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里巴巴频频投资背后的三大目的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27 浏览:102 海淘人物
如果要问当今国内互联网行业哪家投资或收购最为激进?答案或非阿里巴巴莫属。 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声盟,是一家只有七八个人团队的小公司,创办仅有6个月,产品内测刚一个月尚未正式上线时即被阿里投资部门看上。 开始,阿里投资一方约谈声盟团队,见面聊后,声盟并没有在意。阿里的人再次来,告知声盟说要做竞争调查,在这之后不久,声盟被阿里巴巴收购。问声盟内部人士,为什么会被阿里收购?对方回复称也不知原因。 这是阿里并购中一个颇具喜剧性的故事。尽管声盟或许尚不清楚自己对阿里的真正价值所在,但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阿里正通过投资和并购布局移动互联网,弥补自身短板。缺媒体属性,阿里战略投资新浪微博;缺少SNS,便投资陌陌。在打通线上和线下的O2O布局上,更有一长串的清单:丁丁优惠、高德地图、虾米网、快的打车、墨迹天气、友盟等。 阿里投资部门的员工现在给人无处不在的感觉。“几乎在我接触的每个项目上都能碰到阿里的人。”一位投资圈人士略带夸张地说。 最新的传闻是,阿里正在洽谈收购某家市场份额非常靠前的安卓应用市场。显然,这是阿里在移动互联网布局的又一落子之处。 蔡崇信主导阿里投资 资本运作为何如此高频率?这与近期阿里投资调整有关。 据多位投资界人士透露,虽然阿里资本负责人为张鸿平,但实际的决策人则是蔡崇信,近期大型战略投资皆为蔡崇信主导。 公开资料显示,蔡崇信持有耶鲁大学经济学士及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拥有很强的法律和财务背景。1999年加入阿里,一直担任公司CFO一职。2005年,蔡崇信曾负责协商雅虎对阿里投资项目,而后,又主导了阿里的多次投资和并购交易,包括阿里的私有化。直到今年4月份,其职位才由武卫接任。而蔡崇信则出任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主要负责集团战略投资。 除此之外,阿里的投资架构也发生了大的转变。以前,阿里巴巴集团除了旗下负责投资的阿里资本,各个子业务也存在分散的投资团队。架构调整后,各业务线投资团队已合并至集团旗下。与此同时,投资团队的地位也变得强势。“以前阿里巴巴集团投资部门不太被重视,地位比较低,所做的一些投资,业务部门不太买账。但现在阿里集团投资部门变得很强势,或与上述调整有关。”某熟悉阿里的投资人士指出。 据腾讯科技了解,阿里集团有两个团队与投资相关:分别是阿里资本和集团战略投资合作部。 官网资料显示,阿里资本成立于2008年年中,隶属于阿里巴巴集团,同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的张鸿平、谢世煌、张飞燕三人担任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职务。尽管表面职位看似相同,但汇报体系存在不同。知情人士透露,阿里资本实际负责人为张鸿平,向马云(微博)汇报。阿里巴巴集团十八罗汉之一、阿里巴巴副总裁谢世煌向张鸿平汇报。张鸿平2011年底加入阿里集团。在加入阿里之前,张鸿平于2005至2011年在北极光创投从事风险投资工作。 阿里集团战略投资合作部,则是由集团副总裁纪纲负责,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汇报。 多方消息显示,阿里投资团队约为20人,其中北京地区约10人。这个规模在不断扩大中。 在目前已经发生的并购交易中,张鸿平更多承担的是对外发言人的角色,也会在公开场合透露一些细节,比如在阿里战略投资新浪微博后,他透露,“经过半年来46次辛苦又甜蜜的约会,阿里同(新浪)微博终于结婚了。” 可以理解的是,重大交易非阿里资本部门意志所能决定。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并购交易的实际的决策人是蔡崇信,近期大型战略投资皆为蔡崇信主导。 在近期的两桩大型战略投资中,皆能看到蔡崇信的身影。据腾讯科技了解,阿里战略投资新浪微博一事由新浪CEO曹国伟直接对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及蔡崇信。高德获得阿里巴巴集团2.94亿美元投资后,蔡崇信和阿里巴巴无线事业部总裁吴泳铭将担任高德公司董事。 投资正当时? 2012年是阿里投资的一个分水岭。 2012年以前,阿里巴巴集团投资主要主要围绕电商产业上下游,所投领域主要为垂直电商、第三方服务商、物流公司等,如生活服务网站口碑网、大电商软件服务商Shopex、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万网、代运营服务商宝尊、物流公司星辰急便、出口服务一站式服务商一达通、鞋类电商名鞋库、团购网站美团等。 如果说过去阿里投资更倾向于与传统电商业务耦合,那么现在更倾向于未来和前瞻性业务,缺哪补哪。最近的激进投资或许可以和很多因素联系起来,比如马云卸任前的布局,上市前要谋划资本故事,以及更容易理解的抢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等。 投资界人士认为,阿里投资主要围绕三大方向:一是买用户和流量,如投资UC、新浪微博;二是获取大数据,如投资高德、友盟、新浪微博;三是获取社交关系,如新浪微博、陌陌。 在这个档口,可以这样理解阿里激进投资的逻辑:如果某一个环节被竞争对手掐住,将无法形成完善的生态,投资总比不投资好。可能有投错,但不会错过。错过比投错的风险更大。 在投资手法上,阿里尽量投资行业第一名,占据重要位置,并保留增持的权利,排除竞争对手投资该公司的可能。据知情人士透露,无论是新浪微博还是高德,阿里皆拥有增资权。阿里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股份,未来可将将股份比例提高至30%。阿里巴巴投资高德则占28%股份,已成为第一大股东。 回到阿里集团本身,不差钱是激进投资的驱动力之一。阿里已经与九家银行签署了80亿美元的融资贷款。这是继去年四笔总额为40亿美元的贷款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的又一次融资。 “大公司是允许浪费弹药,以很高的价格去进行收购或投资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对即将上市的阿里集团而言,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可以给公司带来更高的估值。有投资人士认为,上市的高估值可以将收购的溢价部分赚回来,如果阿里上市有40倍PE,那么只要在40倍PE以内收购,都算合理。 “阿里味”式整合 买来就要与自己的现有产品线整合,或者补齐自己的短板。比如围绕生活服务类的O2O布局,阿里先后两次注资丁丁优惠,最近投资高德地图。在阿里一直缺失的SNS端,阿里战略投资新浪微博以及陌陌社交。 除了业务,阿里的文化整合也很特殊。在阿里集团内部,“阿里味”是阿里人特别强调的一种特质。熟悉阿里的人知道,阿里强调信仰文化和权威文化。作为外来者,被收购后如何融入阿里集团,这是除业务整合外一个更大的挑战。 一位从阿里离职的员工这样形容,过去一些公司被收购后,如果阿里集团发现整体特征不符合阿里的价值观,高层往往回启用高管空降该公司进行管理。往往创始人前一天还在畅想未来的规划,今天就被解职,甚至办公室都不用回,保安人员已经把办公用品清理好了。 “从阿里以往的收购行为来看,对每一家被收购公司都会亲力亲为。阿里不会容忍在自己庞大的身体中有异物组织,一旦出现,将马上切除。”一位熟悉阿里的投资人士称。 阿里并非没有整合失败或所收购公司CEO离职的先例。 2006年,在雅虎投资阿里不久后,刚上任一个多月的雅虎中国总裁谢文(微博)闪电离职,由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曾鸣代理雅虎中国总裁。 2008年,阿里收购口碑网,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继续担任CEO,随后,雅虎中国与口碑网合并组建雅虎口碑公司,李治国转任雅虎口碑商务运营部资深总监。2010年,李治国从阿里巴巴离职。 这种整合文化让创业者对阿里既爱又恨。一方面,希望被阿里等大公司收购,以获得资金和资源支持,以及业务整合后更大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担心无法融入阿里文化,创始人及管理层会有被集体清洗出局的风险。 不过,从近期阿里投资并购策略看,阿里在大项目上多采用战略投资方式,收购的项目多为中小型创业公司,这也有利于其收购后的整合。(来源:腾讯科技 文/王可心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