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构建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10  浏览:24  海淘人物

摘要:在分析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结构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价值网和协同商务理论,提出一个优化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服务体系,给出了该体系的价值网结构和协同电子商务模式视图,并且对协同电子商务的系统架构进行设计,以期为虚拟批发市场运行平台的核心构建提供理想范式。 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是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重要应用,其作为现代流通商业模式的重要组织形式,能够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农产品生产流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畅、物流成本高、管理控制不力等问题,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协同运作,提高流通效率,从而有效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不相适应的矛盾。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的分析,引入价值网(value web或value net)和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理论,初步提出一个优化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服务体系,即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有形批发市场为辅助、多种流通服务组织协同运作的服务体系,进而对虚拟批发市场的全面商务操作工具——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进行设计。  一、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及问题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其基本特征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改革开放后,为了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推行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以满足农产品大生产与大流通的需求,从而恢复了以农产品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村集贸市场,并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该体系构成依次为生产端、生产服务层、流通服务层、消费服务层和消费端。 生产端为农户和生产基地或农场;生产服务层包括农业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机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地集货商和贩销商等,主要为生产端提供农资、信息服务,以及从个体农户收集农产品,并进行简单加工;流通服务层包括产地集贸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分销商和运输商等,起着联系生产服务层与消费服务层的桥梁作用,并为其提供交易信息和场所,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消费服务层包括了城镇农贸市场、超市和其他零售商,他们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农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方面,我国已建立了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其平台是由农业部信息中心、深圳市农产品公司、深宝实业公司和泰克艾奇智能系统(深圳)公司共建,该网站依托深圳布吉、福田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网上交易服务。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体系相对完整、联系比较紧密的市场网络,并开展了农产品网上交易试点,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系统运作的主体层次过多。大宗农产品流通要经过农产品生产者——集货商——产地集货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以致流通时间滞延,流通效率不高。尤其一些鲜活农产品经过漫长流通至上市时,往往出现不合时宜、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等现象。  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受限。目前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仍以单一对手交易和有形市场为主,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即使具备也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业务范围较窄,仅仅是纯粹从事农产品的批发业务,没有建立起与其它相关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联合。  3.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偏低,表现有三:一是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如缺乏代表农民利益的有效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低;二是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低,参与主体的参与过程短,如农民只负责生产、加工企业只负责加工、批发市场只提供交易场地,使交易成本逐级加大;三是流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流通服务机构的有效参与。  4.系统节点信息处理功能薄弱。整个物流系统从农户到零售终端各流通环节,由于缺乏完善的农产品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体系,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各经营环节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往往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特别是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节点批发市场本应是农产品的物流信息枢纽,然而信息处理手段与技术落后却难以发挥信息中心的功能。  5.“四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协同效应缺乏。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批发的市场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市场监管难以到位,场地设施简陋,以及网络建设滞落等;另一方面,反映在流通体系中深层问题,包括系统环节多、运作主体层次多、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处理功能欠缺等。这些都将对“四流”协同效应的有效发挥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产品新型流通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介评  1.价值网。大卫•波维特(2000)认为[4-5]价值网是一种新型业务模式,它将顾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与灵活及有效率、低成本的生产相连接,采用数字信息快速配送产品,避开了代价高昂的分销层;将合作的提供商连接在一起,以便交付定制解决方案;将运营设计提升到战略水平,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  价值网的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下,通过一定的价值传递机制,在相应的治理框架下,由处于价值链上不同阶段和相对固化的彼此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成员及相关利益体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每个价值网的成员创造并由价值网络整合而成,每一个网络成员创造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价值网的资源界定,在内涵上包括了人力、物料、资金、设备等有形资源,以及品牌、技术、文化、服务、知识等无形资源;外延上既包括成员所拥有或占有的资源,也包括在网络内可调控的资源[6]。因此,价值网是由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其结构。价值网潜在地为网络成员提供获取信息、资源、市场、技术以及通过学习得到规模和范围经济的可能性,并帮助其实现战略目标。  2.协同商务与协同电子商务。Gartner Group (1999)提出的协同商务概念,认为协同商务是一种激励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商业战略,它主要是通过对商业周期所有阶段的信息共享来实现。价值利益的所有成员通过其核心竞争优势组合起来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利润。协同商务更加关注于企业供应链以及跨企业供应链的各种业务的协同与互动,通过改变业务经营模式和方法来达到资源最充分的利用,其本质就是社会资源的最优化。  随着新一代使能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扩展,以及网格计算、对象管理组织、企业应用集成等关键技术驱动和基于ASP服务联盟的应用支持,加速了电子商务向协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促使商务模式被整体纳入价值网范畴,结成网络成员与其合作者之间的紧密联盟和一体化的“竞合”商务关系。协同电子商务在技术范式上更加强调电子商务的应用集成和管理界面的虚拟化实现,以及在内涵构建和管理意义上注重于可扩展性、增值性与协同网络的整合机制及效率提升。本文认为价值网是在虚拟合作条件下引入的新型价值分析工具,在于建立协同增值网络的分析框架;协同电子商务被视为新一代的全面商务操作工具,提供了一个满足工具协同的市场虚拟化运作平台;二者统一也就实现了新型流通协同商务模式的核心构建。  (二)优化的流通服务体系  1.协同优化目标。在引入价值网分析和协同电子商务理论框架下,以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关系结构为参照,可初步提出一个优化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服务体系,即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有形批发市场为辅助、多种流通服务组织协同运作的流通服务体系。其优化目标有四:  (1)完善批发市场功能。完善的批发市场应具备信息导向、需求沟通、信用评估、交易撮合、协议供应、订单管理、安全支付、物流组织、计划协调、分级标准管理、条形码管理、检验检测、仓储库存管理和安全警示等多类功能。因而必须逐步由单一的对手交易向对手、拍卖等多种交易方式转变,实现订单农业、契约买卖、远期交易和产销直接见面,以及远程可视交易等方式,推行电子结算机制,推动现行有形市场为主体向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综合业态发展。  (2)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强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和管理,着力发展一体化组织体系。在生产服务层上,进一步引导农户以经济合作组织的方式来参与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在流通服务层上,淡化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的概念,引入专业的流通机构提高流通的质量和效率,新型批发市场可向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延伸;在消费服务层上,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购物环境,降低物流成本。  (3)整合网络资源,构建虚拟批发市场。需要指出的是,虚拟市场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有别于传统市场的交易规则,是一种中介市场;其特点是通过批发市场的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确定农产品的购销订单及产品流向,物流并不经过有形批发市场,而是产地到消费端直接流通。  (4)价值系统整合。通过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完整、公开和畅通的农产品信息流贯通农业经济体系中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使之“无缝”地紧密衔接和集成,形成动态的价值网结构,高效、流畅地进行价值增值活动。  2.协同电子商务模式。新型流通服务体系的协同电子商务模式,其构建思路为:  (1)整合价值系统,形成动态价值网。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主体之间形成统一的目标和规则、协调的合作过程,在价值流的各主要环节上植入有效率的优质资源,使每一关键节点具有核心竞争力。各商务伙伴通过协同电子商务平台迅速捕捉和准确识别客户需求信息,快速整合各自的价值系统,从而将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演变成具有共同目标驱动的最佳经济效率联盟体,形成动态的价值网结构。[7]  (2)基于“小集成、大协同”建立的批发市场间信息采集与交换网络,打造整个流通体系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流通过程的全程信息服务。协同电子商务本质在于把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业务流集中反映在信息流、价值流上,并由信息流来组织和支配,从而导致价值链重组和价值网形成,实现产业化和集约化。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打造整个流通体系的信息、价值共享平台,使各层以低成本共享和传播相关信息,是整个协同商务模式的基础。  信息采集和交换网络实现的两个功能:一是对供求信息进行三个层次的动态采集与交换。首先各生产基地与产地批发市场间的信息采集,除本地区应用外,经过区域网络信息中心适当整理上传至中心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虚拟批发市场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其次,各中心城市虚拟批发市场除了集成区域各产地批发市场的信息外,还可自身进行信息采集,并在同层市场间实行信息互通;中心城市虚拟批发市场将价格与供求信息整理发布,供各地供需方参照。二是农产品近期价格走势及未来需求预测,用以指导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安排生产。  (3)完善产地信息中心功能,构建省级协同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产地信息中心的服务功能,逐步将产地批发市场构筑为产地农产品交易信息服务中心,实现地区内交易、信息收集和发布、以及局部预测等功能;发挥省级农网的辐射能力,依托省级农网构建虚拟批发市场协同电子商务平台,连接各产地信息中心及相关涉农网站,通过松耦合方式达成无障碍交流和实时共享[8],开展基于Web的协同社区服务,有机地将生产服务层、流通服务层和消费服务层信息组织进来,构筑各层间相互衔接的信息交换网络,实现各层之间的信息互通。   (4)逐步实现从狭义市场向广义市场的过渡,提高农产品流通服务质量。在新型流通服务体系下,农产品借助于虚拟市场确定流向,并通过生产服务层和消费服务层的直接转拨,实现产品从产地到消费端的直接流通,进而大幅度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各中心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除了具有信息集中和规模大的优势外,还有省级农网的软硬件依托,可据此逐步形成虚拟化市场功能,使之从实物交易的狭义市场向实物市场和虚拟市场结合的广义市场过渡,最终形成全国协同联动的大流通服务体系,融入全球网络化供应链循环之中。  三、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架构  至此,就一般应用范式上给出了一个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架构,此架构显示了以下特点:(1)基于Web架构、分布式计算体系,利用XML Web service技术实现数据互动服务;(2)采用SOA技术,满足灵活性和数据接口的要求,导入“即插即用”(plug-and-play)方式; (3)支持基于浏览器、胖客户端、PDA、手机等多种客户端形式下的应用集成;(4)支持跨异构平台的信息交互,基于XML的数据交互研究和跨异种数据库的研究;(5)采用集群技术平衡负载、分布式协同计算、公有计算、Internet范围的消息机制等;(6)网络安全保障,包括身份鉴定与认证、授权控制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  在系统架构的组成上,主要包括5个技术界面和7个关键技术支持平台,其中界面设计的基本含义为:(1)底层界面:主要为模型提供底层支持,包括计算机网络(TCP/IP、IPX/SPX、NotBEUI)及安全协议(SET/SSL)、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SQL Anywhere)和操作系统(UNIX/WIN NT/LINUX);(2)配置界面:一般为工具系统的建立提供所需的底层数据和应用操作功能,主要包括互动管理服务器、柔性化管理软件平台、多功能接口平台等;(3)工具界面:在于为建立协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提供一组可裁减的工具集,主要包括Web服务工具、工作流管理、协同支持工具集、系统安全控制、协同数据管理中心等;(4)应用服务界面:包括一些面向用户的支持协同商务的集成性应用系统。如系统管理、知识管理、交易管理、协同营运管理、协同商务管理等;(5)门户界面:即信息集成平台门户,为用户提供统一的集成化环境和服务,是支持虚拟批发市场开展协同商务的互联通道。  关键技术支持平台的一般技术解构为:   第一,分布式组件管理平台。采用基于分布式N层组件技术的关键处理方法,在于将应用中的对象抽象成公共组件,这些组件装载在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以外的N个层面的应用服务器上,一部分组件将直接运行于应用服务器上,另一部分则被下载运行于客户服务器(C/S)或Web的客户端,有助于放大系统应用服务器资源的使用效率,均衡网络负载,减少网络通讯压力,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也可通过对组件调用的优化排序,进一步扩展系统的应用性能;另外,引入应用组件化开发模式,强化组件的共享性和可重用性,从而大幅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第二,系统开发平台。采用领先的Microsoft、IBM和Sybase公司的设计开发平台,包括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IBM Rational Rose、PowerBuilder Enterprise,分别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编码实现的工作;同时系统集成基于Rational RequisitePro的用户需求管理,Rational ClearCase的配置管理,以及TeamTest进行软件自动化测试及压力测试等。  第三,互动管理服务平台。互动管理服务器作为虚拟批发市场管理中商务交易的主要协同技术,其工作面构成包括:支持XML标准,在数据层能与支持XML标准的信息子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支持传统的数据库表结构级别的相互存取,实现数据库级的集成;通过Web Service以实现请求/服务模型和应用系统的集成支持;实现对于业务逻辑、工作流的集成;实现对消息机制的支持。  第四,柔性化管理软件平台,其主要设计理念为:通过适当的模块分割技术以保持用户模块的相互独立性,并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自由组合,实现用户的纷繁需求。一方面,任何一个客户处理某一业务环节的特殊方式,或有可能对其他企业有用,以此在模块库中积累的部分越多,对于未来开发工作量则越小,从而逐步降低程序开发的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客户增加,维护人员掌握的只是各个业务环节的特性累计,他们的知识库实际是建立在这些特性的存储而并非每一客户的特定程序,因而这种知识库的复杂程度远低于单客户或单版本。其系统设计既是模块化的又是统一的,只有当一个企业的全部数据得到统一存储并具有相互联系时,才能体现软件的强大功能,否则将被大为削弱。一般地,此平台在于负责软件系统底层环境的搭建,也包括一些核心机制与服务的提供,更重要的是能够赋于软件系统的柔性架构。  第五,多功能接口平台。多功能接口平台能为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互动,是一种全面基于XML Web Service的应用交换平台。其它应用软件系统可通过与本应用系统挂接,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其支持B/S的分布式数据转换模式的主要工作模块,即按逻辑联系可分为数据导入源、数据导出源和多功能接口三部分,可充分满足其他管理软件系统、电子数据文档与本系统之间实现的互为源数据或目的数据源。  第六,协同数据管理平台。协同数据管理中心是协同电子商务系统中集成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用以实现虚拟市场联盟体各成员间基础数据及个性化数据的管理,并提供统一的编码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编码、货品编码、客户编码、项目编码和条形码管理等)以及公共基础数据、操作权限等虚拟市场运营的基本信息管理;此外,还提供柔性应用、账套管理、数据管理、数据迁移归档、网络数据库管理等功能,被视为虚拟市场联盟体实现互动的重要配置平台。  第七,跨平台数据库/异构系统平台。系统支持当前主流的大型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SQL Anywhere,并能充分发挥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先进的存储过程、远程数据库增量复制、分布式应用等特点;可同时实现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数据迁移,或异构系统平台的应用部署模式。  四、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引入价值网和协同商务理论框架下,初步提出一个优化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服务体系,即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有形批发市场为辅助、多种流通服务组织协同运作的服务体系,并给出了新型流通服务体系的价值网结构和协同电子商务模式视图;最后,对虚拟批发市场的全面商务操作工具——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进行了设计。这种新型商务模式能够推广应用到整个农业经济流通服务体系中,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文/盛革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508.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