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浙江制造业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12  浏览:55  海淘人物

面对今天中国传统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趋薄的“双头挤压”,以及电商带来的销售巨变,制造业大省浙江在受到巨大冲击的同时率先求变。在“互联网+”大潮下,众多灵活多变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引网入企”,改造原有的生产、销售、服务模式,以互联网思维重构传统制造业。  蔚然成风效果初显  记者在娃哈哈集团位于杭州下沙的生产车间看到,码垛机器人能完成成品箱的整列、抓取、码放及栈板的释放等动作,用工少、效率高,目前已应用到全国几十个生产基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一些过去达不到、做不好的工艺有可能实现。与娃哈哈一样,嗅觉敏锐的浙江制造业已经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着力适应新的生产链和销售链关系。  互联网的融入,也拉近了用户和制造业“后台”———供应链、设计和库存的距离,从用户需求出发,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借此跨出一大步。德力西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认为,能否线上线下联合作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谁是最后的优胜者。德力西为此调整营销思路,建立电气产品电商平台,利用渠道整合产品线,通过成熟的物流服务,来完善自己的o2o业务模式,变革服务体系。  记者采访发现,几乎每一个龙头企业都有运用互联网实现升级转型的经验或教训,在“互联网+”大潮面前,这些身处市场前沿的企业,借助对市场的体会和认知、对趋势的把握,主动以互联网思维校正原有的发展战略,立足质量、品牌,开启“互联网+”时代,已经显出蓬勃发展态势,构成引领制造业发展方向的先行力量。  制造业“裂变”  记者采访发现,互联网思维进入传统制造业企业后,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变化和重构。在浙江,众多企业重新审视原有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判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图景,以“互联网+”作为诊断企业病灶、重构企业生产端、供应端、销售链的“武器”,务求搭上这列发展快车。  义乌的制袜企业宝娜斯集团在中国制袜企业里可以排到前三位。前些年,他们在国内的销售模式也只限于传统的超市、连锁店。随着这几年电商规模越做越大,总经理洪庭杰坐不住了。3年前,他尝试着发展电商代理模式,去年开始发力。  “今年电商这块预计能够做到2亿到3亿元,占销售的1/5。估计3年后能到5亿元,占比会进一步扩大。”洪庭杰说,电商是大势所趋,可以实现品牌和消费者的直接沟通。直接面对消费者后,洪庭杰意识到传统的制袜业也能创造高利润,因为这样能近距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去年,宝娜斯的电商做到了海外,还在纽约时代广场投放了广告。“我们现在和亚马逊联盟合作,让国内的中小卖家帮我在亚马逊上卖货。而且现在开始尝试做海外仓,在西雅图建了一个仓库,这样海外可以直接发货。”  “互联网时代,整个世界变‘平’了。即使是电商也不好做,很多都靠低价冲网上排名。但只靠低价最多坚持一两年,而我们会坚持做品牌。我就是要在新平台上和新对手‘斗’,看谁能最后获胜。”洪庭杰说。  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思维在销售和服务端的广泛运用,这一利器也开始向生产领域延伸。“传统制造业一直热衷做加法、扩张规模,但是在互联网思维下,任何环节都可以通过社会化采购来实现,所以我们把生产和营销分开,将工厂剥离出来,我们的订单可以交给自己的工厂做,也可以通过比较交给其他工厂,同样,我们自己的工厂也可以接别人的单子。”洪庭杰说,这样生产部门的目标就更加明晰了。  夯实“中国制造”之基  就在中国电子商务雄冠全球的时候,一条关于中国人到日本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的消息,让所有中国制造业企业陷入深思。究竟什么是“中国制造”之基?拥抱、运用互联网固然是大势所趋,如果产品质量跟不上、品牌没有公信力,这样的“中国制造”即使搭上了“互联网+”这个快车,也不能够行稳致远。  不少处在市场前沿的企业家也在思索。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说,质量是一切产品的基础,每个行业都应该从基础做起,把质量做好,制造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的巨大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单纯说“中国制造”质量缺失并不准确,因为有不少企业的品质已经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但是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工业1.0”“工业4.0”并存。浙江省质监局质量处处长王青说,德国、日本的制造业都是建立在坚实的质量和引领标准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稳步提升。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求变还是循旧、拥抱还是排斥、转型还是坚守……处在市场一线的企业作出的选择自有其道理。在拥抱充满想象力的“互联网+”时代的同时,浙江的制造业企业不忘质量、品质所铸就的永恒竞争力,走过发轫期辉煌、成长期徘徊、变革期迷茫的浙江制造业,在这一次“互联网+”大调整中,更加务实、低调,正因如此,他们的前景更值得畅想。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393.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