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13 浏览:32 海淘人物
提要: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账、记账、算账、查账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核算手段和财务管理决策的现代化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现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一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实施会计电算化重要意义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2、有的观点则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386、486、一直到奔腾I、II,机型换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 3、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工作量。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 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四)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1、安全性与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 2、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一)重新构建企业全局的数据库。通过对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的数据模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石和关键的成功因素。系统集成应该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该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二)注重分析,系统完善,按统一规划进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的是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因此在做系统分析时,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经营控制和管理活动,清晰地掌握企业的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的数据或信息数据应用的流程,了解它们与财务目标的关系,使完善后的系统不会偏离整体设计,同时也避免各个控制和经营活动部门分别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而造成数据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功能重复,便于建立一个优化的、综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三)选择适用的设计技术。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选择流行的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应当使系统既具有联网实时处理又具有单机批处理的灵活性。 (四)加强系统完善的管理控制,充分调动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开发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主动出谋划策。同时,分阶段对开发完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奖惩优劣,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调试。在评价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同时,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完善处理。 总之,企业应从内部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采取技术措施,从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 三、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配套法规。随着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化。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二)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 3、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 4、内部防范原则。主要是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三)会计软件的开发。由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才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文/贺忠 刘卫红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下一页:
香港与内地跨境电商合作加大港货销售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