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寻乌推广“文化+电商”模式 打造文化惠民升级版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0-10 浏览:34 海淘人物
春节期间,听说家乡农村的百姓又有了致富的新门路,颇感兴趣。农历正月初三一大早,趁着明媚的春光,驱车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决心探寻一番。 汽车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行驶,两旁是一排排的脐橙树,具有客家特色的村居鳞次栉比,乡亲们口中的“聚财屋”——圳下村“赶街”文化服务站,就设在村头一栋极为显眼的小平房里。 来到服务站时,站长刘传盛正被一群村民围在电脑前,帮助村民们在网上“淘宝”,他的妻子汪庆香正在为村民准备出售的脐橙打包,忙得不亦乐乎。这时,42岁的村民刘生添正好前来取快递,他有点腼腆地告诉,年前他从网上花10元购买的5双袜子到货了,今天过来取。“现在家门口就可以逛‘商城’,同样享受城里人的生活物资,省钱又方便。”刘生添说。 勤劳、质朴的客家人总是热情饱满,前来办理网上销售的村民刘剑华凑上来乐呵呵地向讲述他的心得。“以前总怕自己的农产品没有销路,有了服务站后,别说脐橙了,就连家里的番薯、芋子、黄豆等都可以拿来在网上卖,价钱比圩镇卖得更高,物流也很方便。”刘剑华说。 汪庆香也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说:“平日村民大多网售的是脐橙,建站以来的短短四个月里,已帮村民卖出了800多箱脐橙,村民也会卖吃不完的其他农产品。”汪庆香边说边走把我们引向了“土特产展示区”,向我们推荐起了木耳、红薯干、黑花生、蜂蜜、笋干、灵芝、香菇等农家特产。 “刚开张的第一个月,只有几十元的收益,后来村民慢慢地了解、接触这种新渠道,每天业务量直线上升,现在一个月净收入1600多元,每天接的单夫妻俩都忙不过来。”刘传盛告诉,服务站自2015年9月开张以来,累计为村民代购商品5.7万元,代缴费用9.8万元,代销售农产品12.64万元,全村大部分村民都在站里办理过业务。 看到,“土特产展示区”的旁边是“图书借阅区”,书架上摆放着《蜜蜂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高效池塘养鱼技术》等科技类书籍和文学作品。“这几天一直在为脐橙黄龙病的防控发愁,一本《脐橙黄龙病识别原色图谱及防治技术100问》送来了及时雨。”手捧这本科技书的村民刘永亮如获至宝。 “农家书屋开设好多年了,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图书更新慢,管理员收入低,积极性不高,几乎成为摆设。自从‘赶街’文化服务站和农家书屋‘二合一’后,就大不一样啦!”刘传盛告诉,农户在服务站买日用品、卖农产品、办理缴费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学习的氛围自然就浓了。“服务站不仅带旺了人气,更带旺了村民致富的想法。”刘传盛说。 “农家书屋+电商模式,不仅没有影响文化书屋功能的发挥,反而促进了文化书屋的发展。加入电商功能后,不仅解决了村民‘消费难和销售难’的问题,实现消费品下村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也使知识和资讯的获取单纯从线下变为线上线下并举,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随行的寻乌县委宣传部干事蓝玉林告诉,去年以来,该县在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基础上,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积极推进“农家书屋+电商”建设工程,建立了县级有“赶街”文化服务总站、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村有分站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创办电商企业、创新专业合作社运营方式等途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目前,该县已建成首批“赶街”文化服务站23个,计划在2020年实现村级“赶街”文化服务站全覆盖。 “放下锄头,啃起书本;拿起鼠标,做起电商。”临走前,刘传盛乐呵呵地对说:“‘赶街’文化服务站让大山里的寻乌老乡,也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赖永峰 刘兴)
上一页:
钢铁B2B梅开二度 钢之家举行挂牌仪式
下一页:
浅析电子商务信息对企业决策的作用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