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电子商务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09-28 浏览:54 海淘人物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增长迅猛,已成为促进宏观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原动力之一。对电子商务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机制从微观(企业效率)、中观(结构调整)、宏观(整体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进行的理论分析,以及通过消费乘数方法就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尤其是网络零售额对消费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并能够通过消费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自2003年以来,中国电子商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0%,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到2013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占GDP的比重超过18%,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营销业的一个最为重大的事件。而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作为传统商贸流通基础设施与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成为承载国家经济命脉的第三大基础设施软枢纽,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了显著的贡献作用(张媛媛,2013)[1]。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对宏观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促进宏观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原动力之一。本文的研究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尤其是网络零售额,对消费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并能够通过消费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增长。2012年,电子商务零售业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到2020年,电子商务零售业将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 一、电子商务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从现有的研究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本身具备了非常大的增长潜力,尤其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B2C电子商务,无论经济处于繁荣还是萧条阶段,都会以一定的增长率持续增长。因此,宏观经济增长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张帅,2012)[2]。但是,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根本性的商业模式变更,对宏观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层次。 (一)电子商务通过提升微观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 从本质上看,电子商务使时空变得不再重要(OECD)。通过网络,可以将地理上分散的企业组织连接在一起,从单纯的地理空间进入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复合叠加的一个新空间。在这个新空间,信息流和资金流通过互联网可以畅通无阻地流动,对传统商业媒介会产生“脱媒”(disintermediation)效应(OECD,2000),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商业空间和交易效率。这种微观效率的提升,必将提升经济体整体效率,促进其快速增长。 1.电子商务能够直接为企业节省交易成本。电子商务使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或者需求方),减少了产品市场上的多余流通环节,缩短了社会价值转化流程,使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从本质上看,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供需双方直接面对,大大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供需双方在起草、谈判、担保、协议签订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减少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地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事前费用;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途径,交易主体能更快、更方便、更节省地发现交易是否偏离契约,从而减少纠纷发生的概率,降低由此而产生的事后交易费用。Ziaul和Chowdhury(2005)认为,电子商务主要节省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本:营销成本、与生产相关的采购成本、制造与运输成本。 第一,电子商务极大地降低了供应方的营销及相关成本。在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需要各种中间营销服务(运输、批发、零售),以及产生相应的流通成本。在大部分OECD国家,这部分流通成本一般为最终销售价格的33%。早期的研究表明,电子商务运用成熟之后,能够削减批发与零售成本的50%以上(OCED,2000、2005)。而根据IDC近期的一项调查测算,淘宝平台广告和营销增值服务,使其营销成本相比线下店铺降低了55%,第三方物流则为卖家降低了60%的运输成本和30%的运输时间。美国福布斯杂志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电子商务在整体上能够为企业节省5%~10%的交易成本。 电子商务对营销成本的节约,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以店铺租赁成本为例,苏宁电器2012年营业额约为950亿元,有1 664家门店,仅租金成本就高达45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4.65%(资料来源:苏宁云商2012年年报)。而电子商务的无店铺经营,能够极大地节省此项费用。 第二,从企业作为需求方看,电子商务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电子商务能够直接降低企业采购所支出的成本。研究表明,即使一般的低价值办公用品采购或者出差,一次典型的商务采购成本也在80美元~125美元,这样的一个成本实际上已超过了所购买的物质的价值(Margherio,1998;转引自OCED,2000)。而使用电子商务系统,估计能够节省采购成本的10%~50%(Girishankar, 1997),电子商务还能够通过节省采购时间而节省采购成本。电子商务更快的下单与精准的运送也能够降低存货水平,例如,在美国的汽车行业,37%的存货是制造商承担,非农批发与零售业的贸易存货约为25%与27%,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持有存货,而电子商务使存货水平平均下降25%(OCED,2000)。而持有存货的年平均成本(包括存货贬值、物理损失、资金成本等)一般会达到存货价值的25%(Taylor,1997)。 第三,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电子商务应用将推动采购与零售环节的信息化,实现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使管理机构轻型化、网络化,管理组织柔性化。因此,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重新定义了后台运营,如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储存、售后服务,甚至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还对企业外部合作(包括虚拟企业、战略联盟、扩展企业、生产外包、服务外包)模式带来了影响,使企业生产率快速提升。麦肯锡的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可以提升零售业14%的生产率(麦肯锡,2013)。 2.电子商务通过提升消费者购物效率而促进消费。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消费者的购物成的一种极为便利的事情。由于搜寻成本的降低,使差异化产品成为日用品,因此,电子商务发展,将交易赋权于个人,提高了人们控制交易的能力。 第一,电子商务减小了消费者购物的时间成本与价格成本。社会学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 000美元~3 000美元相当于2012年3 000美元~9 000美元。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零块,在20世纪80年代末常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碎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时间的碎片化,电子商务使消费者能够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减小消费者购物的时间成本。电子商务由于减小了交易环节,信息更为透明,也会使最终销售价格更低。例如,麦肯锡的研究指出,电子零售业降低了最终消费价格:按照类别,网络中的产品售价较实体店售价低6%~16%。 第二,电子商务降低了消费者的搜索成本。传统经济学在市场交易理论中暗含着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即交易双方对商品买卖的信息掌握得都很充分,且双方处于信息对称的均衡状态。这种假设与事实不相符,交易过程中,信息状况的经常情况是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说,卖者比买者掌握的关于交易商品的信息要多。所以经常出现质次价高、质优价廉的情况,或者出现“柠檬市场”(阿克洛夫,1971)。因此,信息不完全有可能导致市场缺乏效率。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会在市场上进行搜寻。但是,在现实市场中进行搜寻,是具有成本的。而且,随着搜寻范围的扩大,搜寻者的现实支出成本(搜寻过程中实际的花费)和机会成本(主要指时间成本)都会递增(即图中的MC1),而搜寻获得的收益却是递减的(发现比已经发现的低价更低价格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即图中的MR),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会无止境地搜寻下去,他们会在掌握了一定的信息但却不是全部信息的条件下作出购买决定,购买决定点是搜寻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点,即图中的BP1。 搜寻均衡点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搜寻成本大幅度降低(即搜寻成本曲线从MC1下降到MC2),这样消费者会进行更多的搜寻,并在BP2达到新的均衡。在这一新均衡点上,消费者所付出的搜寻成本更低,但又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使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消解,从而提升市场交易效率。 3.深入挖掘用户需求。电子商务使生产能够实现真正的定制化。在工业化时代,以低成本、高效率为追求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分销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遥远,产品主要是满足一般性的需求,个性化的需求很难满足。电子商务能够大大缩小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实现个性化消费和柔性化生产的有效对接,并尽可能地释放市场消费能力。 在现有产品营销方面,电子商务还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产品的极大丰富以及搜寻成本的降低,还有更多的用户体验经验分享,使消费者很多潜在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例如,淘宝上有超过600万种不同的商品同时在售,这样,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大,消费品种多,总消费量势必增加。而且电子商务的参与用户越来越大,使这些商品营销具有更大空间。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天猫依托淘宝网的流量导入,其注册用户达1亿人以上;紧随其后,名列第二位的是京东商城注册用户突破8000万人;名列第三位的是苏宁易购,其在线注册用户(包括红孩子)达3 000万人;当当网、国美在线分别以1 000万、500万注册用户排名行业第四、第五位。 电子商务还有一个优势,即中小城市的消费者与大中型城市的消费者可以接触到同样丰富的商品。这一优势能够使中小城市消费者也进行大量的消费。实证研究表明,中小城市消费者在网购上的消费比例并不比大城市低。通过分析中国266座城市的消费模型,麦肯锡发现1美元的网络消费额,替代了0.60美元的实体店消费,并产生了大约0.40美元的增量消费。上述266座中国城市的网络零售额,占据了中国网络零售总额的70%以上。基于这一预测,麦肯锡预计,2011年电子零售业带动民间消费增加2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将带动民间消费增加4~7个百分点(麦肯锡,2013)。 (二)电子商务促进结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电子商务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与重要举措。在资源配置方面,电子商务有着传统产业无法替代的优势:电子商务可以大大提高市场效率,通过利益杠杆优化资源配置将趋向最优状态;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传统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减轻传统产业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1.促进企业规模结构调整。数量庞大且具有持续活力的中小企业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建立良好的企业规模结构,保持一个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基础。在我们提到的结构调整中,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得比较多,而对企业规模结构调整讲得比较少,这是一个误区。 电子商务平台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中小企业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到大企业才能获取到的信息和资源,能够接触到与大企业同样的客户群体,从而可以促进其扩大业务范围,进入全球市场。Sherah(2008)指出,电子商务促进了弹性生产,有利于缩小信息鸿沟。 电子商务还能促进农村地区(包括位于农村的集镇)的经济发展。David(2007)指出,因特网有利于减小农村地区的区位劣势,使其更方便地接近研究、服务与市场。Prasenjit(2013)指出,在印度,57%的电子商务售卖来源于小城镇,其余部分来源于八个都市区,因此,电子商务最重要的一个好处是其具有帮助发展中农村社区“蛙跳”进入知识范式的潜力。针对一些特定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增加了小微企业(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MSE)的竞争力。 就中国的情形而言,截至2012年12月底,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包括同一企业在不同平台上注册但不包括在同一平台上重复注册)已经突破1 700万。这些网上运营的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将其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全世界。从未来发展看,中国幅员辽阔,地区特色在商品和文化服务上都具有特别的需求创造潜力,电子商务可以与这种多样性相辅相成地发展。这些特色商品和服务往往由中小企业提供,既促进了经济总量发展,又增加了就业机会。 电子商务还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即融资问题。从发展现状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世界各国都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通过设计抵押品和利率的传统信贷模式无法满足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出现信贷配给。赵岳和谭之博(2012)的研究表明,引入电子商务平台后,其在增大企业违约成本、采集企业信息、实现风险共担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帮助企业展示自己的信用类型。即使在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传统模式下受到信贷约束的低风险中小企业在新模式下仍可以获得银行贷款。他们提出,如果能把企业长期积累的信用资本转化为一种企业看重的资产,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的问题即可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因此,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通过银行与电商合作,创新信贷模式,将在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3]。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在解决中小企业信息搜寻、市场开拓、业务拓展、融资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企业规模结构,从而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出现初期,对电子商务在各个产业的渗透与应用并不明确。例如,OECD早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电子商务直接影响的部门有通讯、金融与零售业,这几个部门占了GDP的30%以上(OECD,2000)。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渗透到生产的各个部门,并对上下游产业形成很强的带动作用,正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吸引诸如银行、物流、保险、仓储、研发、设计、IT,以及营销机构的积极参与,并日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在带动从业人员上,电子商务衍生出了如服务商、网络模特、快递人员的增加,以及依托电商的新兴群体出现。这一人群规模庞大,快递人员的需求大量增加就是例证。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 500万人,电子商务的就业带动系数高达7.5以上。以快递行业和电子支付为例,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2013年,快递业务量91.9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 442亿元,较上年增长30%以上。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突破35 000亿元,较上年增长78%。预计未来5年内,线上支付额将超过线下,这两个方面都将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 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的渗透速度明显加快。根据中国行业网站联盟统计,B2B电子商务在机械、电子、化工、制造业、服装纺织行业、民航等行业的渗透率超过30%,这也将带动一批新的行业的产生。 3.电子商务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网络经济是没有时空、地域限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联系的经济,即社会化了的直接经济。电子商务的出现,使距离不再重要,即距离消失(OECD,2000)。这种距离的消失,使国际贸易越来越简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非常的复杂,需要交易双方不断进行谈判,反复进行交流方可达成一致,而且贸易活动的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也会受到限制。在网络经济时代,基于网络基础上的电子商务的诞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更多便捷的条件,也使国际贸易日趋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 电子商务对中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来自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显示,10年间,中国进出口规模增长超6倍;而由于借助电子商务,国内外贸中小企业在过去10年实现了百倍的增长。来自国外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Joseph(2013)使用因特网接入数(表示电子商务)作为外生变量,利用1998—2011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应用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三)电子商务通过宏观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1.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效应。电子商务应用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指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在长时期生产中,企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同时增加,这就是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种扩大可以得到多种益处,使同样产品的单位成本比原来生产规模较小时降低。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分工和协作的优势得以更充分地发挥,每个劳动者有可能把全部劳动时间用在各自最适合的某项工作上,从而获得更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使劳动效率得以提高,资本物品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表现为经济活动规模增大时,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能在更广阔的地域空间与市场体系中传递同类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信息并深化它们彼此间的经济联系,促使新型产业扩大其产业经济活动规模,形成外在规模经济。 由于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使产业经济活动的外部市场条件与信息供给得到改进,从而降低经济活动的外部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有利于促使某一产业内部各微观主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获得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经济收益,使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降低,进而影响到单位产出的成本与收益关系。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构成某一产业的单个企业可以得到生产要素、输入、信息供给等方面的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形成技术性外在规模经济;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引入,使规模不断扩大的产业的各微观主体获得货币方面的便利条件,形成金融性外在规模经济。爱德华(2006)指出,正因为电子商务的规模效应,因此,应使用动态非均衡的方法分析电子商务。从中国的情况看,2013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3.02亿人,2012年的数据为2.47亿人,而2011年的数据为2.03亿人。巨大数量的网购用户已突破了规模效应需要的用户数量的临界点,为规模效应发挥提供了基础。 2.基于乘数效应的经济增长影响。消费不足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进一步加大了结构调整的难度。而现阶段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受到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冲击作用更为明显,如近几年,随着汽车、手机生产技术的提高,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居民对它们的消费量显著增加,这就是供给冲击的表现。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目前消费品供应极为丰富,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但有效供给却明显不足,所谓有效供给不足即与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应的供给不足(贾颖,2012)。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但提高了消费的便利度,降低了消费品的最终销售价格,也将带动消费的拉升。消费的提升,将通过消费乘数效应,带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二、电子商务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从经济增长的视角看,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电子商务促进宏观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一是通过电子商务应用对经济结构与功能有着深刻的影响,来研究其增长效应(Prasenjit Nath,2013);二是通过电子商务对消费拉动作用,来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是通过电子商务对效率的改进,来分析电子商务对生产率提升与增长的作用。 (一)定量研究结果的文献回顾 Prasenjit(2013)沿着第一个视角,认为英国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净影响估计为GDP的2%~3%。Hamidreza(2012)通过运用世界主要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认为电子商务应用在超过一个临界水平之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出现一个阶跃,即电子商务应用超过一定的阈值之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加。这一点确证了前面我们关于电子商务规模效应的分析。范玉贞(2010)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以域名数、上网用户人数、电子商务企业数、网上购物人数、电子商务交易额等变量为自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域名数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39.756个单位;电子商务企业数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4.368个单位;网上购物人数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33个单位[4]。但是,这个方法存在着几个根本性的缺陷:没有考虑到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变量,如资本存量、就业人数、技术进步等;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张红历、王成璋(2007)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预期会带来双重作用和收益[5]。 在给定贸易水平下、即一定的分工水平下,电子商务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当交易效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分工的收益相对交易成本上升,导致更高的专业化和贸易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化经济的潜力和扩大市场规模,可以促使社会分工水平和生产力不断内生增进。杨小凯使用超边际方法(1998),对电子商务可能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但是,由于超边际方法在处理宏观问题方面的固有缺陷,他的宏观结论并不明确。陈小红(2011)则沿第三个视角出发,探讨了将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技术因素代入模型的情形[6],利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GDP对信息化指数的弹性,结果表明,以上海为案例,保持投资和劳动力投入不变,上海信息化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增加0.408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在实证研究方面,第一个视角在数学模型构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困难。而第二、三个视角其实是从经济增长的需求面与供给面出发,来分析电子商务的增长效应问题。 (二)对中国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电子商务在本质上是一种流通模式的创新,其核心功能在于促进消费。因此,对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应建立在消费增长的背景下。相比起来,扩大投资需求而增加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没有人消费不能成为现实的有用的GDP。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消费拉动的GDP的增长更为可靠。一般认为,消费需求拉动的链条是:扩大消费需求——经济增长(GDP增长)——扩大消费需求(洪银兴,2013)[7]。 1.电子商务对消费的直接促进作用。2013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85万亿元,根据麦肯锡(2013)的实际调研数据,网络零售额中,60%为替代实体店的销售,40%为新增消费。也就是说,在2013年,网络零售带动的净消费额为7 400亿元,相当于直接拉动GDP增长1.45%。 2.消费乘数的估计。消费乘数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然而,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对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有着大量的研究结果。臧旭恒和刘国亮(2010)[8]利用中国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最终消费每增加1亿元,可以使GDP增加1.5亿元,而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只能使GDP增加0.6亿元。孙海涛和宋荣兴(2012)指出[9],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对数系数为0.628465,也即最终消费支出平均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628465%。瞿华、夏杰长、马鹏(2013)认为,长期内,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出口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约0.64个百分点。 前述结果在数量上其实相差不大。考虑到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维持在40%左右,孙海涛、宋荣兴(2012)与瞿华、夏杰长、马鹏(2013)的研究也表明,中国消费乘数在1.55~1.6之间。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估计,在当前条件下,中国的消费乘数约为1.5。 3.中国电子零售业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的估计。基于前述假设,我们计算了中国电子零售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具体结果参见下表。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认为,电子零售行业存在着明显的规模效应,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其效率将不断提升。因此,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预计到2020年,电子零售行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达到5.4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4.中国电子商务对生产率提升的估计。关于电子商务对生产率提升的估计,一般采用Mahesh和Vishnu(2002)提供的方法,即假设经济总体生产函数为: 我国电子零售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估计年份电子商务零售额 (亿元)带动消费额 (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201213 205 5 282 7 923 1.72013 16 506 6 603 9 904 1.91201420 633 8 253 12 380 2.22201525 791 10 316 15 475 2.58201632 239 12 896 19 343 3.00201740 298 16 119 24 179 3.49201850 373 20 149 30 224 4.05201962 966 25 187 37 780 4.71202078 708 31 483 47 225 5.48QAKαLβ 式中,K和L分别指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而A则表示技术进步。 进一步假定A受电子商务活动及其他因素影响,则有: Aexp(δ0+δe) δe是一个表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变量,δ0表示其他技术进步的因素。 对上面两式进行整理,并取对数,可以得到: InQδ0+δe+InK+InL 这个方法的问题在于,对资本存量的估计存在着争议,而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方法。在计量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δe与δ0这两个常数如何进行分离。一个处理办法是,对Aexp(δ0+δe)进行回归。这个回归方法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电子商务对资本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我们以电子商务交易额作为自变量,以TFP作为因变量,对InAδ0+δeec进行回归,这里ec为电子商务交易额。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