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探索钢铁产业互联网规律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09 浏览:32 海淘人物
寻求监管创新 关于产业互联网,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目前已形成若干派观点。 在这些争论之外,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互联网有一个关键词,叫做“痛点”,血脉不通则痛,疏通了则不痛。互联网的作用就是疏通,解决“痛”的问题。 所以,谈及产业互联网应该探讨规律。钢铁行业的从业者们,琢磨的其实都是经济学的内容,而经济学中一个很核心的概念是信息不对称,这就是为何计划经济行不通失败了,而市场经济成为很普遍的经济体制。因为越处于链条底端的人,掌握的信息越多,但这些信息很难传达到上端制定规则的人手中。 而“互联网+”发展起来后,为各种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如钢铁、煤炭等加大了信息密度,提高了信息通达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通过线上信息的重新配置来带动线下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钢铁物流发展。 但我国现在说的钢铁结合互联网,不同于德国企业的生产流程上融合互联网,我国还只是贸易环节互联网化。 可以预见,未来,信息流、物流的发展,对于钢铁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所有的企业都要和资金打交道,企业最难的问题就是融资,接下来就是资金流了,三者融合在一起,会出现新的供应链形态。 最近,互联网金融被提及很多,虽然P2P这类信贷产品,相比传统金融,提高了效率和透明度,但基本架构却没改变。我觉得互联网金融真正实质性的创新,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通过物流、信息流的分解,重新设计出新的金融技术产品。 创新离不开监管。过去有关部门说要支持创新,也确实在支持,但一发现出了问题就立刻监管,这种老思路的监管方式未来肯定要改变。产业互联网时代,政府管理部门需要适应变化,调整监管,要多一些包容性,用积极的“向前看”的方法解决问题。近期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打车软件,Uber、滴滴起来后,出租车司机、公司不干了。“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替代性增长,一个新的增长挤掉了原来的,打车的人不会有变化但是利益却被重新分割了,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把矛盾协调好。 现在搞物联网的钢铁、煤炭行业也一样,新的交易方式发展起来,原有的方式就萧条了,如何把转型期的问题解决好,需要探索规律,积极监管,提出务实的解决方案。 从离散性看“互联网+钢铁” 美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把工业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推进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建立体系框架;其次,体系内的成员间分享一些案例,来说明在各个领域中如何运用工业互联网,了解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最后,由企业牵头建立测试床,解决在分管范围内工业互联网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 对于“互联网+钢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离散性方面,其中包括离散性的工业和离散供销服务。大规模的定制、网络化协同,基于云平台的工业云的生产等也有所涉及。 基于离散性认识“互联网+钢铁”,需要做到以下几步: 第一步,建立一个电商平台。将钢铁行业跟整个大的互联网平台,以及互联网平台背后的海量用户和需求连接起来。这些用户既包括大企业,也有中小企业。 第二步,要将生产线移动化。离散行业的痛点比较多,通过生产线的移动化可以把消费端的信息沉到机器端,中间环节则尽可能趋于扁平化,如此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利用网络把并行的环节改为串行,对离散工业能够带来提升。同时,也能够把原有的生产线变为混线,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多种产品。这方面有很多企业在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门子的工厂,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六七十种不同的产品。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海尔,它的冰箱生产线可以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关于将生产线移动化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接触的不同企业反馈的信息也不同。在对宝钢进行调研时,反馈流程的差别不是很大,说明宝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第三步,要完善供应链。供应链的发展空间较大,可以利用网络使信息流带动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实现诸流合一,带动整体效益提升。这方面,服装行业的变化较大,个性化定制服装发展起来后,服装行业供应链呈现出了大批量小批次特点,减少了库存积压。由此,钢铁行业供应链的完善仍需探索。 “互联网+”能否解决 钢铁业的全部问题? “钢铁+互联网”和“贸易+互联网”是有区别的,不能简单把钢铁和贸易混为一谈。对于钢铁业本身,钢铁和互联网的关系应该是“钢铁+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不了钢铁的根本问题。 目前,钢铁行业的现状呈现“三低一高”: “三低”,指目前钢铁的消费和生产有所下降,过去是增量发展,现在是减量发展;产能过剩严重,钢铁价值处于历史新低,比1994年4月份的价格低近38%,并且仍有下降空间;生产效率低,据钢铁协会统计,今年1月—8月份,协会会员主业加副业共亏损180亿元,“非钢”业务剔除后,亏损460亿元。 “一高”主要是指钢铁行业面临的高压力。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金融压力、环保压力、碳排放压力等三个方面。 在此背景下,减量发展是钢铁行业的巨大挑战。如何实现减量发展可以从八个方面入手:减量化、绿色化、服务化、差别化、特色化、多元化、有序化、国际化。 作为钢铁企业,首先要提高产品的话语权,避免同质化竞争。其次,要降低负债率,好的钢铁企业负债率都在50%以下。第三,降低生产成本。第四,提高产品的技术支撑。最后,应当多元化发展。 “钢铁+互联网”应当从四个方面做加法:第一,+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式;第二,+实体经济创新能力和实际生产力;第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第四,+钢铁流程再造和价值重构。 总之,通过互联网实现高效的、透明的、全方位的服务竞争。 可以看到,“钢铁+互联网”能够消除信息壁垒,优化资产产销平衡,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但能不能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降低钢铁生产成本、融资成本,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传统钢铁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向,尤其是理念转变,不能拒绝互联网等新兴事物,积极拥抱,合力找到新的发展方式。此外,增强互信非常重要,应积极推进“钢铁+互联网”,增加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 此外,体制机制也应进行创新,不能简单复制和抄袭,要培养适应钢铁行业发展的人才,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对钢铁行业发展,有几点建议:首先,要不断完善钢铁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其次,要夯实基础,完善服务体系;第三,要升级信息系统,树立技术标准的标杆;第四,要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增加电子商务的盈利点;第五,要发展钢铁领域的移动互联;第六,政府要扶持钢铁行业,帮助打造示范企业;最后,要增加钢铁行业的人才贮备。 信息共享有助于 解决钢铁企业融资难 互联网对生活和商业的影响,就像汽车对整个商业的影响,提高流通效率,不断渗透到商业每个环节,最后颠覆了整个商业模式。但是互联网也是有边界的,在一定阶段可能跟某些环节,通过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尝试能够结合,而某些环节还结合不了。 传统行业正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提供了许多信息,但是不见得这些信息就能发挥非常大的用途,如果想进一步提高效率,钢铁行业需要将基础的工作做得更好一点,比如信息共享。 钢铁企业的运营,比如上下游的关联,可以衍生为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上下游的这方面信息可以补充原来传统信贷的信息不足,特别是民营钢铁企业,有的跟大银行没有交集,但也许上下游的关联信息能说明它的运营非常正常健康。如果银行得到这种信息,对于解决钢铁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会有一定帮助。 “互联网+钢铁”和互联网金融 紧密相连 目前,“互联网+”已经落地了一些措施,比较成熟的集中在三个领域。 第一个是电子商务,除了阿里巴巴和京东,钢贸电商这类也属于这个范畴。第二个是共享经济,也叫分享经济,现在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这些新兴业态,包括滴滴打车等。第三个领域是互联网金融。 从经济学上来讲,目前“互联网+”影响的主要是交换环节,体现的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换经济,所谓交换经济的概念就是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如何交换,包括交换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交换,以及对应的支付过程。对于钢贸电商来说,消费者标的物比较大,金额也比较大,因此,支付的基础设施和风险管理的手段都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互联网+”涉及到数据应用、信息处理,因而对各类指数要求都比较高。若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使得交易非常有效,还产生一些信号反馈到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将来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的减少将会有一些改变作用。 就钢贸电商而言,“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原因有三:首先,钢贸电商或者说“互联网+产业”模式,实际上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应用场景,同时也为其夯实了数据和客户基础。欧冶云商就是这样做的,它在网上有小贷的产品,有理财的服务,也提供一些授信服务;第二,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通过金融工程解决上游企业支付需求、融资需求,发展投资渠道;最后,现在整个大宗商品的趋势已经很金融化了,钢铁作为一个典型的大宗商品,交易指数,售后保值,实际上交易属性非常强。这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互联网+”的核心是 提高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 现在钢铁业涉足电商领域的,其实都是涉足到流通领域的交易环节,追求着获取下游用户足够的信息,来和上游足够的生产信息匹配,提高了交易的匹配效率。但是在产业链所有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的匹配上,对互联网的使用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发掘,最终需要依靠大数据来实现。 宝钢打造的欧冶云商,通过建设整个产业链上的大平台生成信息,各个企业则从平台上的专有店以及公有店获取相关信息,支撑资源配置,提升效率。 在研发与制造环节,通过与用户接口的欧冶平台,获取用户信息,挖掘用户需求,甚至在平台上与用户共同开发,做到高效地响应用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智慧制造;在营销环节,点对点具体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不仅仅限于交易的营销。 打造大数据的产业链平台,解决了钢铁产业面临的几个严峻问题:第一,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与钢厂的生产供给,减少产能过剩;第二,有效配置资源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获取价格优势。 钢铁电商平台建设任重道远 钢铁电商目前应该是大宗商品行业内电商中最炙手可热的。其交易量、市场认可度和技术都发展在最前列。钢铁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市场参与者很多,卖方和买方竞争也多,这是导致钢铁电商发展较好的原因之一。 然而,钢铁电商中盲目跟风的情况也非常多,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钢铁电商目前还是一个买方市场,用户和资源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钢铁企业的销售压力巨大,钢铁电商平台只有在销量较大的情况下,才有企业愿意把资源放在这一平台上。 从表面上看,介入钢铁电商的门槛非常低,事实上,这一行业所需投资非常大。对单位平台来讲,技术系统的开发和物流支付体系建设的规模很庞大。因此,做钢铁电商平台要有一个协作、开放的心态,才能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钢铁电商对于提升钢铁行业的总体效率的帮助不大,有些电商平台不仅没有提高效率,还增加了工作量。但总体来说,钢铁销售电商化的趋势是好的,未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业效率、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在钢铁电商平台几乎没有盈利的情况下,依然有企业选择建设钢铁电商平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为将来开展金融业务和物流运输业务打好基础。 实现生态产业链闭环是钢铁电商的发展趋势之一,市场对其需求非常大。很多钢铁电商平台都想要打造闭环的生态产业链,但截至目前,没有一家钢铁电商平台能够真正实现。 除钢铁电商平台外,钢铁行业移动电商的发展前景也很大。开发钢铁交易客户端,一方面,能够实现信息流共享;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钢铁企业或者贸易商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为买卖双方提供便利的交易方式。 钢铁电商瓶颈显现 政府推进刻不容缓 2015年10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在消费领域,中国‘互联网+’创新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今后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也要把‘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这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 目前钢铁电商的现状有两大特征:电商平台打造如火如荼、电商瓶颈显现。 钢铁电商分为三类:钢厂主导;大贸易商主导;由信息平台主导转化而来。目前钢铁电商都遇到了瓶颈:资源优势地位下降,上游货源资源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烧钱的地推模式不可持续性;供应链金融服务风险加剧,银行政策收紧;联盟的松散性导致优势并未有效叠加,上游货源的联盟、仓储的联盟、区域的联盟等皆如此。 但钢铁电商的优势也很鲜明,在优化产业结构、信息对称、价格发现、服务集成化方面都比传统模式更有竞争力,这是钢铁电商的发展方向。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四方面:第一,市场上还没有养成全流程网上操作的习惯,全流程的服务并没有贯通,如支付、运输、开发票等;第二,网上支付问题多多,一是银行很难满足客户间跨行、大额、实时到账清算的业务需求,同时又对能满足上述功能的第三方支付设置很大的限制,二是汇款后电子回单难以满足企业做账的需求,三是电子承兑汇票的流通还存在很多操作上的难题;第三,有资质的交易所发展缓慢,无法满足企业套期保值、锁定订单利润生产、相关品种间价格联动的需求,单纯依靠期货市场服务很难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第四,全流程供应链服务,链条长、投入大、平台预期不明朗,并且相较于传统服务优势并不明显。 基于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鉴于网络数据真实的前提下,大力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推进产业网络信贷的发展,打造征信体系,但要数据真实,可以帮助金融系统建立新的风控模型,便于复制推广,并且应该保证数据价值的平等,以保证资金能支持运转良好的企业。 其次,产业互联网和消费类互联网是有区别的,加强合作,尽量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烧钱烧不起。 再次,推进网上支付功能的创新和完善,才能促进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此外,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增加专项资金支持也刻不容缓。 最后,应推进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电子商务行为有法可依,如网上合同、电子签章的合法性等。
上一页:
信息化应对供应链全球化分析
下一页: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研究与应用分析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