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B2B行业寡头初现 纯撮合交易平台是主流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09-27  浏览:31  海淘人物

近日,旅游B2B平台旅游圈发布数据显示,国内在线旅游渗透率较低仅为1成多,且有增速放缓趋势,超8成的游客仍依赖线下旅行社提供服务。据了解,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达5420.9亿元,同比增长25.3%。但相比于旅游B2C市场“江山已定”的局面,旅游B2B更像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探索阶段。  旅游圈统计到中国旅游市场的在线渗透率仅为13%,并呈现放缓趋势,87%的中国游客仍依赖线下旅行社提供服务。而线下旅行社不再满足于标准化的跟团游线路,创新、多元化的产品需求加大了对旅游B2B平台的依赖度。  众所周知,旅游行业的集中度很低,行业主体为大量中小微旅行社。在产品生产和分销职能分化、流量入口多元化分散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小旅行社将会依赖B2B平台获得产品能力,然后再通过自身的分散化的分销能力生存,形成实际上的平台+企业的产业生态模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杨彦峰博士认为,从有效B2B通道的价值来看,B2B能够聚合资源需求,分担企业的功能模块,从而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加有竞争力的资源采购能力,为平台用户降低采购成本。  旅游圈CEO李爱玲认为,团队业务越来越少,客户散客化、自由行比例增加和出境游的火爆,都是旅游行业变化的趋势。在被重新定义的行业格局下,大部分B2B平台提供技术价值,旅游圈提供业务价值,因为对旅行社来说,销售是行业的短板。散客需要丰富的产品线,因此谁掌握资源,谁就掌控分销。  记者走访下来发现,旅游B2B平台不断延展自己的服务链条,上游向资源端延伸,下游不断向C端延伸。而旅游圈的目的并不是赢得旅游B2B平台之争,而是另有宏图。实际上,助力中小旅行社的在线化和市场营销变革一直是旅游圈的理念,旅游圈以创新与大数据为支撑,不断加码移动端战略。  杨彦峰博士认为,从金融价值和大数据价值方面来看,B2B平台资金沉淀和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以及交易数据后面反映的旅行大数据的价值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平台级的B2B还有拓展的空间和竞争的机会,有机会重构行业的企业组织形态,可能会形成“平台+企业”的形态。目前越来越多的金融背景的资本已经看到这一特征和前景,这也导致了B2B市场投资的热度不减。由于发展模式的健康,旅游圈屡受资本青睐,A轮融资1.2亿,B轮融资5亿。今年7月,旅游圈宣布与招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获得招商银行首批10亿元授信,旅游圈基于B2B平台性质,为供应商提供了贷款服务。  现阶段,旅游B2B平台风起云涌,各家跑马圈地,已经逐渐形成寡头。旅游B2B平台多为撮合模式和自营模式,大部分的B2B是纯撮合的交易平台,平台以提供信息为主并不负责渠道拓展。在李爱玲看来,旅游圈现有的模式即通过吸引供应商在平台上架产品,让利活动,吸引中小旅行社到平台采购,利用收客宝移动端工具,帮助中小旅行社进行日常的收客与营销;B2B平台进入电商+金融模式之后,还可以为上下游依照以往与后续的平台营收及支出提供担保,让银行为上下游提供贷款支持。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64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