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0-04  浏览:39  海淘人物

信息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4-a,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也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与信息化环境的组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理论领域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看,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息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己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也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与信息化环境的组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理论领域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相关方面研究,可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理论方面上实现对信息化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开辟新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从实践上看,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这是一个有利的宏观现象,在这种宏观形势带动下,中小企业信息化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它给当前中小企业带来新的管理思想、模式、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同时,如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把握不好,对中小企业的打击也是极具破坏性的。  就目前现状而言,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却不少。另外,实施信息化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在面临着各种外部风险的考验。因此,研究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和信息化环境将直接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风险,提高中小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率。到现在为止,关于信息化环境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的研究仍没有上升到系统的、理论的高度。即使在西方发达的国家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并不多见。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l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分析  1.1外部环境分析  1.1.1全球性挑战  我国企业级管理系统在中小企业的使用率只在3.8左右,而欧洲的使用率则在68,某些发达国家应用普及面达8O一90%;有关资料表明,美国60的小企业、8O的中型企业实现了电子商务,上述统计资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中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其差距,我国企业应加快应用信息化软件的步伐,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1.1.2政策及法律因素  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注重考虑下列政策及法律因素。 1.2.2缺乏专门人才 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就整体而言。当前网络人才的整体结构,存在着两个不合理:其~,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其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只会造成人才成本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沉淀。根据浙江省对全省506家企业信息化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4.67%的企业认为内部缺少专业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信息机构的专职人员大多只有一、两人,同时,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同样很严重。企业购买的不是终身受用的完整产品,而是需要有人来不断地维护和管理,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1.2.3管理水平落后  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思想落后,个别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状态,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基础薄弱,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即使实施了信息化,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部分企业领导缺乏现代化管理观念,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2.1缺乏成熟的规范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关键是用各种软件提供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去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目前中国企业最缺乏成熟的规范化管理。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共同的管理问题,有着共同的管理重点,如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前或建设过程中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管理变革,那么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就难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全面推进管理变革,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基础。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长期处于管理粗放的中小企业来说。  2.2来自观念的阻力和人的阻力  在企业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妨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是信息化管理体制下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企业原有模式的冲突,包括观念阻力和人的阻力。  2.2.1领导层的阻力  信息化的结果是使企业管理环节更透明,营销、采购等过程中一些“暗箱操作”将不复存在,这必然要触及利益分配和一些既得利益者。  2.2.2中层干部阻力  信息化为企业打造一个个新的管理体制,重建企业生产系统和组织结构,一些企业中层干部的利益将遭受损失。此外,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自身素质不足更充分显现;  2.2.3职工方面的阻力  现有的企业职工由于自身素质问题,面临对于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操作方式的不适应,甚至面临残酷的淘汰过程。  2.3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原因是,知识需要借助于信息得以传递,企业中的员工不断地把知识改造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以传递知识,并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知识管理有赖于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因为知识管理是企业价值观、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及信息化等各方面的有效协调,另外,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也是明显的。信息技术为知识传递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平台,也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所以信息化建设必需从现在做起,逐步完善,并且应将知识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去。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将目光锁定在拓展市场、削减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忽视了知识财富的重要性,这将使企业的发展缺乏动力。推动企业的知识管理,一方面要通过行政命令、利益诱导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企业文化的配合,通过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改进,最终使全体员工形成自愿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观念与能力。  2.4缺乏实施中的技术标准体系  2003年6月4日,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发布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一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简称《ERP规范》),标志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理性的发展阶段,有利于解决ERP缺乏标准的问题。规范企业信息化技术和产品供应商的行为标准,针对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应用企业的具体需要,拟定和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最佳解决方案,是标准出台的背景。一方面对ERP产品的研发、服务和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为ERP厂商的研发提供了量化标准,对产品生产和实施标准进行了一定约束,一定程度上规范了ERP市场;另一方面,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进行了细分,为应用企业的ERP选型提供了需求指标体系,应用企业通过规范,不但能了解ERP应具备哪些功能,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ERP系统进行量化的评估。正如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所指出的:在该规范的制定过程中,中国生产力促进中12"协会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从市场应用与需求出发制定标准,成功地开创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新的标准制定模式。因此,建立实施中的技术标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3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政府主要是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的方式,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包括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我国政府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购置的设备提供信贷担保,并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同时也可对信息化程度高、实施效果好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奖励性支持。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将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中小企业培训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引导现有教育、科研机构和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诊断、指导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领导提高对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  政府应充分利用各行业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构造公共信息网络。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查询,而且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及地方网站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3.2行业协会组织研发。并推广信息系统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既需要通用的信息化软硬件产品,也需要适合本行业特点的产品。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可组织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自主产权和行业业务特点的信息系统,集中开发一批特色的软件产品,通过试点不断完善,成熟后加以推广;编制本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做好各信息系统的整合工作;建立行业系统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利用现有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IT企业以及专家等共同组成的,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和中介服务体系。培训一批高水平、符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为本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快速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3.3信息系统供应商应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首先要细分市场,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只考虑选用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是否是最先进的,而应将信息化建设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用户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具体业务需求自主使用。其次,中小企业解决方案的营销渠道应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提供包括产品、系统、应用及客户支持的集成方案,切实以客户为导向,全面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再次,降低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难度。一方面信息化供应商应努力降低成本。开发费用较低的信息化系统,突破中小企业的成本约束;另一方面,把从咨询到方案设计和实施服务全过程进行简化。使集成化的、繁杂的信息化实施变得简单易用,便于操作。  3.4中小企业应着重培养信息化人才  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中国整个重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发达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而在国内,资金、技术和人才都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更令人堪忧。作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现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有其自身的特点,信息化实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3.4.1企业信息化咨询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大部分企业认为这是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IT人才的培养方面进展很大,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企业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具有相当经验的IT人才还分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专业化服务商来开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显得重要。  中国企业在咨询方面的投入与国际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在信息化咨询方面同样如此。企业能够理解这方面的费用.但是无法接受这种费用,这显然是观念上的差距,许多企业能够为信息化的软硬件付费,却不愿意为信息化方案咨询付费。事实上,在咨询上的微小投入,也许能够带来软硬件投资的极大节约。  3.4.2信息化培训  抓好培训是信息化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信息化项目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就是要抓好培训教材工作。  1)实行全员培训。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期投入较高,并与传统的管理意识形态有着较大的冲突,通常会引起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中小企业职工总体文化素质偏低,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不甚了解,所以建设初期难免会有一些错误观念或抵触情绪。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培训方面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可以右业内部发行宣传材料、开展专题系列讲座,对员工进行教育,或者聘请IT企业及专家做现场操作演示,使职工体会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高效性。总之要让每一个员工自觉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2)企业领导层的培训。对企业中高层领导的培训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培训让企业领导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充分而准确的理解,以便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控制好信息化的实施方向,同时要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现代化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将推动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不仅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也将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3)加强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加强对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是信息化项目顺利实施的技术保证。在系统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都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系统软硬件操作培训。实施过程中要让他们直接参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熟悉各种业务的程序和范围,以便在以后的系统运行维护以及二次开发中发挥作用。技术骨干对软硬件系统的掌握、操作、维护与创新,直接关系着信息化项目实施运行正常与否。  4)加强业务管理层人员的培训。有计划地针对财务、物价、业务、采购、仓储、物流、生产、经营计划等业务管理人员,进行贯穿于信息化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培训。尤其是在数据录入前的示范培训、试运行操作培训,使其达到规范要求。4结语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提出《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l1号),强调要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国家宏观引导和调控,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机构和IT厂商参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网络,是中小企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文/杨健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660.6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