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20年发展史话》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05 浏览:50 海淘人物
自1995年萌芽至今,在不到20年的时间,中国电子商务经历了从“工具”(点)、“渠道”(线)到“基础设施”(面)这三个不断扩展和深化的发展过程。2013年,电子商务在“基础设施”上进一步催生出新的商业生态和新的商业景观,进一步影响和加速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化”,进一步扩展其经济和社会影响,“电子商务经济体”开始兴起。 中美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体中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据标普资本的数据显示,当今全球互联网10强企业中,美国占6家,中国占4家。在全球25大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和中国互联网公司所占席位比例是14∶6(数据来自KPCB)。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如苹果、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仍然是领导者,但中国互联网公司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唯品会等势头颇猛,正在迎头赶上。 图1:全球互联网星球图(来源:internet-map.net,2014年8月) 一、电子商务发展的四个阶段 电子商务从工具、渠道、基础设施到经济体的演进,不是简单的新旧替代的过程,而是不断进化、扩展和丰富的生态演进过程。 图2中国电子商务演进示意:从工具、渠道、基础设施到经济体(来源:阿里研究院,2013年4月) (一)工具阶段(1995~2003年) 这个阶段,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探索期、启蒙期。中国电子商务以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探索和发展为主。早期,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主要把电子商务作为优化业务活动或商业流程的工具,如信息发布、信息搜寻和邮件沟通等,其应用仅局限于某个业务“点”。 从1995年5月9日,马云创办中国黄页,成为最早为企业提供网页创建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到1997年垂直网站中国化工网的成立,再到1999年8848、携程网、易趣网、阿里巴巴、当当网等一批电子商务网站先后创立。1999年底,正是互联网高潮来临的时候,国内诞生了370多家从事B2C的网络公司,到2000年,变成了700家,但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纳斯达克急剧下挫,8848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倒闭,2001年,人们还有印象的只剩下三四家。随后电子商务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冰河时期”。 (二)渠道阶段(2003~2008年) 这个阶段,电子商务应用由企业向个人延伸。2003年,非典的肆虐令许多行业在春天里感受到寒冬的冷意,但却让电子商务时来运转。电子商务界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如200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成立淘宝网,进军C2C市场。2003年12月,慧聪网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B2B电子商务首家上市公司。2004年1月京东涉足电子商务领域。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文件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深远影响,200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200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多称“二号文件”)。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首次提出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战略任务。2007年,商务部先后发布了《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的意见》,构筑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生态。 同时,随着网民和电子商务交易的迅速增长,电子商务成为众多企业和个人的新的交易渠道,如传统商店的网上商店、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以及传统银行的网络银行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线下渠道之外开辟了线上渠道。2007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规模561亿元。在网商随之崛起,并逐步将电子商务延伸至供应链环节,促进了物流快递和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的兴起。 (三)基础设施阶段(2008~2013年) 电子商务引发的经济变革使信息这一核心生产要素日益广泛运用于经济活动,加快了信息在商业、工业和农业中的渗透速度,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行为、企业形态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促进了社会分工协作,引爆了社会创新,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深刻地影响着零售业、制造业和物流业等传统行业,成为信息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或新的商业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基于和通过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商业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共享商业资源、创新商业服务,也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2008年7月,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也是首次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扶持电子商务。2010年10月,麦考林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内地首家B2C电子商务概念股,同年12月,当当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1年,团购网站迅猛发展,上演千团大战局面,中国团购用户数超4220万。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独立运营,品牌折扣网站唯品会在纽交所挂牌交易,2012年度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元,“双十一”当天交易规模362亿元。2013年,阿里巴巴和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组建了“菜鸟”,计划在8-10年内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网络零售额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让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四)经济体阶段(2013年以后) 图3中国网络零售近几年规模增长(资料来源:阿里研究院) 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大关,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85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2014年2月,中国就业促进会发布《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社保研究项目报告》显示,全国网店直接就业总计962万人,间接就业超120万,成为创业就业新的增长点。2014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为52.5%。2014年4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5月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9月,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发行价每股68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融资额最大规模的IPO。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接近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44个月同比、累计增长平均增幅均超过50%,李克强先后五次对快递业点赞。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将会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网络零售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宽带、云计算、IT外包、网络第三方支付、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物流快递、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庞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电子商务对经济和社会影响日益强劲,电子商务在“基础设施”之上进一步催生出新的商业生态和新的商业景观,进一步影响和加速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化”,促进和带动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经济体开始兴起。 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商品来看,从非主流商品拓展到了主流商品。从行业来看,从图书、3C等扩展到了服装、家居、机械等众多行业。从人群来看,从非主流人群扩展到了主流人群。从地区来看,从大城市延伸到了中小城市和农村,从沿海发达地区扩展到了中西部地区。从交易规模来看,2012年我国网络零售就突破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1万亿元。从模式和机制来看,诸如网络信用体系、大规模定制的商业模式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从社会经济影响来看,电子商务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价值也逐渐发挥出来。从全球来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全面超越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在部分领域已经比肩美国。 (一)消费升级、需求驱动、巨国效应培育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沃土 2008年以来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了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外贸出口。推动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增长,正在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同时也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丰厚的沃土。 中国庞大的人口与网民数量,具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显示出了一种显著的巨国效应。到2014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48亿人,移动互联网用户5.57亿人,网购人数为3.61亿人,网购使用率为55.7%。预计未来15-20年,中国网民人数将超过10亿,是美国的4倍左右。 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网络零售革命:线上购物助推经济增长》2013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也反向释放、满足了大量没有被有效满足的消费需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网络零售革命:线上购物助推经济增长》研究报告显示:约61%的线上消费确实取代了线下零售。剩余的39%则是如果没有网络零售就不会产生的新增消费,新增消费的比例在三四线城市甚至达到了57%。 (二)庞大、丰富的中国制造业资源,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800年时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比高达33%,1900年这一数字降至6%。一个多世纪后的2011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又恢复到了19.8%,美国则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第一次失去了制造业全球第一的桂冠。中国各地大量存在的产业集群,相当数量的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甚至于一些行业里存在的过剩产能,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最为丰厚的沃土。很多制造企业或是直接到网上开店,打造自身品牌,拓展渠道体系,或是为在线零售商供货、代加工,显示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以服装业为例,就在2012年很多大中型服装企业库存高企、步履维艰的大环境下,服装网购却快速崛起为了中国网络零售的第一大品类,一大批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也已经从中受益。电子商务所汇聚的“小品种、多批量、快翻新”的个性化需求,也已经开始倒逼服装业生产方式的柔性化,对于服装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三)巨型互联网商业平台及其生态系统,是推动中国电商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当今全球互联网10强企业中,美国占6家,中国占4家。而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平台型企业。平台企业已经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也是信息时代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产业组织形态,并开始实质性地重塑当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工业时代以线性、垂直的供应链为主要形态的产业组织方式不同,信息时代的平台模式,是一种以“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为原型结构、网状的产业组织方式。今天已经成为现实的“云+端”、“共享平台+多元应用”或“大平台+小前端”、“基础平台+增值业务”等,即是平台模式的典型代表。 就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来看,阿里巴巴、支付宝等平台企业、以及京东和当当等具有平台属性的企业,自身就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的重要主体,它们同时还集成了、IT、金融、物流、信用体系、商品体系、咨询、营销等众多服务流程、模块与服务商,在过去10多年来它们已经成为了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最为重要的驱动力。 (四)传统商业体系的不完善,是中国电子商务赶超式发展的背景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城乡及东西部经济发展仍不均衡,传统流通业、物流业等商业体系也很不发达。这些相对的不完善、不均衡、不发达,反而为互联网创造新商业价值,也为中国的一整套商业体系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提供了绝好的机会。相比之下,美国现代零售业非常发达,美国企业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前就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信息化,互联网要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价值,其空间反而相对较小。 从地区来看,尽管与城镇相比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依然较低,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和三四线城市里的网络购物反而显示出了巨大潜力。网络零售弥补了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实体零售相对落后的局面,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同等待遇和机会,实现“无差别消费”。 (五)宽松、灵活、市场化的政策环境,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在政策的基本取向和政策环境营造方面,面对电子商务这一全新事物,过去10多年来的一个基本经验是,尊重互联网创业者的首创精神,相信和依靠电子商务市场的自我管理与净化能力;秉持“先发展、后管理,在发展中逐步规范”的思路,致力于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对于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一些纠纷和问题,更多运用市场手段、行业自律去引导和规范,而不是全由政府部门去做行政裁决。同时,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台鼓励性政策。如2008年12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网上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对于个人网上开店不强制办理执照。2012年广东省工商局《关于鼓励支持我省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自然人开办网店”,支持创业就业。 总体来看,这种开放、积极、灵活、创新的政策取向,是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电子商务领域的政策基调,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甚至明确地提出了对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要“高看一眼、网开一面”,正是这种务实、前瞻的取向和行动,对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保障和引导作用。 (六)大众创业创新精神,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精神力量 创业和创新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活跃程度的重要标志。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创业者们所带来的机会,可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门槛最低、最大众化、最没有歧视性的创业和经商机会。马云、李彦宏、马化腾、丁磊、陈天桥、刘强东等企业家在这轮浪潮中,体现出了一种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强烈的使命感和创新意识,他们自身迅速地实现了过去要几十年才能实现的商业梦想。但这些著名企业家,也仅是这轮创业浪潮中极小的一部分,在他们背后,还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创业者群体。 过去10多年来,在互联网的促动下,继90年代初的下海热潮之后,一轮大规模的集体创业浪潮已经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到网上开店”成为了今天最为普遍化的创业形态之一。千千万万个求发展的中小企业,千千万万个求发展的个人,在电子商务这个全新的领域,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展现出了电子商务的无限想象力。在电子商务领域发生的这种海量化的创业创新,是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值得高度肯定和鼓励。 三、未来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应用总体规模将保持高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3.8万亿元。 到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将突破10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将达到16.3%。 趋势一:全球化,买全球、卖全球 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实现外贸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同时它也正在引发全球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对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困境中的“中国制造”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高效、便利的贸易环境,极大地拓宽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优化了外贸产业链,为产品创新和品牌创立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和宝贵的机遇。随着互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成千上万的中小微企业涌入到外贸市场,并将诞生更多国际品牌,这将彻底改变中国外贸格局。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还让中国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尽享全球优质商品,享受人民币汇率上升带来的“实惠”。 趋势二:个性化,C2B让消费者成为中心 未来,生产与消费更加融合:信息(数据)作为一种柔性资源,缩短了迂回、低效的生产链条,促进了C2B方式的兴起,生产与消费将更加融合。信息时代的商业模式将会是以客户和消费者为中心、按需驱动、先消后产的大规模定制,乃至个性化定制。大规模定制的基石“柔性化生产”已经较为成熟;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在发达国家也已经成为普遍化的现实;互联网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营销,使得个性化定制模式在经济上成为了可能,实现个性化定制所需更高成本和群体采购所要求的低价格之间的平衡。 趋势三:数据化,数据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伴随云计算能力的增强,无论是处理视频、图片、日志、网页等非结构化的数据,还是常常高达上百TB的离线数据,抑或是实时处理数千万乃至数亿条记录都将成为现实。与此相关的,数据将与资金、技术、土地、人力等一样成为零售企业的生产要素。 趋势四:移动化,指尖上的商务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呈现爆发性增长。2014年,我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956.85亿元,年增长率达234.3%。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消费者跨越PC互联网支付,直接进入移动支付世界。支付宝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各省移动支付笔数占比的排名中,西藏、陕西、宁夏、内蒙古排名前4。 未来,随着移动搜索、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以及移动支付等业务的融合使本地服务市场更加丰富。用户通过LBS自动识别地理位置后,可以及时发现周围的商店、酒店、影院等服务设施,更加便捷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从预订到支付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移动电子商务让碎片化的需求、时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结语 从过去20年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向实体经济渗透,实体产业通过被网络化被吸纳入互联网的经济范畴,从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经济体。 展望未来,随着电子商务应用广度、深度的不断拓展,更多消费者、商品、交易和供应链将不断数据化、在线化,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更加明显。2014年7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GDP增长率0.3-1.0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这十几年中,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有可能借助电子商务实现“换道超车”,成为“网上WTO”规则的制定者。中国企业在全球互联网经济版图上话语权将会更大。 对于未来20年的中国电子商务,我们充满信心与期待。踏遍全球电商,风景中国更好。(来源:阿里研究院;文/郝建彬;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下一页:
多部门联合推进电子商务诚信建设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