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息化该如何实施?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12 浏览:22 海淘人物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宣布,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五年来,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累计完成工程投资约460亿元,共计为约13万个行政村及自然村新开通电话。为加快互联网向农村的延伸、提升农村信息服务能力,今年年 内将完成574个乡镇的宽带互联网建设,全国通电话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比例分别达到99.8%和93%以上,实现99%以上乡镇能上网、96%的乡镇通宽带。可以看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电信运营商的艰辛努力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络群已经初步形成。专家表示,在此基础上,农村信息化已经从“网络下乡”转到“信息下乡”的新的发展阶段。 从2005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五年强调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信息化的作用,这在全社会也已经形成了共识: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工程,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尽管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涉农信息资源及应用开发整合滞后、管理机制和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对农民的真正需求把握不到位、农村信息化的供给主体缺位,这些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成为制约广大农民享受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的桎梏。如何充分挖掘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价值,让农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使广大农民和信息化服务企业都从中获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授之以渔: 以应用下乡推动信息下乡 山东青岛联通胶州分公司开展的“宽带服务下乡”活动也许能给我们答案。在他们的宣传、培训、推荐下,胶西镇的土豆种植人及专业合作社都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买了电脑,拉了宽带,既通过互联网学习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又利用网络联系客户进行销售,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全镇已有10万吨土豆找到了买主。 农民是最讲求实效和实惠的一个群体,“村村通”再好,“信息下乡”再棒,如果农民看不到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就怎么也不会迸发使用的热情。因此,要让农村信息化“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应用服务,让农民获取有用的涉农信息,直接帮助其生产和销售,这才能让农民“想用”,而在“想用”以后呢,还得“易用”,对于不具备高深的信息技能的农民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业信息化应用种类繁多,农产品供求信息查询、产品展示、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信息应用都需要一个统一展示的平台。 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统计,全国的农业网站已超过了2000家,这些网站普遍存在信息不丰富、功能不全面的问题。运营商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内容整合优势,建立先进的农产品网络信息发布、交易平台,农业信息服务网站还可包含网络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更丰富的服务和应用。根据工信部部署,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今年将建设和完善基础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功能强大、种类丰富、灵活便捷的各类涉农信息服务业务,也为其他信息服务商和涉农单位开展农村信息服务提供业务平台支撑。中国移动年内将完成“农信通”平台三期扩容项目,进一步提升对西部12个省份和海南的服务水平,完善对中、东部各省份的服务支撑能力,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年内将分别建成面向中部9省份和东部10省份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各地农民提供语音咨询、短信、彩铃、电子邮箱、互联网站等适农信息服务。 “易用”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最后一公里”,即如何有效地解决信息化到户问题,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终端的购买和使用。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信息终端的操作能力也较低,让农民一下子拿出几千元购买电脑上网,在短时间内熟练使用互联网是不现实的。这就决定了信息终端需具有经济化、多样化,满足“易学、经济、双向、可靠”等特点。目前已经出现的“宽带+电视+机顶盒”的IPTV网络点播方式操作简便,无需花大钱添置大件设备。而从长远看,能通过触摸屏幕进行操作,整合电脑、手机、电视和电话等功能的交互式多媒体终端更能满足农民的信息化需求。运营商应加强对客户信息需求的研究和专用终端技术标准的研发,建立与终端生产厂商的深度合作关系,开发出适应农民需求的定制终端。如中国移动与终端厂家携手开发出了基于无线网络的“农村信息机”。通过农村信息机,农民可查询、发布农副产品市场、劳务、养殖技术等农业便民互助信息,这些应用已在很多地区开始普及。 共赢发展: 打造农村信息化的有效模式 农村信息化不仅是一项政治工程,也是提升农村消费市场的机会。据报道,农村消费会在未来11年内拉动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已经有专家提出,在农村信息化的一些领域,提供服务的公司已经开始受益,运营商通过多种渠道在农村信息化市场获得更多利润的机会开始出现。而要让农村信息化服务商也感受到这个市场的“叫座”,打造有效的模式是关键。 专家指出,农村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因此,现阶段农民最期待的信息化模式,应该是以准确深度把握信息化需求为基础,以及时、实用的信息服务为核心,以与当地经济发展特征相结合的产品为导向,以覆盖全面的基础设施为通路,以农民用得起、用得好的终端为载体,以多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为保障,并且由政府、运营商、增值服务商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组成清晰的产业链。 目前,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模式有以下五种,即:政府主导模式,如宁夏政府在2332个乡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站;电信运营商主导模式,如中国电信在1000个县级和10000个村级示范试点,中国移动开展的农信通工程等;行业联合会/合作模式,如北京大兴区庞各庄西瓜产销联合会;特许权经营模式,如商务部、四川电信和英特尔的1000个乡村市场项目;私营部门模式,如联想的300个信息化体验中心等。专家认为,在目前的国情下,必要的普惠模式和商业模式须双管齐下,在内容提供上,支持公司化、市场化的内容提供商的发展刻不容缓,而服务收费的多元化,特别是农民不付费、少付费,中间环节消化费用,是建立农村有效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 另一个值得推广的则是试点示范模式。农民是最讲求实效的一个群体,单纯的说教远不及口碑宣传效果明显。建立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村、示范镇,集中营销资源进行重点突破,把信息化示范点做深做透,保证信息化产品的每项功能都能进行现场演示与操作,使示范村、镇的农民零距离接触农村信息化产品,最终示范村、镇的农民就会成为当地由点到面拓展信息化应用的“种子”。为此,运营商要通过典型示范、组织培训、开展体验营销等手段形成使用农村信息化业务的氛围,并养成消费习惯。(编选:中国B2B研究中心 云马)
上一页:
分析称第二代B2B电子商务模式将成趋势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