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13 浏览:35 海淘人物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指出钢铁企业在信息化规划、人员参与、实施路线及人才流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分类分析的方法,依据我国钢铁企业规模不同,分别针对大型钢铁企业和中小型钢铁企业展开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信息化策略。 1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初的系统只能够实现按原有的人工作业流程进行电子记账[1]。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部分大型钢铁企业开始重点发展基础自动化,同时开始较大规模地建设计算机应用系统。到2000年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计算机设备达38 400多台套,建成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达4 200多个[2]。但当时的计算机系统主要为应用系统,仅能够满足个别环节的需求,而不是用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的集成系统,层次较低,处于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自1998年宝钢率先建成产销一体化系统投入使用后,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开始意识到信息化的意义。进入2000年后,武钢、鞍钢、首钢、马钢、济钢等一批重点钢铁企业启动实施信息化项目并很快投入使用,掀起了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浪潮。目前,我国全部大型钢铁企业都已完成信息化阶段性目标,并在持续推进信息化项目在全企业的应用,而一部分中小钢铁企业也已完成或正在实施不同阶段的信息化项目。总体来看,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目标明确,应用深入,效益显著,同时实施过程逐步规范,实施范围不断扩大。钢铁企业信息化整体情况较好,走在了各行业的前列。而且信息化外部环境也发展良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市场。这些成就为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 钢铁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信息化浪潮的快速袭来,使得部分钢铁企业为赶潮流不落后于其他企业而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导致其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深入调研,对自身情况、需求以及信息化缺乏深入客观的认识,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及提高企业效益相结合方面严重不足,致使其信息化项目的整体规划不合理。 2.2全员参与不到位 钢铁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的管理、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人员等各个方面,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而其推进阻力也非常大。对此企业提出“一把手”工程[3],即通过自上而下各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积极配合信息化项目小组推进信息化建设。但是仅有各层领导是不够的,会造成调研不够深入、问题研究不透彻,需求无法得到切实满足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各生产、管理及支撑部门的全员参与会造成信息化建设推进不力,系统上线后应用效果不佳甚至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出现倒退等严重后果。 2.3信息化实施路线选择难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设施路线通常为两种:一种是以宝钢、武钢、鞍钢等为代表,采取自主开发模式;另一种是以济钢、承钢、杭钢、首钢等为代表,采取套装软件模式。前者应用效果好,但是对钢铁企业本身要求非常高,其投资大、周期长,并且需要专门的技术队伍负责开发实施。后者投资相对较小、周期短,有成熟产品可以选择,但是适应性差,无法满足特殊需要,且对实施人员要求高。这两条路线是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所面临的选择难题。 2.4信息化人才易流失 进入2000年后,伴随着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浪潮的到来,钢铁企业进入了信息化建设知识与经验从零开始、迅速学习与积累的过程。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所涉及的组织、业务、技术复杂程度相当高,内容极为丰富,同时,不同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因其需求不同而各具特色,造成其信息化建设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极高,一方面需要专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信息化骨干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求钢铁企业的全体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从思想认识到知识体系进行转变。由于大量钢铁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而由于前期积累不足,造成了人才的短期缺乏。此时,有钢铁企业信息化实施经验的人员,尤其是在钢铁企业参与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骨干人员,成为了包括钢铁企业、软件提供商、咨询公司、信息化实施商等众多单位争相挖掘的重要人力资源。由此也使得该领域人才流动性非常大,尤其是在钢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之间,人才流失严重威胁着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3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对策 3.1大型钢铁企业信息化策略 (1)推进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 一方面,钢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规模、资金、技术、人员、经验等多方面问题,在实施规划时通常采用分阶段、逐步推进的信息化策略。另一方面,由于钢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规模优势,不断进行企业兼并、重组,由此造成了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组织单位信息化不同步,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体现企业级的信息化优势,甚至影响了信息化先进单位的良好运行。对此,已实施信息化的钢铁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第一,要加快各分公司及分厂的基础建设,在全企业范围建立完整的一、二级系统;推进三级系统在不同生产线的实施,打通各分公司生产与管理的隔断,实现产销一体的信息化总体目标。 第二,为应对企业集团化管理模式的兴起,在实现集团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战略和目标与待构建的信息系统之间关联的基础上,全面规划整个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工作,建立一个可逐步发展和系统进化的信息系统框架,实现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广泛应用的企业集团级信息化[4]。 (2)横向扩展信息化领域 已实施信息化的钢铁企业应进一步在横向扩展信息化领域,在实施ERP的基础上开展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建立SCM系统与CRM系统。通过CRM实现与客户的互动营销,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提供便捷的购买渠道、良好的售后服务与经常性的客户关怀,并可进一步实施客户需求预测,从而安排不同时期的整体生产策略。通过SCM可以实现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存货水平、降低采购成本的功能,在供应链内的合作伙伴能够像一个整体一样工作,频繁交流信息,满足客户的需求,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通过实施ERP与SCM、CRM的系统集成,实现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完全连通以及企业内部流程与外部交易的完全一体化。 (3)纵向提升信息化层次 钢铁企业信息化通常分成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和决策的信息化3个层次。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信息化主要还处于管理信息化的层次,即通过网络、计算机软硬件等来规范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流程。管理信息化可以综合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MES和ERP的开发就属于管理信息化的范畴。然而,随着钢铁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尤其是MES和ERP的不断推广,企业会积累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钢铁企业的生产、销售、设备、能源等各个方面。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全面支持企业各个层面的经营决策,是钢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信息化在决策支持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大量问题,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和工具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起到对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进而支持钢铁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加强信息化建设知识管理 在钢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之间,人才流失严重威胁着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人才流动是市场的需要,无法阻止。对此,钢铁企业应转变思想,从管理上下功夫,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知识管理,建立企业级的信息化项目知识管理体系。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从前期调研、项目整体规划到项目实施和后期系统维护全程纳入知识管理体系之中,并结合员工培训,从而将其中产生的知识、经验留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在全企业的共享、传承与不断积累,使之成为钢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核心能力,以降低企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开发钢铁企业信息化的自我推动与发展能力,在人才流动过程中,不因人才的流失而造成知识与经验的损失,同时对新加入企业的人员利用知识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使之能够更好更快地胜任岗位要求,持续推进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2中小型钢铁企业信息化策略 (1)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目前,在多方面的挤压下,国内中小型钢铁企业的发展已经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竞争力,迎接来自整个行业挑战,否则必将被淘汰。而信息化建设是中小型钢铁企业调整自身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帮助中小型钢铁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突出企业特色,提高竞争力。当前,信息化浪潮为中小型钢铁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会,包括政策、资金、信息化服务市场等,结合自身已有优势,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型钢铁企业在不断扩大的钢铁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借助管理咨询力量 中小型钢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思想认识偏差、管理水平低下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等诸多问题,成为影响其信息化推进的障碍。对此,中小钢铁企业可以借助管理咨询公司的力量,由管理资询公司为其企业的信息化分析、规划、实施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帮助企业开展管理改革,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化系统选型及实施等多方面工作。 (3)培养信息化内部运维队伍 信息化需要有负责落实的人员,在实际中,通常的方式是成立公司内部的信息化实施队伍或由咨询服务商和软件提供商外派实施顾问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成立庞大的专业信息化实施队伍非常困难,通常选择外部人员帮助实施。但企业的信息化是为企业核心业务服务的,最了解企业业务的人员不可能来在外部,同时企业的信息化不再是交钥匙工程,而是伴随企业的经营和业务发展而不断运行、完善的过程。对此,中小型钢铁企业可以选择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一支人数较少的内部队伍,与外部顾问共同推进信息化实施,全面了解本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在信息化阶段实施完毕后,转型成为内部运维队伍,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化的良好运转,另一方面可继续跟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信息化的新需求,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解决信息化建设路线选择问题 中小型钢铁企业适合选择套装软件模式实施信息化建设。首先,这些钢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主要劣势为资金薄弱、基础较差、管理水平低、信息化认识不足以及缺乏信息化内部人才,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外部威胁严重,使之无法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及时间进行信息化建设。这就决定了这些钢铁企业在信息化路线上无法选择自主开发模式。其次,随着部分中小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培养了经验积累较深的信息化提供商,如软件供应商、咨询商与实施服务商等,他们已经可以提供全套成熟的钢铁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案,包括相应的套装软件。第三,中小型钢铁企业规模小、机制灵活,其对信息化的要求低,系统复杂程度远低于大型钢铁企业,其实施难度也较低,这些优势使其更适合于选择套装软件的模式。 (5)解决全员参与问题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持续大量的投资,面临来自组织内部的阻力。信息化项目不能单纯依靠一把手的支持来推进,需做到让企业各个部门、全体员工都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信息化变革的推动者应该采取全面、灵活的措施:第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提倡广泛的员工参与,实现了员工参与就能够让他们了解信息化的具体情况,获得他们的认同,并且让项目实施者了解员工的需要。第二,大力发展企业,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上新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实行转岗培训。钢铁企业开办干部培训班,要求所有中层干部必须在规定的脱产时间完成培训课程。先让没有岗位的干部去培训,培训完成以后换在岗的干部去,这样轮换调整,不仅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了问题,还大幅度提高了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页:
揭阳发布首个电子商务联盟标准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