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生鲜电商难活下去的三大问题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05 浏览:41 海淘动态
源头直采、大促低价、两小时送达……曾经被包装出来的噱头,正成为生鲜电商的问题,被一个个戳破。近日,天天果园关闭线下店一事再度引起对生鲜电商模式的争论,生鲜电商为何活不下去?问题一:巨大代价下的源头直采生鲜电商把产地直采作为产品的卖点,无非是想给消费者传递低价和新鲜的认知。有两个好处:产地直采可以带来两个好处,其一是具备了去除中间商盘剥后的价格优势,其二是可以更及时把控产地信息,比如天气、产量、品质等。但真正要做到产地直采,会给生鲜电商很大压力,难以做到:首先,采购环节的投入成本将会大大提升。平台要保证品类多而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就意味着平台需要涉足多个原产地,投入的人力成本就更不用说。一旦品类增多,生鲜平台并不能保证每个产品的销量,而量级上不来,采购自然也没有议价能力。其次,从源头到仓储的物流成本是不小的开支。O2O讲求时效,为了快速将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平台会在各个城市大量铺点,如何把源头产品运输到各个城市的多个仓储(门店)中,实现各仓储(门店)之间合理调配,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情。然后,冷链物流的搭建也是一项大工程。仓储(门店)越多,产品在运输期间的损耗率就越大。这些损耗都需要创业公司来买单,同时必须要接受的是,消费者对于这背后一系列的事情是无感知的,产品质量和数量的保证对于大众来说是最理所应当的,所以只消一次差的体验,他们就会离你而去。问题二:低价下的用户粘性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早期生鲜电商的普遍方式是通过烧钱拼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这势必带来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低价的背后,是生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这导致消费者体验差,上了一次当不会吃第二次亏;平台利用价格战来抢用户,恶性竞争下导致行业畸形发展,如果不重视用户体验,用户没有忠诚度可言,最后平台亏损严重,受伤的是自身和投资人。在沱沱工社原CEO杜非看来,生鲜电商平台除了价格,并没有培养不可取代,哪怕是核心的优势。这行业都是伪垂直。商品雷同,营销方式雷同,会员跟客群也都雷同,造成大家现在的趋同性非常强。现在很多看似垂直和细分的生鲜电商,为了生存的压力,都把品类扩的很广,再垂直的网站都有四五千的SKU,但没有哪家生鲜电商在源头品牌控制和品牌锻造上做更多的工作。问题三:难以达到的快速配送业内数据,快速的把即时性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可以帮助提升平台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产品的复购率甚至因此提高:24小时内能送到货的,复购率在80~90%,当日达为50~70%的复购率,次日达为30~50%的复购率,3日达则仅为30%。但想要实现快速配送服务并不简单。天天果园三大原因导致其门店关闭:其一是选址不善,用户对于生鲜的消费场景一般都是下班后的回家路上,天天果园的门店却都大量分布在CBD,导致进店率和下单量都不高;其二是非专业化管理,从线上走到线下的天天果园,并不了解线下水果店的经营方式,导致线下门店生意惨淡;其三是门店铺点的高成本带来的压力,不管是租房、装修、雇佣等等,都是不小的开支。与天天果园不同的是,本来生活旗下的本来便利采用的是与社区的便利店合作,由本来便利提供货源,便利店负责配送。这个模式看似轻很多,然而同样存在弊端:一方面,便利店的面积局限了其可以容纳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另一方面,把配送体验交给便利店,在时效和服务质量上会有很强的不可控性。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配送,要想快速触达消费者,离不开线下的密集铺点,除了规模化投入,线下各个铺点的管理难度也会加剧。前置仓(门店)越多,损耗就会越大。由于保鲜期短、易腐等原因,生鲜行业的损耗率较高,所有前置仓(门店)的生鲜损耗加起来的总和,都要由平台来买单。(来源:电商在线;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据中国生鲜电商网(www.100ec.cn/zt/sxds)企业数据库监测显示,目前在生鲜电商市场包括五大类:1)大型综合平台:阿里巴巴的天猫和淘宝、京东生鲜、1号店生鲜、沃尔玛生鲜、苏宁云商(苏宁易购);2)垂直电商: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菜管家、美味七七等;3)O2O电商:厨易时代、豆果网、订菜网、本来生活、调果师、我厨、五百家、果果哒、每日优鲜、天天果园等;4)一亩田、链农、鲜易网等;5)传统企业触网:永辉超市、沃尔玛、乐购等。
上一页:
曹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网络支付的主流
下一页:
拼完补贴 跨境电商行业要洗牌了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