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领:网络订餐平台需对商家实行亮照对应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27  浏览:31  海淘人物

摘要: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在接受央广网记者就黑外卖事件采访。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专家:别让互联网+成为黑作坊的风口》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外卖平台自从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扩张速度可谓一日千里。几家知名外卖平台不仅迅速做大,市值也是一路飙升。但是,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飞起来的不只是外卖平台,也有一些搭着平台便车的黑心作坊。今年315以来,围绕互联网外卖平台的种种黑幕屡屡被媒体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也展开了一系列整治行动。然而,时隔半年,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却依然发现:地图上找不到的餐厅仍然是外卖APP的推荐商户,没有营业执照的作坊仍然可以通过假执照大行其道,餐馆卫生不达标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有些地方已经集结百余家三无商户,成为乐声名远播的外卖村。据央视新闻报道,餐饮外卖商家登记在平台的地址与证照不符、餐饮业三证缺失或证照过期等问题大量存在。不仅如此,深入到这些外卖平台上的明星店铺背后,记者所见更让人触目惊心:小区空地上的临时建筑成为了食品加工点、工作人员徒手往容器里装食物、加工场所苍蝇起起落落、蔬菜切完再清洗、灶间垃圾满地、污秽不堪。有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1.5亿,经过几轮烧钱抢夺用户之后,外卖平台市场已经出现寡头分割市场的局面。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以37.8%、30.5%、15.0%的比例领跑外卖订餐市场。而据外卖平台从业人员透露:几个大外卖平台现在都在做区域承包,这个区域并不是按照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划分,而是几个平台内部根据调查人口密集程度以及住宅小区居住情况来划分。区域代理在商家入驻、运营和监管方面,有很大发言权。在某一被承包区域,只要交钱,黑外卖就可以绕开各种章程制度,轻松登上美食排行榜。外卖平台背后黑作坊屡禁不止,借助互联网+给自己轻松洗白,是平台资质审核存在疏漏,还是执法下沉力度不够,让监管仍处在真空地带?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赵占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到了吃饭的时间,当你坐在高高的写字楼里面,不想去拥挤的餐馆就餐,或者当你宅在家里面,懒的出门,你也不知道做什么饭的时候,这时候轻轻一点鼠标或者手机的屏幕,你就可以选择你想要的菜品。下单之后,订餐人员会带着经过了制作包装等环节的菜品,骑着电动车朝你飞奔而来,短时间内把美食送你的手上,这就是互联网+餐饮。它给广大用户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你订购的美食可能是昨天剩下的,也可能是在脏乱差的环境里被制造出来的,也许它的食材已经变质,甚至可能有毒。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你下单的这个餐馆可能没有合法的资质,也就是俗称的黑作坊,或者这家餐馆虽然有资质,但是它的食品安全卫生条件不达标,餐饮食品的制作流程不规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认为这里面既有订餐平台的原因,也有监管的原因。首先,这些知名的电商平台为什么没能把好关?原因有两个,第一,网络订餐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几家知名的平台应该都拥有雄厚的实力,现在市场的格局还未确定,各自比拼的是哪家平台上面的餐馆更多、菜品更丰富、价格更便宜,所以平台自身就会有意无意的放松商家的准入门槛。另外,这些开拓商家资源的业务人员也有意无意的放宽了审核的制度,甚至有个别工作人员主动帮一些没有资质的餐馆去办假证。第二,订餐平台自身也会制定一些关于商家的审核管理办法,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商家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作假,如果平台不去实地核查或者不向监管部门求证,就很难发现这个问题。除了平台之外,线下的监管也不够到位。关于订餐平台上的黑作坊,平台没把好关是一个重要原因,线下黑作坊众多却是问题的源头,所以监管需要从两端入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财产和人身利益。去年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对于网络食品交易做了专门的规定,核心内容有三点:第一点就是交易平台应该对入网的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的管理责任。第二点就是平台应当审查这个商家的许可证及其资质。第三点就是平台一旦发现入网的商家有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且向相关部门报道。如果该商家的违法行为比较严重,应当立即停止这个网络平台的服务。此外,食药监总局也制定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该办法对于交易平台和入网的商家做了很多细化的规定,还规定了交易平台的六大义务,例如要求平台建立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要求平台对于入网的商家的资质进行审查登记,要求平台对于商家要建立档案,保留交易记录等。对于交易平台的监管,今后则重在强化执行。执行的重点既包括线上也包括线下,甚至应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动,这就需要交易平台的支持和配合,应该说,这不仅仅是订餐平台的法律的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互联网同时也给食品的监管带来了新手段和新思路,监管部门可以借助交易平台的相关技术,及时发现一些违法的线索,并保留相关交易记录最后进行相应的惩处。作为交易主体的一方,消费者也是重要的力量。有些消费者在发现一些黑作坊之后,能够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当他的权益受到侵害之后,他会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维权,从而对于商家和平台形成比较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最终从总体上促进和推动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这两年我们的监管部门也在进行相应的立法和执法工作,特别是在10月1号以后,网络订餐平台要对入网的商家实行亮照对应,就是把所有商家的资质直接放在网上,让消费者可以公开查询和监督,这样一来,信息就可以更加公开,更加透明。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264.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