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借收购《南华早报》打造“全球战略”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07 浏览:22 海淘人物
在连续收购或投资多家媒体之后,阿里对《南华早报》的收购犹如投入大众传媒湖心的一块巨石,激起了人们对传媒业变革的舆论风浪。但是,对于致力于建设未来商业基础设施的阿里巴巴来说,这起收购的视角将绝不仅仅局限其在传播领域的布局,而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起收购距离其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出‘无界’新闻,收购优酷土豆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很容易让人们在影视传媒这一链条上展开线性思维,但是,从本次收购引发的全球关注度来看,收购《南华早报》和收购优酷土豆所带来的影响力,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的确,公开消息显示,阿里收购优酷本豆,耗资45亿美元,而阿里收购《南华早报》及相关媒体资产,根据彭博消息,价格仅为20.6亿港元(约合2.66亿美元),是前者的近1/17。然而,对后者的收购,显然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解剖《南华早报》 《南华早报》创刊于香港,是一份采用全英文报道的报纸,内容覆盖中国香港、内地以至亚洲,其报道具权威性,且独立中肯,在业内享负盛名。过去百年,该报一直是中国香港地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公信力的报刊之一。 来看一下阿里眼中《南华早报》的商业价值。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谈到这次收购的商业逻辑时表示,“《南华早报》在所在地区拥有标志性的地位。基于其编辑记者团队努力打造的优良传统,多年以来,《南华早报》都以其高质量和可信度的新闻报道而享誉国际。” 在他看来:“《南华早报》独特的地方在于,她用英语专注于报道中国。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人都会关注这样的报道。” 由此,在这场收购之上,阿里建构的理想是,通过阿里在数字时代的优势,让更多人能方便地读到《南华早报》的内容,帮助这家媒体获得全球的读者,并建立起在全球的影响力。 但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商业路径是什么?又有多大的可行性呢? 蔡崇信在致《南华早报》读者的信中指出,“阿里巴巴在数字传播领域上的能力已经被证明,特别是在移动端,阿里巴巴有充分的技术和能力,让《南华早报》的内容生产更加高效,超越地理限制,触达广大读者群。” 不难看出,阿里巴巴对互联网的理解与思维方式将通过创新性技术注入《南华早报》,并且将直接影响到《南华早报》内容产品的生产方式及传播方式。 可以预测的是,在内容生产领域,阿里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新闻敏感话题或热点话题,在经济领域的意见领袖及权威人物的观点,进而将《南华早报》在斯诺克事件报道的成功之处进一步扩大到更多的报道领域。 在传播领域,阿里巴巴的移动分发能力将极大地助力《南华早报》在更大人群中的影响力,尤其是依据大数据分析所做的精准推送,并极大地有助于在强化影响力的同时加大受众黏性。而对阿里来说,从“用户”到“受众”,其与生俱来的互联网思维将不受任何限制。 目前《南华早报》的发行规模并不大,印刷发行量只有10万份,更多依赖用户的线上付费订阅。应该说,眼下阿里收购对于《南华早报》最大的变革就体现在互联网思维的运营模式上,打破收费防火墙,在强大资金实力的保障之下,《南华早报》可以将其公信力和影响力扩展到英语世界的更广大人群。 这是典型的用户思维,先尽可能地获得最广大的用户,然后再挖掘用户的商业价值。从百度搜索为阿里、苏宁、京东所进行的用户引流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同时也将是阿里进军“全球购”一个非常必要的商业基础设施。 来看一个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的案例,来自网络流量统计研究机构comScore披露的最新数据,2015年10月《华盛顿邮报》的多平台独立访问者数量以6690万对6580万超越《纽约时报》。在贝索斯收购之后,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独立访问量惊人地增长了59%。 显然,《华盛顿邮报》的成功在于贝索斯实施了“彩虹计划”,将《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免费提供给亚马逊用户,推动亚马逊用户更多接受《华盛顿邮报》的在线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在这个模式上完全可以直接复制。 蔡崇信就表示,“我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的机会:能够把《南华早报》的深厚传统和我们的科技结合,创造一个属于数字科技时代的新闻业未来。”不过,对阿里来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新闻业的未来,它背后,还潜藏着阿里全球战略的未来。 “管窥”阿里全球战略 如果说亚马逊前CEO杰夫·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的案例为阿里收购《南华早报》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的话,那么,两者的差别则在于贝索斯是个人收购,更多基于传媒发展趋势看到的《华盛顿邮报》变革的商业机会,而阿里收购《南华早报》则拥有了更加双向的视角,在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为《南华早报》带来机会的同时,阿里的全球战略也将由此受益,并有可能衍生出新的基于信息交换的业务模式。 来看一下阿里是如何看待信息的,在阿里高层公开表态的多个场合,他们都把信息看作了未来商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蔡崇信的公开信中也能看到,“致力于建设未来商业基础设施的阿里巴巴,16年来建立了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多个商业平台,服务中国商业社会,并扩展至全球。而在今天,关于中国经济和商业的高质量内容产品,已经愈加成为全球性的商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 毋庸置疑,一份在英语世界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报纸,在拥有数千万甚至上亿读者之后,它的财富价值会呈现怎样几何级数倍增的效果。这也就是阿里希望在《南华早报》的基础上打造全球用户的重要背景。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的此次收购,与其说是收购《南华早报》这张报纸,不如说是收购这张报纸在英语世界的公信力。然后,以公信力为核心,引爆更多的元素。 即使仅仅从商业领域来评估这些潜在的增长“元素”,这场收购都赚足了盈点。从大众媒体的功能来看,大众传播的广泛报道总能使某些问题、人物、组织获得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是大众媒体典型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同时与此相连接的还包括话语权功能,李普曼甚至认为媒体可以创造一种拟态环境,也就是说,大众媒体也起着建构符号真实的作用,在“客观真实”“主观真实”之间,“符号真实”传递着内涵和意义,是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环节。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份在英语世界有着强大公信力的媒体,对阿里的全球战略,包括其“全球购”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上市,几乎大部分的中概股都曾遭遇过西方媒介或多或少的不公对待,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做空机构的研究报告,就能把一家很好的企业置入做空的漩涡,甚至卷入经年累月的证券集体诉讼,这让很多服务于“走出去”的法律机构都认识到,与西方媒介的“友好相处”,包括获取有利的话语权位置成为企业海外经营的重要战略之一。 而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收购《南华早报》,恰逢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的时机,恰逢“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建构国际化战略的蓝图,世界人民关注中国,中国的影响力某种意义上也必将主要报道中国的《南华早报》推上风口,对商人来说,这显然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再者,在阿里的商业版图上,它已经将信息作为了其打造商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在商品交易的电商1.0版本之后,阿里正在打造基于信息交换的更高型态。不难想象,当《南华早报》在英语世界进一步立稳脚跟之外,阿里会不会打造一个基于信息服务的电商衍生模式呢? 事实上,在国内,纯粹商品的电商已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是竞争加剧,在缺少创新性品类的背景下,同质化的全品类电商竞争只能靠价格战来抢夺用户,这对国内整个经济链条都是巨大的打击,可以说,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已经越来越差,而另一方面,市场的饱和也让诸多商品电商平台在思考全球市场的问题,全球购也就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一些电商平台也开始跳出纯商品交易的领域,比如京东,在京东金融体系下,一个新的基于小微、创客的服务电商正在萌芽,这是基于面向企业级客户的各种服务,包括工商、税务、法律服务等,而国内另外一家以众包起家的企业,猪八戒更是登上了中国服务电商的老大地位,喊出了电商2.0的时代。 对于深耕电商领域更久的阿里来说,这样的谋篇布局肯定不在话下,否则阿里也就不会提出“信息作为打造商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前瞻的概念。这也就意味着,基于信息的交换打造一个新型的电商平台模式并非不可能。 公开信息显示,在最近几年内,阿里已经扩张进入金融、电影、在线视频和社交媒体等领域,收购了多家国内媒体网站的股权。包括以约2000万元投资虎嗅网;以8.04亿美元成为文化中国最大的股东,并后来更名为阿里影业;以12亿元入股上海文广集团下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以及最近的以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 或者,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一个基于信息交换的电商3.0版本正在呼之欲出。
上一页:
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分析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