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案例】十万羽绒大军的电商转型之路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21 浏览:62 海淘动态
导语今年5月,阿里研究院联合调研组到国家级贫困县河南光山、安徽金寨对农村电商扶贫效果进行调研。电商消贫不仅授人以渔,更注重营造渔场,培育电商生态、促进产业升级,达到扶贫消贫的目的。河南信阳光山县在探索电商消贫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取得初步成效,其模式值得推广,但仍面临诸多问题。推动传统产业向电子商务链条转化是解决产业集群诸多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县域传统产业集群多处于价值链低端,小而散、全而不强,受制于民工荒、创新难、融资难和营销难等多重困难。在贫困地区,更面临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缺失等问题。如何利用电商消贫的契机,结合电商产业链和县域传统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是今后进一步深化消贫工作、盘活县域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为调研组成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王滢针对光山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作用,以及从传统产业集群结构升级的视角如何进一步挖掘光山电商扶贫工作的后续开展等问题总结的调研成果。光山羽绒产业发展历程光山县民间素有养殖麻鸭的传统,有一定的羽绒产业基础。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羽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迅速扩张,2000年以后,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相继开办了100余家羽绒服装加工厂,采取前店后厂模式经营的羽绒商户达近千家,全国各地市场随处可见光山充绒户的经营门店。部分经营户跨出国门,远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开店加工营销羽绒制品。以家庭为单位的充绒业以每年增加1000户、1万人的速度递增,2006年全县充绒户发展到1万余户,占全县总户数的近1/20,加上绒毛加工、辅料经营等相关产业,整个羽绒行业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其中70%是农民。充绒户冬天到全国各地开店铺,定做、翻新旧羽绒服,也带一些成品出售。最高峰时达十多亿产值,产值最高的充绒户一个冬天利润可达几十万到上百万,一般的充绒户一年至少十几万。在短短几年时间羽绒产业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形成光山羽绒现象,材料市场羽绒之都成为全国品种最齐全的羽绒服材料市场。近三年,光山羽绒产业受到暖冬气候、国际国内经济低迷、国家调控以及电商的冲击,羽绒加工失去竞争力。羽绒加工以低端市场为主,从业人员以前大部分是卖布的,没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长远规划,凭着感觉走,迅速扩张,造成库存积压。本来认为是爆款的款式,生产几万件,在销售过程中发现是死款,本来认为不会销很好的款式结果成了爆款,成爆款后再赶做季节又过了,导致爆款和早期生产的都变成库存。曾经赚过几个亿的企业昙花一现,一两年就死掉,因此现在代理商和厂家都不敢做库存。加上没有调研和市场分析,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销量和产量上不去,大部分企业处在生存的边缘。以前80%以上企业都在赚钱,现在变成80%以上都在亏钱。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充分竞争,而且是无序竞争,大部分企业要考虑的是怎么活下去,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没找到方向。原来的光山金鸳鸯服装集团是一家大型国有羽绒生产加工企业,在国企改制中,由山东远大集团整体收购改制为远大鑫鸳鸯服装集团,2006年创产值3.68亿元、利税4351万元,成为当时河南省最大的工贸羽绒服装出口企业。后来向银行抵押贷款,经营不善,宣告破产,政府对该品牌进行了回购,目前还没有再投资利用。电商消贫带动产业转型的初步举措光山县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