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低迷 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路在何方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12  浏览:23  海淘人物

伴随全球股市动荡,大宗商品市场也不容乐观。上周,LME铜价、原油价格都创出几年来新低。低迷的市场里,上海自贸试验区刚刚起步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是不是也在经受巨大的压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副处长曹艳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个时间点,对于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而言,反倒是个难得的好时机。  所以如何理解这是个好的时间点?  曹艳文解释,首先,考虑到自贸区大宗商品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创新,需要时间和契机。所以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市场发展减速,为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提供了契机;  其次,价格下跌,大宗商品从之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而中国是大宗商品许多品种的买方,话语权会更大。另外,在下跌周期里,买方的采购意愿和采购行为也发生变化,不会一次性大量采购,也不会提前太久采购。这些因素,能够推动境外交易商更积极地到中国拓展销售渠道。  7月31日,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启动仪式在洋山保税港区举行。  截至目前,共有10家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建设方案通过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其中2家(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上海钢联金属矿产国际交易中心)上线运作,1家(上海国际棉花(12450, 55.00, 0.44%)交易中心)通过开业验收,其余7家则还在筹备过程中。  按照规划,上海自贸区将建立石油天然气、铁矿石、棉花、液体化工品、白银、大宗商品、有色金属等国际交易平台,展开线上线下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  刚刚上线运营一个月的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首先需要完善的,是风控机制。  得益于大宗商品交易的“黄金十年”,国内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突飞猛进。但是,野蛮生长背后也出现了许多由于风控体系不完善引发的负面事件,比如钢贸危机、青岛港骗贷事件等。  曹艳文告诉记者,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风险点,在资金层面需要防止交易所拿着客户的钱捐款潜逃,也要防止交易所在后台虚拟交易;而在货物层面,则是要防止仓单重复质押、重复交易。  为了防范风险,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对策,是建立一个四分开的机制——“交易、托管、清算、仓储”分开,第三方资金托管、第三方清算、第三方仓储,并引入第三方仓单公示机构,建立信息比对机制。  因此,对于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上海钢联金属矿产国际交易中心这2家已经上线运营的平台来说,成交量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测试整个风控体系的有效、管用。  曹艳文说,这是一个符合国际趋势的做法,目前看来也是有效的。  其次,自贸区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放度还需要扩大。  具体来说,就是要国内外投资者可以同场竞价,资金、货物自由流动,可进可出。  按照国际经验,大宗商品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应该统一,但中国目前是分割的,且属于不同部门监管。其中现货市场由商务部监管,期货市场由证监会[微博]监管。  同时,在目前的监管条件下,上海自贸区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中,只有已经存放在保税仓库里的实物商品、仓单可以交易,针对大宗商品的提单、产能预售还没有放开。  “所以,在价格下跌通道中,自贸区可以建好机制,吸引更多的境内外交易商入场交易,等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市场回升,就可以迅速把交易体量做大,逐步提高对国际资源的配置能力。”曹艳文说。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526.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