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不涨价” 小米为何失信了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29  浏览:88  海淘动态

小米失守不涨价承诺了。据媒体报道,继红米4系列、小米电视3s 48英寸和55英寸版先后宣布涨价后,小米电视官方微博近日也发布公告,宣布小米电视3s 60吋和65吋影院版上调至4799元和6699元,相比此前的价格,分别上涨了300元、700元。涨价的原因是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与汇率波动影响,产品零售价远低于成本。对此,有人表示能够接受,有人表示不能接受。支持涨价的理由是,元器件的涨价、采购成本的上升,确实让企业无力承受,只能通过涨价来消化成本。否则,企业将难以维持运行,这也符合市场规律和规则。反对涨价的理由则是,既然承诺过不涨价,就应当信守承诺。不然,企业的信用何在,企业的市场形象如何建立。应当说,支持涨价和反对涨价的理由都比较充足,也都有一定道理。因为,围绕小米产品的,一直是以价格为竞争核心,以性价比与其他同类产品展开竞争。小米能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快速膨胀、占领市场,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产品的性价比。而雷军能够和董明珠在公开场合设立10亿元的赌局,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小米产品的性价比,以及对走电商销售之路的高度自信。只是,市场并非如雷军和小米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只是一个性价比就能决定企业在市场的命运。更多情况下,市场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应,尤其是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才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纵然有机会成为市场的宠儿,但决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宠儿的生命力不会太强。小米就是这样的宠儿,一个更在于销售形式上竞争、内容上缺乏有效竞争力的宠儿。小米的产品,可以在性价比上获得一时的市场竞争力,当价格的光环逐步褪去以后,留下的就是市场竞争力的急剧下降。所谓的性价比,更多的也表现为假洋鬼子,而不像掌握着巨大核心竞争力的华为等企业,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定坐钓鱼台。甚至在未来一段时间,如果再不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其在手机市场的竞争力,可能会被格力等后起之秀超过。而家电领域,原本就不是小米的优势。小米也曾当过后起之秀,只是这个后起之秀的成色不高,其在手机、家电市场的影响,更多的源于电商的兴起,源于销售模式的转型。而销售模式转型,显然只是阶段性的,是形式和表象的,要想后起之秀的光环不褪去,就必须把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放在首位。毕竟,像小米这样的企业,不是纯流通企业,销售模式只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立足的一个方面,销售模式只有与技术模式高度融合,竞争优势才能保持。否则,成色就不高,褪色的概率也会很大。小米能够从高度自信的性价比中快速褪色,并失守不涨价承诺,说到底,就是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一旦上游元器件涨价,短时间内或许能够应付,时间一长,只能失守承诺。而不涨价的承诺失守,对小米来说,就等于放弃了市场竞争力,放弃了一贯坚持的性价比优势。这对小米来说,自然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虽然小米失守不涨价承诺,未必就会发生灭顶之灾。毕竟,涨价并不是小米一家的专利,小米能够坚守到现在,已属不易。但是,由于小米打的是性价比招牌,如果性价比招牌失去光泽了,那么,小米的优势也就失去了。能否在性价比优势失去的情况下,痛定思痛,把重点转向技术领域,在核心技术的攻关方面做出积极改变,并取得重大突破,对小米来说,是前景明暗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讲,小米失守不涨价承诺就未必是一件坏事,可能会因此而推动小米的一次技术革命、技术创新、技术翻身。一旦小米从单一的销售模式创新和领先转向销售与技术的高度融合,那么,小米仍然会成为市场的宠儿,且宠儿的成色会大幅提升。事实上,产品价格下调还是上调,并不是决定市场影响力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决定性因素。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来说,能够在功能、品质、外观等一致的情况下,价格更低一些,当然是性价比高的体现。但是,对多数消费者来说,实用和外观漂亮,仍然是决定购买冲动的核心因素。只要产品质量满意、外观新颖、使用方便,多数消费者仍然会将其作为首选,而忽略价格的影响。小米涨价以后,如果消费者仍然对其产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高度信任,是不会对其产品的的信赖产生影响的。反之,则冲击很大。对小米而言,涨价是迫不得已,这也不符合雷军的一贯作风。但是,不涨价就意味着无法生存,不能生存的话,一切都免谈。能否因此而在经营思路上有所转变,从过度依赖销售模式的优势转向销售与技术的融合,将是小米能否再展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去年市场竞争优势出现较大滑坡,已经对雷军及其团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也引发了小米对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重新思考,相信此次涨价一定会令雷军及其小米的思考进一步深化,并最终作出根本性改变。特别是高调承诺,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还是慎重一点为好。否则,对企业弊大于利。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578.1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