购的区域化特点并不是特别突出,这两年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选择趋势。26岁的创业者李念就是这样一位需要个性化服务的买家。李念自幼爱好航模,去年将爱好转换成事业,创立航拍公司。然而由于早年无人机市场的空缺,李念只能自己画配件、用图纸打样,通过网络寻找代工厂,完成航拍的硬件支持。黄庆军在拍摄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不同个体需求的差别。在杭州市孙斌的家里,一台扫地机器人让黄庆军印象深刻,摆在了所有网购物品的最前面。拍摄完离开的时候,孙斌随手打开扫地机器人也上班去了。在《网购十二年:超越距离的记忆构建》的展览上,数十件展品也讲述着他们主人的不同。25岁的邹怀德是一位自由作家,因为对历史影像的兴趣,开始从各个渠道收集老照片:一战、二战、抗日战争……其中不少照片来自网购。最近他又忙着考证,新收入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相册的伪证,而这也是来自网购。他的展品是关于纳粹攻打苏联的相册,他说:“这些照片让我前所未有地接近、甚至触摸到了历史,感受到那些故事都是由曾经和我们一样鲜活的生命演出的,很震撼,也很感慨。”邹怀德想要接近历史,火车栈的合伙人白略则想要传承。他购买的蓼蓝种子静静地躺在站台上,用简易密封袋装着。白略想用收获的植物,自己尝试染布。“据我所知,国内土布用植物染的已经很少了,我想用自己的手把这种技术和生活观保护起来、传承下去。”他说。购物车后的人生百态5年前你的网购订单里,若是小家电、衣服、日用品,此时你可能是单身;3年前,网购包括了各种各样苦心淘来的礼物,这时你应该是恋爱了;如果中间没有疯狂的非理性消费,两年前你开始买结婚用品,既有婚纱这样的大件,也有糖果盒、婚礼请柬这样的小物;再过一年,婴儿用品成了最主要的网购消费。2012年,淘宝网曾经推出“淘宝时光机”,帮助消费者回顾他们的购物经历。当购物者将物品一件件放入购物车,谨慎对比,分析商品质量、价格,最后下单等待收货、享用的时候,人生、成长、变化其实也在其中慢慢呈现。《文景Lens》杂志项目主管王雪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说,这次的展品,主要是倾向于情感、精神层面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些展品以及背后的故事产生共鸣。王雪认为,网购虽然是一个买卖的平台,但是购物背后其实有很多的故事。或开心,或难过,或温暖,或撕心裂肺,或早已释怀。36岁的平面设计师艾藤,不习惯被人际关系包围,于是网上购买豆芽机、空气炸锅、面包机、酸奶机、榨汁机、搅拌机、净化器、加湿器等家用小家电,希望用这些占据原本需要被爱人填满的空间,并创造出她所思念的江南水乡的空气湿度和空气质量。2012年夏天,丛平平在网上开了一家卖故事的小店,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在买家听后付款;不愿意透露太多信息的lena在一个提供虚拟男/女朋友的网店,倾诉着自己的烦恼,讲述自己钟爱的电影。当然,这里也处处充满着平凡人的小小幸福。2012年年底,盲人推拿按摩师葛建彬在网上通过别人介绍认识了他的爱人,在展品介绍里,葛建彬写道:“那时候还没见面她就开始在网上给我买东西了。今年我本命年,她还在网上给我买了条红色内裤。”幸福溢于言表。盲人网购需要别人的帮助。葛建彬网购过语音操作的电磁炉,连外甥女的奶粉也是他从天猫买。网络海量的商品也为他提供了方便,“有些东西不网购不行,比如我们日常生活用的读屏软件,这东西在线下可不知去哪儿买”。有了爱人的帮助,葛建彬的网购也更顺畅,他的展品——一瓶瘦腰精油就是爱人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在网上买的,“有护肤和调理内脏的功效,客人觉得还不错”。2014年8月,安徽徽州绩溪县仁里村,这个有1460多年历史的村庄在淘宝上发起众筹,原本只希望筹得5万元对古建筑进行基本修缮,却在短短时间内吸引来16000多名网友,共筹集了58万元资金。村里的老人们亲手包装了载有修复后村落美景的明信片寄送给这些网友,既作为感谢,也作为邀请他们到仁里做客的请柬。展台之上的几片残瓦,是这个时代人们对乡愁、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寄托。大家捐出的不仅是砖瓦,也是挽救心里那个“故乡”的一份希望。不同于线下购物,网购的随时性、多重选择性、包容性、开放性以及互动性,使其承载了更多私人生活的细节,购物这种原本封闭的个人体验,因此也变得更加公开,易于分享。王雪说,这次的展览更多是私人化的物品,故事也是安静的讲述。这次展览之后,他们征集展品的计划仍在进行,希望寻找更多有共鸣的故事、有故事的展品。(来源:法治周末 文/武杰)
上一页:
分析:社群电商在台湾是怎么火起来的?
下一页:
赵占领:炒信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