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位费腰斩 义乌小商品市场面临转型考验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0-22 浏览:29 海淘人物
圣诞、元旦双至,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也是重要的圣诞礼品出口地的义乌,却正在遭遇电商冲击所带来的转型考验。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专家吴象水告诉记者:“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连体建筑,拥有74000个摊位,而且对全国形成辐射之势。但今年以来,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不少人失业离开,摊位费直降对折,从60万元到30万元,有的甚至降到20多万元,四区五区则更显寥落。” 不仅如此,义乌小商品市场正成为时下中国小商品市场和实体店铺的一个缩影。就在近日,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一篇题为《国家发改委罕见表态:电商冲击零售业,关店潮已引起最高决策层重视》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文章提到国家发改委的调研结果显示:“图书、服装、家电等产品的实体店受到冲击最大,部分百货店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关闭潮。部分传统的百货商场也受到较大冲击,经营景气度持续下降,这对相关群体就业带来较大影响。” 事实上,就在记者采访吴象水的时候,他刚刚参加完国家发改委主办的有关“批发市场与互联网+”的研讨会。在吴象水看来,“小商品市场的衰落从一方面反映了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小商品市场寻求转型之路的迫切性,建构批发市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小商品市场重获生命力的重要选择。” 小商品市场受电商冲击严重 义乌小商品市场源自历史上的“敲糖帮”,也就是当地农民敲糖换鸡毛的活动,在农闲季节,人们挑起糖担,摇起拨浪鼓,走街串巷换鸡毛。正是这种浓厚的摊贩文化,推动义乌从“马路市场”一跃成为“华夏第一市”。 这个有着18个鸟巢大小的全世界最大的连体建筑,曾经囊括了7万多家商户,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是全球最大日用消费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和中国最为重要的商品出口基地。市场汇集了20余万家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的180万种商品。商品出口到219个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 然而,这种景象正在伴随电商的兴起逐渐走向衰落,摊位费对折,人员流失,一些区域空掉成为当地市场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这里,一区是最好的,主要卖饰品,二区主要卖体育用品和眼镜,三区主要是电子商品,四区五区是盲目扩张的后果,目前市场冷落,而计划中的东扩区六区在电商冲击下其可行性已大打折扣。”吴象水表示。 他告诉记者:“小商品市场的萎缩几乎是全链条的。一方面,它影响的是上游的生产端,另一方面,它也让原有的各地的小商品经销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瓦解。” 据吴象水介绍:“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货源,三分之一来自义乌本地,三分之一来自浙江本省其他县市,三分之一来自省外各地。小商品市场受电商冲击之后,这些提供货源的生产厂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仅以义乌当地为例,工厂停工,老板因为欠薪跑路的事件时常发生,这从当地的工业用电数据就能看出来,2015年9月份,义乌当地GDP增长9.3%,而工业用电的增长却是负的5%左右。”吴象水说。 有形的小商品市场受到冲击,取而代之的是电商的无形市场。目前,义乌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商品供应基地,全国75%的日用百货类网货直接间接来自义乌。 来自义乌“集散街”的信息也显示,今年的“双11”,义乌电商成交额46.8亿元,累计订单数近3800万单(其中内贸订单3500万单)。在阿里巴巴公布的全国区域消费排行中,义乌位居全国县市第二名。 不仅如此,2015年阿里巴巴公布的“淘宝村”,义乌入围6个。省商务厅公布的2015年一季度网络零售额超1000万元的行政村名单,义乌入围13个,占全省的36%;超250万元的,义乌入围18个。仅义乌的青岩刘村就有电商店3200余家,产值共计40多亿元。 电商的发展,同时带动了物流、网络、包装、招工以及第三产业,都形成了集聚效应,在淘宝村的周围,快递公司以及小饭店、文印店、广告公司和包装箱、胶带供应商等围绕电子商务的配套产业都在这里兴起。 “义乌历史上就是前店后厂,现在变成了前网后店,这对历史上一向经商的义乌人来说,逻辑上是一致的。只是,从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小商品市场演变成一个个淘宝村,其中是否有些价值流失掉了,值得深思。”一位义乌当地从业者李明(化名)告诉记者。 吴象水则认为,在发展电商的同时,小商品实体市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它为城乡普通消费者提供了现实样品。他表示,“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如今正处在发展转型期,面临前进中的拐点。” 如何保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共同发展十分艰难,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实施多途径的辅助措施。 小商品市场的前景存争议 对于上述说法,义乌当地外宣办主任王刚(音)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诉记者,“义乌市场的业态与一般的超市业态不同,它属于批发市场业态,是订货市场,每年全球各地的商家到这里看样品,进行交易谈判,并下订单,现在电子商务能有效地实现其一部分功能。” 在王刚看来,把当前小商品市场发展的现状说成是电商冲击并不全面,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整体经济形势上升和下调的周期问题,外贸出现下滑是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所以不能把原因归结在单一的电商问题上。 对于工业用电数据的下降,王刚认为,这与产业转移有关,目前义乌当地第三产业占比接近60%,而且随着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被转移出去,用电量下降是正常的。不过,王刚也认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募工成本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工厂的关闭或转移。 对于淘宝村,王刚并不看好其发展,他告诉记者,“单纯的电商没有创造新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经济规律,同时带来了造假和税收的问题,电商造假,虽然可能是一个村子都在做,但当地公安部门很难插手,因为取证难,取证需要电商平台的配合,因为大数据都存在电商平台上,但没有上面发话,一个县市的公安部门根本无法切入的。” “在税收方面,由于是在电商平台上销售,没有实体店,在当地没有产值,所以在当地是没有税收的。”王刚表示。 在吴象水看来,“当前电商纯粹的低成本竞争正逐步走进死胡同。低成本竞争本身无生命力,加上低成本后面挥之不去的假冒伪劣,使商业利润越挤越少,只能从降低商品质量上打主意,寻找利润空间。” 所以,如何深入挖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价值就显得格外重要。“义乌在全球都有商品的集聚效应,目前进口商品已经占到了10%以上,而且还在增加,而且义乌的物流服务业在全国也有集聚效应和成本效应。举例来说,江西的商品运到北京,一般都得3天,而义乌到北京,1天就两趟,加上义乌的品牌效应,市场驱动以及金融优势,义乌在互联网市场时代仍应该大有所为。”王刚表示。
上一页:
“中国电商”黄金发展期拐点来临
下一页:
敦煌网发布2011第四季度中国外贸风向标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