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里上市文件中的四个悬疑问题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09-29  浏览:38  海淘人物

阿里集团这艘大航母眼看就要下水了。这艘轮船配置如何,参数怎样,怎么开怎么用?忍不住去SEC翻了翻使用说明书----阿里集团提交的F1文件,从头到尾过了一边,看出来四个问题:  F1文件刷新了阿里投资纪录,16个月内投资累计近500亿。这500亿的巨资怎么弄来的?持有阿里集团神秘的30%股权是何方神圣?为何是一份半成品的说明书?对京东等电商对手有什么影响?阿里电子商务生态的真相是什么?  答案是什么呢?请往下看  悬念一:500亿巨资从那里来?先看一根神秘的18亿红线  F1文件的数据刷新了阿里投资纪录,16个月内投资接近500亿。怎么算出来的呢?很简单,前几天天马做了个不完全统计,发现自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底,阿里用于战略投资约花了450亿,其中漏掉了UC数据,F1文件正好提到了阿里分两次投给UC累计42亿元,所以,这两者加起来就是492亿,考虑到其他几项创业型投资,零零散散加一块,大概接近500亿是没问题的。  这么多钱从哪里来?有人答曰:自然是“借”来的呗。  借了多少?怎么借的?F1文件一字不提,剧情扑朔迷离,简直是侦探小说里的情节。  有人会质疑:阿里自己赚钱自己投资,无需贷款。  非常有道理,我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我还想到另外一个问题:16个月中,阿里究竟能赚多少钱,它又花了多少钱?  幸好天马在F1文件发现了一个数字,随着这数字一步步推演出来一个惊人的秘密---马云的用于投资的500亿天量资金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可能来自于抵押股份贷款,这个钱可以鸡生蛋蛋生鸡源源不断。目前目测阿里集团自身从口袋里掏出144亿,其它356亿元可能都是贷款。  这个数字为18.42亿,出自于F1文件中的利息支出(Interest expense)项目,即阿里在2013年2-4季度的九个月里,支付利息18.42亿人民币。为了阅读方便,我把它叫做18亿红线。  有人会说:你这个问题有点粗糙,人家那500亿是在16个月花掉的,这18亿利息支出是9个月的数字,时间不对付,咋算?  咱们不着急,要让这俩数对付起来,我们先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1.阿里的16个月的收入和开销是多少?目测16个月收入约100亿美元,利润约为46亿美元,开销为54亿美元。  推理过程如下:  雅虎财报披露,阿里2013年全年总营收79.52亿美元(从一季度到四季度分别为13.81亿美元、17.37亿美元、17.76亿美元和30.58亿美元,12个月的收入有了);  全年净利润则为35.61亿美元(从一季度至四季度分别是6.8亿美元,7.17亿美元、8亿美元和13.64亿美元,12个月的利润也有了)。  2014年1-4月的收入利润情况如何呢?再参考F1文件,2013你2-4季度,收入同比增长率为56.6%,参考这个增长率,目测2014年头四个月收入22亿,利润11亿美元。  于是,  16个月的数据去年12个月的+今年头4个月的,据此测算得知,收入约为79.52+22≈100亿美元,利润约为35.61+11≈46亿美元。  so,开销收入-利润100-4654亿美元。  由此可见,阿里总共花了54亿美元,折合324亿人民币,显然,仅靠自身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500亿人民币所需。  自己的钱不够用,到底花了多少呢?于是第二个问题来了,  2.那么,在这54亿美元中,阿里的实际投资支出会是多少呢?目测24亿美金。  咋算的呢?  先看看阿里54亿美元开销中,非投资成本有多少。F1文件显示,阿里2013年九个月开销15.92亿美元(包括研发、市场、销售、运营等等),16个月的成本是多少?15.96x16/928.4亿,多打一点,推测16个月里这笔成本扩大约为30亿美元。  那么,用于投资的资金,就可以目测了:投资资金54亿-30亿24亿美金,折合144亿元。  投资花掉的钱144亿算出来了,那么随之而来的第三个问题也能回答了,  3.缺口多大呢?356亿元人民币。  这步计算就简单了,500亿-144亿356亿  这意味着阿里需要从外面搞来356亿元。  第四个问题就该验证利息了。  4.利息是多少呢?  356亿的贷款,得先确定利率多少吧?目测9%-10%左右。  这么低的利率是咋测出来的呢?参考国内的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  2013年10月后,阿里集团借控股余额宝的东风,乘胜追击,收购了不少上市公司,部分收购对象从垃圾股咸鱼翻身。这些股票是可以用于抵押贷款的,这叫做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目前,其年化利率约9%至10%,较信托融资12%至15%的年化利率低3到5个百分点。这里暂定9%吧。  16个月的利息356亿*9%32亿!  如果再换算为9个月的话,18.02亿!(32X 9/1618.02)  是不是几乎与18.42亿的红线重合了?  好吧,测试完毕。这个推测靠谱吗?我们从侧面来验证一哈。  马云在对外投资的时候,总说跟对方说:钱不是问题。以至于让人非常吃惊。  在中国这个金钱极为稀缺的国家,马云的钱为毛不是问题呢?  因为可以鸡生蛋蛋生鸡。  结合上面测试,天马试着回答一下:阿里来钱的途径可能是“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股票抵押贷款),贷款买了公司,然后又拿这公司股票做抵押去银行贷款,新的贷款又可以去买下一个公司。  这游戏是不是从余额宝开始的,天马不知道,但是,浙江阿里持有的余额宝所在天弘基金51%的股份,毫无疑问是有抵押价值的吧。  如果“钱真不是问题”是大实话,那么,通过股票抵押贷款来收购上市公司的游戏就可以无休止的玩下去。  至少理论上是成立的吧。如果不是这玩法,你吱一声。  实际情况如何,上市文件没有披露。悬念啊,巨大啊。  至于阿里为战略投资是不是贷款356亿呢?这可不好说,这数字可能是碰巧蒙对了,也可能根本不靠谱,这个18亿红线压根就是胡扯淡。  人家不好意思公开的事,咱不能没完没了的刨根问底吧。  反正这个局做的很大很大,也充满风险,一个环节出问题,比如某某一刀切断了马云银行“粮”道,可能整体都玩完。  不过话说回来,阿里群英也不傻。咱局外人都看得到,人家操盘手还不明晰?  本文仅提供一个餐桌的腐败话题,你一定觉得还有别的可能吧?别忘了告诉我。  悬念二:30%的神秘股东何方神圣?参考股权回购资本构成  F1文件披露了关于阿里股权很多数字,澄清了此前业界的猜测。  比如,  董事和高管持股·马云持股比例为8.9%(而不是7%);蔡崇信持股比例为3.6%;其余董事或高管持股比例不到1%。(以上合计约为13%,而非传说中的10%或12%。)  此外,机构持股情况主要披露:软银持股比例为34.4%(而非36%或32%);雅虎持股比例为22.6%(而非24%)。  看到此处,你一定发现了一个问题:以上股份合计约占70%,剩下的那30%哪里去了?  国家队!国家队!国家队!  场外音在耳边响起来,一个叫做“国家队”的朦胧不清的庞然大物浮出水面。  阿里F1文件里可没提国家队,这国家队长啥样?  咱们得简单回顾一下历史,那是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就在悲惨的2012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接受融资76.5亿美元,从雅虎手中购回20%股权。  有人或问:9月是秋天啊,南方那里来的雪花呢。  呃,江湖传言那天是阿里的遭难日,阿里对外带着张笑容的脸,但内心深处是悲风落血的。  阿里要回购股权。不惜与股东破脸,争斗许多年,终于有了结果,雅虎同意出让股份。  经多方打探核实,方得知这76.5亿美元大概由以下四项构成:  第一项:向中投等私募机构发行20亿美元普通股(中投认购10亿美元,其他由国开金融资本、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等三家提供)。  第二项:由现有股东淡马锡控股、DST全球及银湖等追加优先股投资19亿美元。  第三项:银行贷款20亿美元。其中,国开行提供10亿,另外10亿由花旗、瑞信、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澳新银行、巴克莱银行、瑞穗实业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八大银行提供。  第四项:阿里巴巴集团自己筹集了17.5亿美金(含9.5亿美元现金和8亿美元优先股)。  交易完成后,雅虎落袋76.5亿美元(分为63亿美元现金、8亿美元的阿里巴巴优先股,以及支付两家公司技术和专利许可协议的5.5亿美元)。  国家队进来咯!  各位看官,您可注意到,阿里巴巴回购雅虎的股份,引进了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投资!在第一项的这20亿美元的入股当中,中投一家认购了10亿美元,国开行旗下的国开金融、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资本和博裕资本认购了其余10亿美元。  以上均属道听途说啊,不足为凭。这四项资本来源,有多少构成了30%的股权?第一项和第二项加起来就是啊。(第三项属于银行贷款,不用算,第四项给了雅虎,也不用算)。  第一二项加起来才区区39亿美元,怎么就能占股本30%,当时不是号称380亿美元估值吗?  阿里一向讳莫如深,对这个问题俺也不能回答了。  提供另外一个线索。  根据F1文件,来自阿里巴巴及其关联公司的28名高管将组成一个合伙人团队,这个团队拥有提名多数董事的“专属权”。企业治理分析集团GMI Ratings的加里•休伊特表示,合伙人拥有如此之高的控制权,意味着“一切都将取决于那几位独立董事们的素质”。  阿里巴巴董事会将有9名董事,而阿里巴巴只提名了其中3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和软银的孙正义(Masayoshi Son),雅虎的可能出局。剩下的6人是何方神圣?又是一个悬念哈。  F1文件倒是提了一句:阿里巴巴目前由28名合伙人,包括22名阿里巴巴管理层成员和另外6名相关公司和附属企业的管理层成员。  这里显然有隙可乘!欢迎同学们发扬狗仔队精神穷追猛打哈。  悬念三:对京东等的影响多大?参考“打着望远镜找不到对手”往事  如果你把这个F1文件从头到尾翻一边,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半成品!  好多空格等着填空啊,让人忍不住想问:阿里你交给美国老师的这tmd是一份合格的答卷还是问卷哪?  为何拿出一份半成品的答卷呢?这事匪夷所思呢。  有人说:为了卡位!  卡谁的位呢?很有趣。天马喜欢悬疑,于是一步步追究下去。  首先,阿里巴巴讲了一个牛逼的故事,足可灭掉电商一片。开头第一句便是:“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代名词”。  第二句是,“2013年,业内消息称我们是世界上总商品量最大的在线和移动商务公司。我们经营的这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第三方平台,我们不参与直接销售,不与零售商竞争,也没有存货。”  记得当年B2B国内群雄逐鹿的时候,马云放出豪言: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这是最能体现马云吹牛逼超能力的一句话。2007年11月6日,马云首度跃上了BIG巅峰,他掌舵的一家专门为600万中小企业提供外贸平台的互联网服务商——阿里巴巴B2B——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业首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当年的许多B2B平台都降到了地平线之下,现在几乎隔世为人了。(呸呸呸,京东好可怜)。  2014年这次IPO,马云虽然没有吹牛逼,但是BIG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两句话一出,就足以让对手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自己了。(呸呸呸,京东要努力)  其次,F1文件中还提到了阿里巴巴的七个孩子,个个身强力壮都能打架,简直就是金刚葫芦娃,他们名字分别是:淘宝网、天猫、聚划算、alibaba.com、1688、aliexpress、阿里云。  阿里是这样对老外介绍自己的:我们是最大的在线和移动商业公司。  老大,淘宝市场,中国最大在线购物目的地。  老二,TMALL,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平台的品牌和零售商,  老三,Juhuasuan,中国最受欢迎的团购市场,  老四,alibaba.com,中国最大全球在线批发地,  老五,1688.com,我们中国批发的市场,  老六,AliExpress,我们的全球消费市场  老七,云计算服务(万网等)。  天马E文是个软肋,翻的形散神也散,所以这不代表阿里F1文件的国际水准,望大家不要见怪,凑合着看先,如果需要E文原版,可以百度,可以谷歌,可以留言,我给你word。  再次,出现了一个“our ecosystem.”我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已成为中国在线市场标准开发的领先者。  鉴于我们已实现的规模,一个生态系统围绕着我们的平台演变出来,它包括我们的买家、卖家、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战略联盟伙伴和被投资公司。  我们的平台和我们扮演的角色,是连接买家和卖家使他们随时随地的可以做生意。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时间和我们的能量,大部分花费在谋求更好的生态系统利益和照顾各种生态参与者上。我们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来维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拥有这种发展的所有权。因此,我们称之为"我们的生态系统"。  (原文:Our platform and the role we play in connecting buyers and sellers and making it possible for them to do business anytime and anywhere is at the nexus of this ecosystem. Much of our effort, our time and our energy is spent on initiatives that are for the greater good of the ecosystem and the various participants in it. We feel a stro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system and we take ownership for this development. Accordingly, we refer to this as“our ecosystem.”)  瞧瞧这意思,俺们不光最大最强,孩子多了能打架,还拥有独一无二的our ecosystem,试问天下电子商务公司,有谁堪争锋?当当李大嘴,京东刘喷壶,卓越亚马逊,你们哥几个叠罗汉,望远镜里面都看不见。  试问:阿里一旦上市成功,狂吸200亿美金,美国股市还有多少钱留给京东当当们呢?  京东大年三十偷偷提交IPO文件,给阿里巴巴集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过京东的动作不太洒脱,好像害羞的小媳妇,不敢让人看自己“容颜”,用春节这块红布做盖头。此举导致看新娘的好多人无法正常过年,除夕当天对京东发出最强的怨念。  阿里此番提交F1文件,客观上来看,卡在京东上市入洞房的前夜,京东是不是很爽不知道,反正这阵子强子奶茶的绯闻营销凉菜了,无论是易迅也好腾讯也罢,联合推高估值的战略受到阻击。现在,京东进入了深不见底的静默期,无法还手,只能任人粗暴,脸上还得挤出一张笑容,好不悲催。  这是一份未完成的F1文件。目的就是先跟老美打招呼,到9月份,俺们就来IPO了,您把钱攒着,不要给京东,也不要给当当了,他们才略有赢利;有亚马逊ebay股票的,也赶紧卖掉吧,论赚钱,俺是他们老师。  谁说后发不能制人?你们老外知道太极拳吗?太极就是专门后发制人的懂不?马云练过太极懂不。  呸呸呸,先交卷的那些同学瞬间不见了。  悬念四:阿里电子商务的真相是什么?参考下面的图  在阿里的F1文件里,我感兴趣的还有一张图。这张图首次揭开了阿里电商平台的秘密。  该图主要是解释阿里家7个孩子的关系(商业模式),图配文曰: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更多的商户网络效应,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而更多的消费者吸引更多的商户。此外,我们的交易市场是相互关联的,很多买家和卖家在一个市场还参加我们的其他市场活动,从而创造一个二阶网络效应,进一步巩固我们的生态系统。  放下这翻译的云里雾里的E文,看着下面这个图,闭上眼睛,让它浮现在脑海里,你看到了什么?  这图分成四部分,需要从右往左看:  sellers--->1688.com-------->taobao.com------>buyers  alibaba.com tmall.com  juhuasuan.com  aliexpress.com  看出啥名堂了吗?  阿里的电商平台虽然有六个,本质就是两组:  第一组是批发,alibaba.com往国外倒腾,1688.com在国内倒腾;  第二组是零售,taobao.com、tmall.com和聚划算哥仨国内零售,而aliexpress.com(国际版淘宝)往国外零售。  不管你咋想,反正,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堂:有许许多多的人,到第一组平台进“货”,谈好价格物流,实现“批发”;然后再把“货”拿到第二组平台,实现“零售”。  这就是所谓阿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核心!our ecosystem!  天马望图生义,胡思乱想,也看不懂洋文,理解的非常片面,希望各位不要见怪。  跟线下销售相比,这些“货”,不就是阿里数以万计里的服务器里的一条条数据,阿里网页上的一张张照片?  所谓“进货”,不就是给阿里的服务器改动一个数字吗?  阿里电子商务的真相难道就是卖家从B2B平台“批发”商(tu)品(pian)过来,然后粘贴到C2C平台上“零售”?  所谓网络营销,不就是拼命给平台送钱?  淘宝卖家不是宣称自己价格便宜,没有中间渠道么,这线下的装修水电费是没了,可线上的推广成本能省下多少呢?  电子商务号称革了传统营销的命,压缩了许多渠道成本,难道在线上平台之间来回倒腾不需要一点费用?  真相解剖完毕,再免费赠送两句题外的话,包邮哦。  昨天有个图片新闻在朋友圈传疯了,图片上说,电视新闻曝光电子商务运营,有人在天猫运营直通车里烧了20万,只转化了3单,结果被老板打的头破血流,住进医院。  挨打的那个猪头脑袋上缠满了绷带,脸蛋好像被蹂躏的变形了。天马见后倒吸一口凉气,中国电子商务的BIG荡然无存呐。  电商运营成本过去姓零,现在姓高了。居高不下,高的令人抑郁。前几天我在自己的微信公号goto5way中分享了一个文章《卖家:为什么屌丝的淘宝创业玩不下去了》,有人用了吸血来评论经营一个网络店铺的成本,教人只感慨电商模式走到顶点--就等着走下坡了。  诚然,阿里上市之路异常坎坷,而数百万计的卖家在阿里创业也实属不易。正如无数的工蚁成就了蚁后,正如无数的建筑民工成就了万科万达的高楼大厦,正如无数工人成就了富士康和苹果的风光,也有无数的中小卖家默默的用自己的汗水为中国电商输血。  这是一种举国模式,它的特点是封闭和资源高度集中。  在互联网圈子里,这种模式比比皆是,成就了许多上市公司,同时,它也存在着两大明显的缺点:过度依赖于平台方的“计划”手段和巨大的财务投入。过度依赖公司的计划手段,就难以发挥自组织的威力,平台的一举一动,哪怕改动一个小小的按钮,也会对每个成员影响巨大,因而,发挥不出自组织配置资源的优势。巨大的平台自然需要巨大的财务投入,巨大的财务投入,造成平台每个成员都要为之耗资买单,如不买单就会自动淘汰,然而,即使你买了单,却不见得能如期获益,因为能从平台中受益的总是极少数,由此,又将会产生一种新的社会不公。  扯远了,我脚的,得发扬互联网的平等精神,得照顾弱势群体,是时候了。  电商平台的举国体制,该考虑转型了。(来源:搜狐IT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549.1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