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互联网电商下乡 农民搭上“顺风车”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0-06 浏览:39 海淘人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农民也在网上开起了“店铺”,将产品卖到了更远的市场。农民开网店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更好地经营自家网店?本期生活周刊将进行关注。 “我投入十多万元改良了豆腐乳的包装玻璃瓶,现在再也不担心物流损坏瓶子了。”近日,秀山县清溪场镇涌进村的辛玄勇告诉记者,自从搭上了农村电商这趟“顺风车”,他家开的“辛家老店”豆制品公司已将豆腐乳卖到了全国各地,今年的网上销售量就已超过1万瓶。 如今,随着农村上网条件的改善,电子商务已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普及。和辛玄勇一样,许多曾经只拿着锄头、盯着田地盼好收成的农民,现在都拿着鼠标、盯着电脑在网上当起了老板。 这些时髦的农民是怎样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增加家庭收入的?他们又克服了哪些困难?对此,记者深入了秀山、酉阳、忠县、大足等区县进行采访。 农民学会开网店 辛玄勇的豆腐乳生产基地,就在秀山县清溪场镇涌进村,距县城12公里。以前,他家的豆腐乳仅在本地实体店销售,销量还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到一个亲戚打来的电话,说几个朋友很喜欢吃他家卖的豆腐乳,希望他寄些过去。久而久之,他萌生了网上开店的想法。如今,他还投资把豆腐乳的包装瓶进行改良,每年有1万多瓶豆腐乳卖到了重庆、湖南、贵州等地,营业额近10万元。 周永权是忠县永丰镇的凌云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是村里的大豆经纪人。最近,周永权正为大豆销售发愁:网上发来的订单增多了,村里储存的大豆不够,只得去别的邻村去“借”。最近几年,周永权用自己闯荡经商的经验和网上灵通的市场信息,不仅为村里优势大豆开拓出一条销路,还带动两村新增豆农400多户、面积1000多亩。每年大豆销售量在100万斤左右,销售额400多万元。 和他们一样,不少农民也不断加入网销大军,从淘宝店到专业网站,与互联网结缘越结越深。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历史传承的手工艺品、甚至当地主导工业的延伸加工品等,都被摆到“网摊”上。 五年前,位于北碚区的重庆素心腊梅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明友试着开了一家网店。之后,不但将当地腊梅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还卖到了新加坡。如今,网络渠道销售量已占静观腊梅销售的1/5份额,约400万束鲜花、20吨干花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到了全国许多地方,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 将会遇到几道坎 “在外人看来,网上经销农产品是一件容易且获利丰厚的生意。其实,这一行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一个农民开网店经销农产品,特别是身处在乡间,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酉阳县涂市乡银岭村的石正伟说。 一是快递下乡难。6年前,跟不少区县一样,酉阳县的快递业并不发达,快递基本不能下乡。就是现在,还有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快递到村的业务。有的农村网店每接到一笔订单,从邮寄之日至订货方收到包裹经常“晚点”,很多农民网店老板为此没少被“数落”。2009年,石正伟就在县城成立了中通酉阳公司及货运部,并在几个乡镇建立分拨点,让当地葛根、腊肉、大米等农产品卖到了网上。 二是产品保鲜难。农民网店的不少产品都是农家自产的农产品,一般都是新鲜食品或者初加工食品。如果要经过长途运输送到顾客手中,产品保鲜是个大难题。就拿大足区龙岗办事处观音岩村菜农安祥周为例,他想通过网上销售自己300多亩基地里的新鲜蔬菜,但他暂时没有办法解决蔬菜保鲜问题,因此,当网店老板的愿望目前还未实现。 三是产品推销难。秀山县清溪场镇的“辛家老店”豆制品公司老板辛玄勇说,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比较多,农民想要在这个大市场里分得一杯羹,还需要努力学习各种营销方法。 还得靠增值服务 令人欣喜的是,我市不少农民利用互联网这一致富“神器”,实现了从田间地头走向网络市场的华丽转型。 忠县双桂镇龙桥村的马刘洋就是代表之一。以往,马刘洋成立的重庆猪太郎农业股份合作社只走实体店的销售野猪肉的模式,去年底,他还研发出了野猪肉做成的休闲食品,带领社员们入驻了淘宝、天猫、1号店等网店,以及忠县特产网等本土几家电商平台。短短半年时间,他的野猪肉产品在网上的销售量就占所有销售量的四成左右。目前,马刘洋又注册了“忠州牛”商标,计划将本地优质的牛肉也做成休闲食品卖到网上。 石柱县冷水镇的莼菜大户彭善湖,他利用网络和营销知识开设了一个莼菜网店。如今正值莼菜上市季节,他的莼菜卖俏了,让他不得不临时从周边村民手里收货。不久前,县里在冷水镇八龙村莼菜观光园区办了一个“莼菜节”,他将游客邀请到自家的莼菜基地,让消费者体验莼菜采摘,还给莼菜打了个很好的销售广告。 “互联网不仅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城乡在市场化上的不对称局面。”马刘洋说,尽管其中还存在散、乱、小等一系列问题,但电子商务带给农村和农民的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如今,农民网店还在不断“进化”中。记者走访发现,除了卖货,农民还通过网络学习到了市场销售知识,学会了自我包装和营销,以及提供增值服务来抢夺更大的市场。 城口县岚天乡星月村“大巴山乐氧吧农特产品”淘宝店的一群合作社农民,就将岚天乡的高山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他们卖给顾客的产品要求比较高:供应标准尺寸的腊肉、按照标准化种植的灵芝、核桃、党参、天麻等土特产。“只有完成了这种深度市场化的发育,我们的淘宝店才能拥有真正的未来。”该店的负责人说。首席记者汤艳娟 石柱首个电商扶贫网店开业 “有了这个平台,我们贫困山区的土特产就可以直接从网上销售到全国各地了,真是太方便了。”7月22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首个电商扶贫网店“重庆村游网·石柱三河镇网上村庄”在三河镇开业,当地老百姓很是高兴。 长期以来,农产品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大量农产品滞销,严重制约着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以来,石柱县扶贫办探索利用电商引导当地村民脱贫。 进入“重庆村游网”,打开“石柱三河镇网上村庄”的界面,就可以看到关于当地景点、农家乐、土特产品等情况的详细介绍。游客还可以直接在此网站上预订农家乐、购买土特产品,既方便又快捷。
上一页:
浙江力推“电商换市” 江山市探路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