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广东制造迎来全链条变革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13 浏览:31 海淘人物
“欧美强国纷纷抢占智能制造高点,中国制造如何应对?”“机器人和数字工厂涌现,给广东工业转型带来什么?”“跨境电商风起,珠三角外贸如何迎接新变革?” 11日,在佛山举办的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系列活动中,现场热议的焦点已经从第一天的“互联网+”普遍趋势探讨,深入到机器代人、数字工厂、工业4.0、跨境电商等更为具体的话题。 话题焦点的演进,正暗合着“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从启蒙层面走向全链条的渗透。 当“互联网+”与产业链条全面融合,将给广东制造带来怎样的变革? 举办此次博览会的佛山,拥有全世界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从陶瓷、家具、家电到汽配、装备制造;从原材料加工、组装制造到商贸会展,“互联网+”让信息技术开始融入全业态、全链条。处于“链式变革”之中的佛山制造,其“互联网+”实践,将给“广东制造”转型“广东智造”带来更多启示。 车间革命??从“机器换人”到“数字工厂” 佛山新城,机器人展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或搬运、或组装,成为本次“互联网+”博览会9大展区中人气最旺的一个。 在距展览中心仅15公里的佛山本土企业利迅达车间内,机器人正在高效地完成打磨、切割等工序。而与利迅达相距数十公里的广州南沙,由美的打造的智能车间已经投入数年,一台台机械手穿梭腾挪,生产线上几乎可以实现全自动无人操作。 机器换人和数字工厂,一场发生在珠三角制造内部的车间革命正在上演。 “以前两个工人一起一天只能打磨1—2个,两台机器人同时运作的话,1小时就能打磨好1个。”在博览会的利迅达展位,该企业员工余小明介绍说,机器人在某些领域能显著提高效率和完成质量,还能把“人”从危险恶劣的环境中置换出来。“很多企业宁愿下大投入也要引进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 实际上,这样的认识不仅限于个别企业。作为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布局的重点领域,广东已经意识了布局智能制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就在今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等相继出台实施,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研究制定,正形成一连串密集的鼓点,引领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型。 机器人是这一进程中的最大热点。很显然,机器革命对于原有模式的改变和颠覆不仅在单体上呈现。嘉腾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友判断,机器人不应是独立看待,通过智能化和互联网,大量的同类机器实现互联互通,提高整个生产链的效率,将给智能制造带来的更深远影响。 “这两年的投入相当于过去20年的投入。”格兰仕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钊华介绍,大量的投入在于对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必然化的认识。“有个项目车间从前160多人,现在只需26人,自动化和机器人能逐步实现无人黑灯车间的转变。” 这样的改变在学界专家眼中,正是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突破局限的机遇。博览会上,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提到,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的应用和发展,已经从单台机器人扩展到数字化工厂,从汽车到3C再到服装等各行各业,从个别高端客户到一般客户,甚至从制造业扩展到各种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 大背景下,随着几年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制造和外贸大省广东也面临挑战。“这其实也是一个最佳的转型时机,能不能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布局的机遇,关乎今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亚洲制造业协会、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说。 全链条协作??“并联式发展”走向工业4.0 事实上,在以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业的前沿阵地,一批企业已经积极拥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此次“互联网+”博览会上,大数据、云计算等工业软件企业作为一支重要军团颇为引人关注。 其中,作为此次参展佛山“互联网+制造”军团重要代表的维尚家具,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起O2O的商业闭环,从而实现对全产业链的掌控。而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科达洁能大胆切入产业互联网,谋求联合下游客户打造“工业云”。 此前,由政产学研多方组建的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目前已吸引国内外高端精密装备、数控系统和机器人技术团队进驻。而以顺德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国内近10家一流大学组成的华南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将带动相关应用产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以上,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标杆。 前来参加此次博览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常年关注珠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对东莞等地的制造业现状颇为熟悉。 他说,中国制造业目前仍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与德国相比,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珠三角制造业所依靠低廉的原材料、人力、土地等成本实现快速扩张,但随着这些要素红利逐渐消退,陶瓷、家电、家具等一批传统产业亟需寻找新发展模式,而“互联网+”则为其凤凰涅槃提供新的要素支撑。 在李培根看来,未来在“互联网+”时代,在制造业拥抱智能制造、大数据时关键要进一步开放。“我们需要利用别人的很多资源,同时我们自己的东西也要向别人开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渠道再变革??跨境电商助力外贸升级 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互联网+”,作为民营经济的聚集地,所有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都要面向大市场。 一个手臂机器人缓缓拿起工具,瞄准浴卫陶瓷进行精准喷漆。在本次“互联网+”博览会机器人展区内,随处可见这样的工作场景。鹰牌陶瓷集团副总裁、佛山市泛家居电商产业园总经理陈贤伟告诉记者,机器人喷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喷漆产生的废气伤害人体。不仅是佛山,珠三角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引进机器人工作,而这些陶瓷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海外。 珠三角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枢纽,而广东省也是外贸进出口大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至今,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亟待通过“互联网+”应用实现生产制造业全链条的创新。作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销售渠道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也迎来了全新的变革。 今年年初,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引爆了智能马桶盖行业,也引发了国人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反思。9月11日,吴晓波在首届“互联网+”博览会上再次谈起马桶盖事件时,认为中国传统制造业正在发生巨变,“生产定价以及产品渠道都发生了变化,企业要去拥抱这些变化,不做任何改变的企业就会被淘汰。” 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翀看来,广东佛山和杭州萧山同为制造业重镇,目前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相似:国内制造企业利润日益萎缩,外贸进出口也持续低迷。“中国整体外贸数据下半年可能还将下行,但‘互联网+外贸’迎来巨大机遇,或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拓宽渠道的利器。”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数据,2015年1—7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3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降1.8%。相比之下,广东省跨境电商业务呈现井喷趋势。广州市商务委数据显示,2015年1~4月广州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4.2亿元人民币,超过2014年全年13.1亿元,占同期广东省的近90%。 “中国传统制造企业,以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而跨境电商将改变这一局面。”王翀说。 目前,广东省正在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的发展。近日省商务厅连续出台了三项支持电商企业发展的新政策,目的是既扶强扶优,又首次给予跨境电商专项资金支持,力求补齐公共服务、物流、仓储和园区等多个环节的短板。 一方面,企业自身积极谋破局;另一方面,政策大力扶持促发展。可以预见,在“互联网+”风口之中,广东省传统制造业正在实现制造方式和销售渠道的全面转型,步入一个万物相连的现代制造业新时代。 -连线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 机器人产业本身也要转型升级 在发展中应当注意不能一味机器换人,方式不能简单粗放。同时在招商引资方式上要注意不能一味从国外引进,那样会挤压我国机器人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空间。机器人产业本身也面临转型升级,要占领机器人产业中上游,不断深化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融合发展。 如何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布局的机遇?要清楚认识到智能制造将带给我们的巨大改变,新的产业形态、新的科技趋势,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消费模式都将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新的改变。机器人仅仅只是智能制造的一个核心代表,并不是智能制造的全部。 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突出三个要点:机器人产业要与智能制造结合;机器人产业发挥要与应用市场结合;机器人产业发展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合作。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谈传统制造业拥抱“互联网+”: 企业要完成三要素更新 本届“互联网+”博览会,著名财经作家携18位转型专家来到佛山,并把佛山列为中国第三次转型的发源地。在11日的“互联网+制造”论坛上,吴晓波认为,传统制造业拥抱“互联网+”,要完成如下三个要素的更新:一是产品定价摆脱成本依赖,二是消费者关系实现互动重建,三是从规模生产变为定制生产。 他还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已崛起一批有购买力的中产群体。制造企业要认识到,在转型升级中,只要认真研发,做好一件产品,一定会有人愿意为这个创新产品买单。 “中国现在流动人口中,70%都是‘80后’;每年250万创业人士中,100%是‘80后’。现在国内哪个电影好看、哪个汽车好卖,哪个服装品牌受欢迎?‘80后’说了算。”他还建议,佛山制造企业要实现“互联网+”,第一代的佛山企业家要意识到,世界已被托付给“80后”,未来5年一定要把世界交给“80后”、“90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随着年轻人登上一线,届时可以看见佛山在中国制造“互联网+”转型中源源不断地创新、发声。 -观察眼 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大数据是智能世界的土壤、技术创新是地区经济转型的根本……在首届中国(广东)“互联网+”博览会上,多位重量级嘉宾先后为中国制造“问诊把脉”,并不约而同开出相似的药方:从“看得见”要素走向看不见的“信息流”、“技术流”。 改革开放以来,以佛山为代表的广东制造凭借廉价的土地资源、低成本的劳动力,以“三来一补”起家,从生产环节切入全球产业链条分工,造就了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 博览会举办地所在的佛山顺德区被视为中国制造的典型缩影,这个只有806平方公里的狭小县域却屡屡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经济奇迹,培育了美的、格兰仕、万和、万家乐等多个知名品牌,去年全区GDP已达2764亿元。 但率先发展也率先遭遇难题,在土地紧缺、劳动力成本高昂的情况下,这个区域的传统增长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就是一个典型,凭借规模扩展战略,美的在过去十多年里实现从百亿到千亿的大跨越。在实现千亿产值的次年,该集团就意识到单一的规模扩张战略已无法持续,要素驱动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那么,站在转型升级的“关口”上,传统制造该何去何从?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老家底”,体量庞大的传统制造业并不能完全放弃,创新驱动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制造业转型的经验。 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究竟需要什么支撑?在此次“互联网+”博览会上,美的集团总裁方洪波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根本依然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传统制造业空间依然巨大,传统企业大有可为,只要你敢于拥抱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 而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涂子沛则认为,大数据是智能世界的土壤,今天谈“互联网+”,其实是在讲数据化。阿里巴巴一切业务都数据化,所有的业务都在数据上形成。
上一页: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十大“网络热议”事件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