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在扬州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08 浏览:25 海淘人物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冲击,各级政府先后提出构建数字省份、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而在信息化建设中,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村“村镇信息化”管理建设是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已成为发展村镇经济、富裕农民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大技术选择。 笔者根据扬州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调研情况,对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推动发展方面作一探讨。 扬州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的定义,农村信息化可理解为:“农村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农村信息资源,促进农村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协调等。如果按信息资源的狭义观来理解,可将农村信息化分为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村科技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等。 扬州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全国中等城市中,是第一批被批准的十个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2007年,原国务院信息办对全国301个中小城市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中,扬州市信息化综合水平位列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第2名;2009年,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评测中心“2009年中国城市(地级市)信息化百强榜”第9位。 就农村信息化而言,经过“十五”、“十一五”的信息化发展,扬州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建成了以光缆为主,无线网络为辅,覆盖全市城乡的立体通信传输网络,农村的固定电话及移动通讯工具、有线电视得到普及,其中有线电视村通率达到了92%,农村电脑和宽带已经覆盖到所有乡镇的行政村。这些都为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天的扬州,一套“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市和多数县(市)区开通了信息网站,全市78个乡(镇)建成了信息服务中心或信息服务站,并充分利用全市三百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农乡镇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等作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补充,提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同时,根据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综合利用计算机、电话语音、有线宽带、无线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初步建成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在资金投入保障方面,根据扬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计划,市里每年投资八千万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一部分将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专项资金。 扬州还是最早将GIS技术应用在耕地资源管理、智能化施肥和灌溉等方面的城市。市农业部门建成的“扬州市土壤肥料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GIS等网络信息技术将土壤普查资料、土壤肥力定点监测数据、肥料定位试验结果分别建成了土壤农业化学性状资料库、农户肥情库、施肥知识库,从而系统地、动态地掌握土壤肥力演变进程,为各级政府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该项成果在市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百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经在全国推广应用。 此外,于2004年4月通过农业部验收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应用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该信息系统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江苏省农技推广中心与扬州市土壤肥料站联合研发,以一个县辖区内耕地资源为管理对象,应用卫星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田间观测仪器等现代技术对土壤-作物-水体-大气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的监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耕地基础信息系统;并将此数据平台与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土壤养分的转化和迁移、作物生长动态等模型结合,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耕地资源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农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农业决策者提供作物布局、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等农事措施的建议,在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节约成本的同时,保持或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减轻农事操作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该应用平台下,各县只要根据规范将本地的资源信息输入计算机并建立当地的知识库,即可开发出当地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农业部已将该系统作为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的规范化软件在全国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扬州市还以县级农口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为主要实施单位,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了6个地方特色农业网站(包括扬州市无公害蔬菜网、宝应有机农业网、高邮农业信息网、江都花木网、仪征农业信息网、邗江农业信息网)。特色农业网站建设为本地的特色产业搭建了销售购买新平台,带动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并且在中国扬州气象政务网中,特设“新农村服务”专栏,包括农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特色农气服务、病虫害预报等子栏目,使农民更便捷地实时掌握天气、病虫害等预报,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有关农业气象服务,切实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推动了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 扬州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能力不强。首先,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不高,导致他们自身的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信息需求不强烈,并对信息化知识和技术持抵制态度或是持被动接受态度,从而直接限制了农民在信息化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学习能力,也限制了农民理解信息的能力。其次,农村信息流动不畅,农村信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因而农民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农村实际工作能力方面不强。使得农村信息化运用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信息化推进。 (二)信息化与农业化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由于有部分乡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并未真正将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与发展结合起来,使得建设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摆设,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三农”服务。并且,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发达,很多农业信息化网站仅限于咨询的发布,没有做到与农村需求相结合,体现在为农业发展服务的应用方面开发不足。 (三)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用性不高。扬州市网络平台和部分县的农业网站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地农业信息化的进步。但存在着信息不全,专业性强的信息较少,资源分散、分割,信息利用率低,农民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农村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服务缺乏针对性等现象。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信息资源的质量和精确度不高,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用性不高。 (四)农业信息化复合人才相对缺乏。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精通网络信息化技术,还需要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在农村,由于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目前农业信息网络复合人才的相对缺乏。 建设农村信息化的建议 (一)狠抓普及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化素质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农村基层村组级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因为这类干部基本上是在农民中产生,他们与农民的接触是最广、也是最了解农村、农业、农民情况的群体,要想使信息化技术真正在农村发挥作用,显示出信息化技术在推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优越性,就必须用信息化知识武装村组干部的大脑,提高他们信息化技术水平,并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实际农村管理工作中。因此,有必要制定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即构建农村信息化人才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农业信息人才,造就一批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使基层农业技术专家同时也是农业信息专家,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在引导农户、帮助农户中起到带头作用。 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息息相关,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对农民的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着重培养农民的三种现代意识:一是现代的科技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科技、用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的意识。二是现代的市场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动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三是现代的信息意识,即让农户具有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并且,要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能力,让他们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和意识。 (二)降低信息化成本,提高应用实效 相对农村的收入水平而言,目前的信息产品和通讯资费水平还是偏高,应通过技术和政策手段努力降低信息技术使用成本,让广大农民能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要把信息化建设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尤其要重点关注特色产业发展。对于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试点示范工程,要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三)加强农业信息网建设 农业信息网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应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态技术集成,以各种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农业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工具为平台,面向农村、农民,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各样有关农作物生产、销售的专家系统和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并把农业专家系统配置到市、乡、村,直接面向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以及广大科技示范户,种养户,引导他们对该系统的认识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四)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重点应是采用乡级建立信息服务点、村级培养信息员的方法,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广校、村干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来源:《信息化建设》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电商动态:生意宝重金购买PPI.cn域名 打造“大宗商品数据商” 日前,A股上市公司、领先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网盛生意宝(002095,SZ)宣布:为进一步打造旗下第三方大宗商品服务平台“生意社”,近日已重金成功收购www.PPI.cn顶级域名,用于生意社的统一域名,并对外发布了“生意社”的全新战略定位——“大宗商品数据商”。 近年来,生意宝(www.Toocle.cn)在“生意社”业务方面可谓动作频频。今年1月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上海生意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2010年,取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生意社”商标牌照,还成为国家工信部选定的“行业运行监测数据提供方”,并成功举办“2010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
上一页:
重庆市綦江区多措并举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下一页:
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分析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