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领:政府部门监管电商价格问题有难点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26  浏览:19  海淘人物

摘要: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就电商虚假促销问题采访时表示,根据电商行业商品种类多、价格实时变动等特点,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想要实现实时监管并不容易。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中消协调查:双11仅27.8%商品实现近期最低价》中消协提供调查截图双11余温犹在,双12紧随其后,但当电商企业尽情狂欢之际,中消协的一份调查报告展现了大促背后的一片疮痍。中消协今日发布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结果显示,16.7%的商品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最低价。据了解,本次调查体验涉及13家网络购物平台,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零食特产品等12大品类,经过筛选,选取有效样本533个,曝露出电商企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部分商品涉嫌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价格不实惠,部分商家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四大方面。价格乱象是本次调查涉及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某主流电商企业销售的一款女包为例,该款商品在10月20日的售价为1198元,但从10月23日至11月7日,价格一度提升至1298元,随后在双11促销期间降到1268元。通过提前20天给商品提价,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敏感度大幅降低,这也使得电商企业在双11当天打出的促销信息对消费者更具迷惑性。中消协提供调查截图虚构原价也是电商企业欺瞒消费者的表现之一。某电商企业在10月20日销售的品牌钱包,标识的价格为549元,参考价为1300元,但在11月10日,销售价格升为649元,参考价也随之上涨至1500元。参考价在促销期间上涨,看似折扣力度大,实则双11销售价格已上涨。统计数据显示,在抽取的有效样本中,11月11日当天的商品价格低于10月20日、23日、26日、29日、11月1日、4日、7日、10日等时间节点的比例为27.8%;当天价格与这些时间节点持平的比例为55.5%;当天价格高于这些时间节点的比例为16.7%。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被视为构成价格欺诈行为。其中,所谓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尽管电商企业通过拉长提价时间规避了法律风险,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实则并未享受到实惠。除了价格乱象外,还有部分商家存在不履行价格承诺、宣传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干扰信用评价机制等失信行为。具体表现为,电商企业在活动前期宣称限时低价,吸引消费者提前入手商品,但在双11促销期间再度给商品降价;以低价做宣传现象,宣传界面价格相对较低,但实际点入链接后,商品标价高于宣传界面;通过设置高额返现活动,诱导消费者进行好评,以获得虚高好评率,干扰正常的信用评价机制等。对于频繁造节的电商平台,商品定价有诸多门道,消费者很难辨别促销价格的真伪。但在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价格秩序也亟待规范。面对电商企业埋给消费者的各类促销陷阱,中消协方面称,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适应网络购物方式的价格法律规定,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手段等,加大对电商平台及其商家的价格行为监测力度,适时公布价格监测结果,严厉查处价格违法和价格失信行为,用完善的信用机制约束失信经营者。同时,电商平台作为平台及商家促销信息及交易情况的直接掌握者,希望电商平台要建立健全价格审查把关机制,进一步完善信誉评价体系,并严守价格法规。事实上,针对今年双11,工商、价格、商务等多部门在促销开启前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约谈电商企业,对之前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以儆效尤,还有出台一些实体性的规定,去明确细化电商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形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但从此次的调查成果来看,依然有诸多问题藏匿其中。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商的定价违规行为比之线下零售更具隐蔽性,工作人员只需在后台修改下数据,消费者便无法获悉真实情况。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曾表示,根据电商行业商品种类多、价格实时变动等特点,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想要实现实时监管并不容易。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337.7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