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里巴巴吞入东南亚“亚马逊”Lazada是不是一桩好买卖?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20  浏览:83  海淘动态

6月21日,马云在底特律连接世界美国中小企业论坛上说,亚马逊是电商,阿里巴巴不是。阿里巴巴帮别人成为电商。一时间,阿里帮别人成为亚马逊登上各媒体头条。马云造势功夫是国内互联网大佬之首,一周后,6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完成对东南亚排名第一电商Lazada的增资,新增10亿美元投资对Lazada的持股比例上升到83%。从去年开始,阿里巴巴就步步深入,在其国际化重地东南亚市场快速整出了一个自己的亚马逊也许有人说,在国内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阿里巴巴没在东南亚复制一个自己,却买了一个类亚马逊或京东的B2C模式电商。真是这样么?我们觉得,并非如此。看重Lazada的电商基础设施能力,符合阿里巴巴天猫出海的策略,阿里巴巴其实抢在对手前面,获得了在东南亚市场的先机和能力。Lazada是谁?阿里巴巴看重其什么?Lazada2012在东南亚成立,幕后推手是全球最为成功的德国初创企业孵化器Rocket Internet,后者擅长将美国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到新型市场,但其依靠抄袭手段迅速崛起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作为Rocket Internet最成功的作品之一,Lazada最初复制亚马逊模式,快速横扫东南亚6个国家,第一年就同时进入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市场,而不是先进入单一市场再规模化,快速布局抢下市场主导地位。一开始,Lazada採用B2C模式,掌控整个供应链,快速建立仓储和履约的能力。2014年开始,Lazada将重心移转到B2B2C的开放市场(retail marketplace)。这既可继续增加平台上的商品,又不用冒存货的风险。据说,2年以后,也就是2016年,Lazada开放市场销售额已占整体的75%-80%,剩下20%-25%才是B2C模式。这意味着,Lazada平台上的卖家越来越多,Lazada所建构的一站式履约服务就越值钱,可以通过向卖家收取解决方案服务费获利。这会减少之前建立B2C及物流带来沉重亏损压力。Lazada有一个重要能力是自建最后一公里,从建立之日起,Lazada自建物流子公司Lazada Express,共有60个配送中心、8个仓储,香港和深圳也有集货中心(sourcing hub。同时,Lazada目前在整个东南亚与62个物流合作伙伴合作,负责郊区物品配送。整体看来,Lazada除了B2C之外,其实是阿里巴巴在中国的模式,从天猫的B2B2C、淘宝的C2C及支付宝(Lazada是Hello Pay)的物流能力。显然,在东南亚的覆盖、自建后一公里物流能力都是Lazada的优势,其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待价而沽。那么,阿里巴巴更看重什么?我们觉得,Lazada正好可以帮助阿里巴巴在东南亚市场的拓展。今年6月,Lazada品牌招商主管郑宝刚在一次大会上透露,Lazada上目前有6500万件商品,90%来自于中国华南、华东的大陆卖家。这正是阿里国际化全球买,全球卖践行。所谓"天猫出海,就是天猫将利用过去所累积的大数据优势,以技术赋能的方式,发挥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协同效应,帮助内地商家和商品走向全球市场,实现全球72小时送达。而在东南亚,阿里巴巴可以通过Lazada,辐射东南亚地区逾5亿的非华人群体,跨越语言障碍,选购中国的商品,而通过Lazada前往东南亚的商家,只需要签署线上协议再透过菜鸟官方转运仓,就可拥有一店卖全球的机会。事实上,为了拓展东南亚,阿里巴巴已经布局很久。2014年,菜鸟斥资2.49亿美元收购新加坡邮政10.35%股份。今年3月,首个eWTP在马来西亚启动。天猫出海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开通Taobao Collection站点。蚂蚁金服更是在东南亚展开了大采购,除了Lazada旗下的Hello pay以外,还收购了泰国的Ascend Money、菲律宾的Mynt、印尼的Emtek等移动支付厂商。东南亚电商有多大盘子?根据2016年Google和Temasek联合发布的报告,东南亚互联网经济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零售电商规模将从2015年的55亿美元(约369亿人民币)上升到880亿美元(约589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速32%。电商渗透率将从0.8%提升到6.4%。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为3.8万亿人民币,2010年为4610亿人民币。这意味着,到2025年,东南亚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中国2010年左右的水平(按1美元6.7元人民币计算)。东南亚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东南亚现有网民2.6亿,预计未来5年,将增至4.8亿,每月新增380万用户。其中增速最快的将是印尼,未来5年的复合增速预计达到19%。阿里巴巴抢先同行一大步我们觉得,东南亚当前电商格局类似早期中国市场,比较零散,还没有什么巨头出现。Lazada由于模仿的是亚马逊,所以Lazada有自己的物流体系和类似Prime的会员订阅服务。今年4月,他们联手Uber、Netflix、淘宝等推出了名为LiveUp的会员订阅服务。内容和Prime类似,比如用户可以享受更快的配送服务和来自Netflix的视频内容。根据境外机构的调查,2016年12月,Lazada是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被访问次数最多的B2C电商平台。尤其是在泰国,访问次数更是遥遥领先。虽然,阿里在2016年4月刚获得Lazada的控股权,但Lazada已快融入了整个阿里生态中。去年双12,Lazada的GMV突破4000万美元,其中60%来自移动端(从这里可以看出东南亚电商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移动端,而非PC端)。相较于阿里巴巴在东南亚的激进动作,其他电商巨头则略为保守。2015年,京东在推出了京东印尼站,目前功能日趋完善。商品覆盖14个大类,103个子类,每月流量约100万到300万。另外,今年5月传出,京东有意入股上面提到的Tokopedia,但一直没有公开披露进展。整体来讲,京东在印尼的发展没有多大声响,京东也没有花大力气。对于亚马逊来说,印度是其国际化必争之地,但在东南亚,则进展不大。据说亚马逊本打算在今年1季度进入新加坡,但随后宣布推迟。更早之前,他们向新加坡线上超市Redmart提出收购要求,但被拒绝(后来Lazada收购了Redmart)。此外,中国第三大电商唯品会曾参与融资的东南亚电商平台Ensogo去年6月,宣布关闭所有东南亚业务。风险和机遇?这样看来,在东南亚市场,阿里巴巴已走在同行竞争对手的前头,而且步子还很大。但对阿里,有机会,也有风险。东哥解读电商(ID:DGJDDS)在《财报解读|阿里一季度超预期增长60%,股价为什么没大涨?》解读过,阿里巴巴2017财年第4季度(自然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国际零售业务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并表了Lazada业务,这推动了整个国际电商板块(零售+批发)达到98.5%的增幅。2017年第一季度,阿里国际电商板块实现收入39.4亿,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8%上升到10%。但是,阿里电商国际业务主要是通过投资并购方式实现业务的扩张,但也带来了运营亏损。根据往年Lazada财报看,从2013财年到2015财年,虽然净收入一路高歌猛进,分别为7550万美元、1.54亿美元、2.75亿美元,但其营业利润持续亏损,幅度分别为6790万美元、1.5亿美元、3.29亿美元。Lazada历年经营数据显示,亏损额比营收都要高得多得多,事实上Lazada除了市场份额大之外,在运营效率方面非常差。至少还处于一个高速的投入期阶段。不过,东南亚市场情况复杂,不同国家,不同状况,电商基础设施也很差,要想真正收获成功,阿里巴巴可能还需要假以时日。但至少,阿里巴巴可以通过Lazada,用资本买时间和经验,对比亚马逊和京东在东南亚的开拓,阿里巴巴还是领先了一步。阿里巴巴的风险是,要用多久去消化这个亏损投入期,最终实现在东南亚的成功。目前,只有一点确信无疑,对Lazada,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待价而沽,其成立5年即如愿被富爸爸收入麾下才真是大赢家。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397.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