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阿里IPO争夺看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之间的竞争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09-29 浏览:52 海淘人物
在这场长达一年的对阿里巴巴IPO(首次公开募股)的争夺战中,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了最后赢家。 “拍板的人是马云。”一位接近该交易的投行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但考虑到这是一个融资额达100亿至200亿美元,有望成为美国规模最大IPO之一的项目,选择纽交所而非它的最大竞争对手纳斯达克,阿里巴巴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其实,阿里巴巴最理想的上市之地是其更为熟悉的香港。它的B2B业务就曾于2007年登陆港交所,并于5年后退市。本质上,阿里巴巴如今的整体上市,只是把更多资产打包进来,但其新的上市结构—同股不同权,却不符合港交所的上市规则。 于是,美国成为了第二选择—作为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在美国能获得更多认同。虽然因为此前的支付宝股权转让风波,这家公司给美国市场留下了并不美好的印象,但在IPO市场逐渐回暖之时,各大交易所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具有很强参照及示范效应的项目。 而此时,这已变成了全球前两大交易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之间的竞争。 普遍认为,成立于1792年的纽交所,相当于美国的主板市场,而成立于1971年的纳斯达克交易所,相当于中小板或创业板。但随着两个交易所的业务调整、并购,关于主板与中小板或创业板的界限正日益模糊。 从成立起,纳斯达克就以电子交易闻名。初期,它的作用更像是向准备上市的技术企业提供一个可替换的选择。但随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它表现出了更强有力的扩张势头,风头一度盖过全球第一大交易所纽交所。苹果、Google等技术巨头都在这里上市,该交易所被看做是技术公司的首选上市地—中国公司百度与京东也选择了它。 而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以摩根大通这样的金融巨头居多,与纳斯达克相比,它历史悠久,也更负盛名。 更重要的是,2011年,与雅虎、软银之间的支付宝股权转让,以及随后的支付宝VIE(协议控制)模式合法性问题,使阿里巴巴给美国投资者留下了“不太诚实”的印象。上述投行分析人士认为,选择纽交所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美国市场以监管严格着称,纽交所给普通投资者的感觉是,门槛相对更高,潜台词则为:在这里上市的公司更值得信赖。比如在2012年那波因VIE结构、财务造假等问题而引发的中国公司“退市潮”中,从纳斯达克退市的公司比例就明显高于纽交所。同年,Facebook上市的第一个交易日,由于纳斯达克软件故障,导致交易被推迟,它也因此收到了1000万美元的罚单。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其声势和规模,注定了这是一次它不太能承受失败的IPO,所以必须在各个方面把风险降到最低。之前有消息称,虽然阿里巴巴的承销费用较低—占IPO融资额的1%至2%,但它会将IPO费用的1/3用于奖励承销商,鼓励他们提高发行业绩。考虑到其IPO规模可能高达200亿美元,它的发行费用或许会在2亿美元左右。 不过,成功登陆纽交所还只是个开始,对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所有赴美上市的公司而言,之后它们还要熟谙美国资本市场中事无巨细的主动披露机制,以及与投资者、国际市场参与者进行更顺畅的沟通—这些不仅是监管部门看重的,也是持续赢得投资者信任的关键。(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文/朱宝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页:
浅析:北斗军转民急行军 阿里为何夺绣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