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概况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06  浏览:47  海淘人物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经部门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互联网科技的应用,有力提升了合作社发展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体情况  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00家,合作社成员16.2万人,辐射带动31.2万农户。按行业划分,种植业合作社1508家,养殖业314家,特色农产品103家(水果17家,药材50家,食用菌24家,其他12家),其他服务型合作社175家。全市现有部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8家,市级示范合作社56家,县级示范合作社119家;合作社产品中,获得地理标志认证1个,质量认证65个(无公害44个,绿色15个,部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5个),产品注册商标76个。目前全市仅在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开设网店的合作社就达2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出数量迅速增长、兴办主体多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特点,成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思想重视,积极推动。近年来,我市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不少合作社负责人面对信息化的大潮,仍习惯于传统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对电子商务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应用。即使极个别有眼光的合作社专门请人建了网站,但也存在成本高、人员不固定的问题,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我们感到合作社迫切需要普及信息化知识。2009年省农委作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的决定,市农委专门成立了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人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并制定了《亳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各县区也都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2009年开始在蒙城县、涡阳县、谯城区两县一区的35家合作社开展了信息化建设试点,2010年在利辛县的20家合作社开展了试点。2011年在全市49家粮食、药材种植合作社进行了试点。  (二)加强培训,建立队伍。2009年我市先期试点的两县一区按照要求认真抓好信息员培训工作,共培训人员195名信息员。为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各县区均从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和合肥安泰克公司邀请专家授课。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室内与室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活多样培训模式。并且为培训班提供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保证培训人员每人一部电脑同步操作,手把手教学。通过集中培训,学员们学会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收发邮件、查询、发布信息等基本操作技能。不少学员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白天学会了操作,晚上就开起了合作社网店。  (三)建好网站,搭好平台。通过几年的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自我宣传推介意识不断增强,全市230家合作社在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开设了网店。实施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合作社均建立了网站,亳州市联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谯城区合作社联合会还建立了综合性网站,宣传推介本地合作社产品。在硬件配备方面,各县区农委会同当地财政部门按照1家合作社1万元的标准,为每个试点合作社统一免费配发了省农委指定型号的电脑及传真打印一体机。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各地还积极筹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如蒙城县在完成了对15家试点合作社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后,又安排30万元资金,为30家合作社配发了电脑等设备,有效改善了该县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条件,推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扩大了宣传影响。如谯城区是全国药材之乡,该区五马地产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药材交易市场,带动周边3万家庭从事中药材的生产经营,在当地影响很大。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不会使用电脑,严重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2009年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他们培训了2名信息员,并免费配发了电脑、建立了网站,借助互联网的宣传推广,知名度迅速提高。全国农民合作社学习网络社团及中国六省大学生等组织,慕名前去考察学习,更有众多的安国、玉林等外地药商经常通过网站公布的电话询问当地药材价格行情、前去洽谈业务。仅2010年五马中药材合作社交易额就达到1.2个亿,服务收入230万元,社员每人分红2万余元。  (二)拓宽了业务渠道。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了“信息高速公路”,大大拓宽了营销渠道。如蒙城县马店天地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平台先后引进莴苣、青刀豆等多个新品种,并与山东龙大集团等十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通过上网发布蔬菜销售信息,彻底改变了以往信息不灵、卖菜难、销售成本过高等问题,有力带动了当地蔬菜发展。合作社目前已拥有5200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被确定为“安徽省十大特色基地”、“安徽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安徽省绿色食品原料(甘蓝)标准化生产基地”,蔬菜生产每年为当地农民创收1000多万元。此外,宏志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机械化耕作需求信息,午收期间组织20台收割机,转战四省进行跨区作业,平均每台收割机收入达4万余元;禾兴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信息平台,建设6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日本等国家。据涡阳县农经局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该县合作社网络交易订单就有32起,交易额约千万元。  (三)提升了发展水平。在推进合作社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如2010年我市18家合作社发起成立了亳州市联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采取“合作社+直销店”的模式,在市区开设了2家合作社农产品直销连锁店,为本市合作社优质农产品打造了统一销售平台。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的同时,联合社还成功应用了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开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初步实现了秸杆反应堆黄瓜、辣椒等部分农产品来源可追溯。通过这个系统,消费者在店内可以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查询机查询到农产品的来源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查询。同时,联合社还应用了“农业千里眼”技术,对合作社生产基地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并且在直销店设置了大屏幕展示。既方便了生产管理,也使消费者能够在店内采购到“看的见、摸得到、查得到”的放心农产品。(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勇全)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532.0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