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要登顶马云还需翻越的四座大山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09-28  浏览:44  海淘人物

一个现代国家的商业声誉和国家形象往往来自若干伟大的公司。  在世界经济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变之际,阿里巴巴推广了通过网络进行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协调的模式。这一贡献就像日本当年崛起过程中为世界提供了丰田经验一样。  从这个层面来说,推动商业生态构建和商业文明重塑的阿里巴巴,或许是眼下最有希望与国家形象划上等号的企业。  但依赖互联网而生的阿里巴巴还很年轻,从被华尔街拒绝30次到成为最大IPO光荣重返,阿里只走了15年。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要做102年企业。那么剩下的87年中,阿里巴巴需要翻越哪几座大山,才能成长为世界级水平的大公司?  《浙商》杂志10月上特别策划《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为您详解,阿里巴巴想屹立不倒要翻过的四座大山。  第一座山:创新者的宿命  导致企业失败的决策往往是在领先企业被广泛誉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时作出的。月满则亏,无数的案例在佐证这个看似宿命的规律。“巅峰状态的诺基亚市值曾达2500亿美元,最后以72亿美元将其曾最引以为傲的手机业务卖给了微软,为什么?因为创新停滞。”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院长章剑林惋惜地说道。  目前来看,以扎根模式创新起飞、擅长在不同领域掀起对惯性“破坏”的阿里巴巴,与固步自封的诺基亚恰恰相反,他们不是保守的信条主义者,而是未来模式的挖掘者。  过去,因为支付宝VIE事件拆分出的小微金融在未来有很大可能会成为新的金融巨头;阿里集团大手笔收购的娱乐文化类公司和它的硬件天猫魔盒,让它加入了客厅觊觎者行列;志在建立物流网络的菜鸟,以及马云在年初公开信中提到的“云”和“端”,这些都是这家公司想要传递出的新的想象空间。  但当创新者阿里巴巴成长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真正的巨擘、结束了野蛮生长的那天到来之后,再次找到向上的力量会更加艰难。  前有竞争对手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增长,后有C2C模式被B2C、O2O模式的不断追赶,从外到内的危险处处潜伏在阿里巴巴身边。  与此同时,“创新往往来自边缘”的威胁,也正是为这些日渐庞大的巨头们“量身定制”的。如何摆脱创新者的窘境,需要阿里巴巴在游戏规则、生产方式改变时放弃自大,不断挖掘新的领域和模式,不吝啬将技术通向商业化,同时,作为标杆公司,永远不要因为已有的成功而错过破坏性的创新,放任创新的土壤发生质变。  第二座山:神一般的创始人困境  马云崇尚太极之道,他也许深知自己正是今天的阿里巴巴深具诱惑力的一个存在,同时也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软肋所在。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苹果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是乔布斯时代,另一半是离开乔布斯的日子。乔布斯的离去,使得韩国三星的高管坚信攻击苹果的最好时机到来了,也让中国的手机江湖群雄并起。  眼下的阿里巴巴,留给外人的印象是“马云阿里”。华尔街的投资者在见识了马云的强大口才和个人魅力后直言不讳:马云是这笔交易的最大诱惑力所在。  但马云自己不这么想,至少不愿意这样承认。他在致投资者的信中提到:“要运营好一个阿里巴巴这样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绝对不能依靠一两个创始人或管理层,不论他们多么有能力,我们必须借助一个机制选拔更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并有共同信念的人。”  但“阿里巴巴无疑是个强人公司,马云就是那个运筹帷幄的人。”来自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曹国熊的声音,代表了很多人对阿里巴巴迄今为止的认知。  神一般的管理者、神一般的创始人对于企业到底是福是祸,答案很难说。管理学的认知是“一家百年企业的基业长青,没有团队建设无法永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卫龙宝提醒。  能人马云之后的阿里巴巴,也亟需一个新的领袖产生机制,来延续其百年使命。“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别的大型企业,每个阶段都需要配备一个强势的领导和一个合适的团队,两者缺一不可,这样的搭配从管理学上来说才是最合理的。”杭州善导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浙江大学鲁班创始人鲁柏祥博士分析说。  一个可以永续的企业传承机制,是阿里巴巴无法回避的问题。  不过,也不必为正在生长期的阿里巴巴做出过多的担心。“苹果现任CEO库克也花了这么些年才走到了台前,他沉静的领导风格与乔布斯有很大的不同,当有一天他能释放出自己积蓄的魔力,那么苹果也许也会进入库克时代,阿里巴巴亦如此。”卫龙宝说。  第三座山:变化中的战略  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方面已经竖立起强大的防火墙,建起强大的城堡,基于淘宝、天猫等多个电商平台衍生出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已经搭建完成,外界力量难以轻易撼动阿里巴巴在国内电子商务的地位。那么阿里巴巴是否已经高枕无忧了呢?不!至少阿里在移动互联网船票的选择上差点选错。  2013年初,阿里巴巴投入巨大的资源,强推“来往”,与微信在移动IM(即时通讯)领域展开正面对战竞争,一时间热闹无二,结果却收效甚微。  幸而阿里巴巴及时醒悟,将移动互联网的战略重心挪回到电子商务,并以此重塑移动业务的业绩:阿里巴巴2014年8月公布的招股书显示,阿里巴巴已经有32.8%的交易在手机上完成。  亮眼的业绩一举颠覆了“阿里巴巴缺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优势”的认知。但如果阿里巴巴他们当初执意在移动IM领域和腾讯正面作战,放弃发展已占有十足优势的电子商务,恐怕阿里巴巴是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互联网瞬息万变,但超越巨头的大多不是同样业务的追赶者,而是其他领域、其他业态的领导者。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超越诺基亚的是曾被称为“手机门外汉”的苹果;给雅虎、AO这些门户巨头写下命书的是搜索领导企业Google;让Google开始紧张自身业绩是否会下滑的公司,是社交领域的Facebook。  每一个被取代的企业,“杀死”他们的凶手都来自于其他领域。  虽然阿里巴巴目前不用担心电子商务领域被超越,但阿里小微金服在支付领域却遇到了来自移动社交领域的微信,极为有力的挑战。  阿里巴巴的最大威胁也必然不会来自于阿里巴巴电商生态圈内部,而是阿里巴巴目前的电商生态圈无法覆盖的部分,比如O2O。在电商范围内,阿里巴巴已经是集大成者,不论是自身还是他人,突破难度都会非常大。一旦阿里巴巴在O2O领域失势,在加上移动支付打不开市场,阿里巴巴必然会受到影响。  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院长郑勇军认为阿里巴巴初步具备了伟大的世界级企业的雏形,具有相匹配的技术、产品和基础条件,但要真正实现成为世界级企业,阿里巴巴他们在新业务发展、持续性的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容不得阿里犯下任何一次战略错误。  第四座山:透明规则的挑战  马云是个难得一见的战略高手,在资本圈也是出了名的长袖善舞,同样出名的还有他屡次突破资本市场原有的游戏规则。客观而言,这些突破是因所处环境已经与阿里巴巴发展速度、需求不相匹配,主观上则与阿里野蛮生长的企业文化相关——你不能满足我的发展需求,我就改变游戏规则。  现如今,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面临的环境与国内大相径庭,打交道的对象、对手是华尔街的投资机构、律师、美国政府监管机构,以及专业的做空机构,譬如浑水。对此,阿里巴巴准备好了吗?  能借以稍微放宽心的是,华尔街在资本逐利性上的积极和偏倚,让其不那么在意控制权,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也如愿被接受——Google IPO时采用AB股设置,Facebook和京东登陆纽交所时延用,都因这些公司抓人的业绩表现而未遭遇责难。  翻看过往,会发现阿里巴巴是一家极容易陷入集体诉讼的公司。  阿里巴巴的成功取决于持续不断的创新,这些创新有些处于边缘地带,但因为国内法制体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许多商业模式正在探索当中,给了阿里巴巴在边缘地带创新的空间。  但在美国,法律健全,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包容度很高,但对违反法律的行为也是毫不手软,对企业的巨额罚款案例屡见不鲜。  IPO后的阿里巴巴,将开始受到美国法律的监管,如若继续进行边缘地带的创新,或者进行类似于支付宝事件的操作,难免会遭到美国法律带来的压力。  如果阿里巴巴因为创新不足而导致业绩下滑,小股东、律师发起的集体诉讼也会让阿里巴巴焦头烂额。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在IPO后,必须改一改自己的创新方式。当然,幸运的是,经常游走于边缘地带,深受监管之苦的阿里小微金融业务不在此次IPO的业务之列。  以上只是概而述之,更多对阿里巴巴的深度分析、独家报道详见《浙商》杂志10月上。愿你我与阿里一样,为理想坚持到底,为生命展望宏图。(来源:《浙商》杂志 文/姚珏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702.7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