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同行眼中的一亩田 懂互联网有格局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09-24 浏览:31 海淘人物
出差几天一路上朋友圈都是一亩田的消息,回北京后,作为农业B2B同行也说下我个人对一亩田的看法。 一亩田是家很懂互联网而且有格局的农业公司,我个人跟农业打了12年交道了,但自从跟着一亩田学习后,才让我实实在在的开始懂互联网了,再此感谢一亩田!如有兴趣的同行欢迎交流。 一、互联网格局牛! 最早知道一亩田是2-3年前,那时候百度上搜索任何农产品信息,第一屏都有一亩田提供的醒目报价,当时问了百度的朋友才知道,那是百度阿拉丁计划(就是09年百度推出的框计算的延续产品),也得知一亩田是百度的人出去做的,那时候就认为他们的资源实在太牛了!农产品价格这块都被一亩田垄断了。 随后也曾想过向一亩田学习,以价格为导向为三农服务,但认真研究一亩田后发现,站内报价基本都是由农村经纪人提供的,但经纪人相互为了竞争拉拢客户会虚报价格,这点上又跟别的行业不同,大宗的农产品基本都是面对面交易,所以通常情况是网上虚报压低价格来拉客,当面再提高报价,这在农产品市场中很常见的手段,而获取真实的价格成本极高,因为农产品不是标准产品,规格太多,价格浮动变化又快,就算有真实价格,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弄不好反而会得不偿失(比如网上报价不准确,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市场引导,甚至导致某个地区出现滞销),所以当时也放弃这个想法。但一亩田的做法是获取用户第一,在互联网格局上,我承认我当时就弱于一亩田一步。 二、交易格局牛! 再次听到一亩田是2015.05.18,哪天看到新希望和一亩田战略合作的新闻并提到2014年一亩田交易额达到100亿。当时觉得很诧异,然后自己做了下调研工作。 我当时在页面选择了一个供应18CM+的旱黄瓜的信息上,做了求购操作,数量填写了1199斤,系统自动就生成了求购订单,并在站内神农图中展示了我的交易数据(我最开始测试用的199斤,但一亩田的系统很智能,会自动过滤订购数量过少的求购意向) 不知道这个18cm+的旱黄瓜,是不是一亩田的技术测试数据生成出来的?反正我采购后交易量就出现在当天的实时交易中了,为一亩田贡献了几万元的交易(GMV)。 当然,最牛的是一亩田让我知道什么是GMV,网上找到的关于GMV交易数据的解释: GMV(GrossMerchandiseVolume)网络成交金额 指的是用户拍下订单的金额(包含付款和未付款的部分),都作为GMV数据,GMV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也就是说只要你下了订单,生成订单号,就算了GMV。 而阿里巴巴的上市招股说明、京东的季度财报、以及亚马逊的财报,都是按照GMV来计算交易的,也就是大前提是生成订单! 一亩田所说的年交易额100亿,其实是完全可以解释清并说的通的,所以说一亩田确实是一家很懂互联网公司。 而我还要感谢一亩田的一点,因为有了一亩田,我才知道原来3年前我的平台已经年交易额过百亿的公司了!但在之前我竟然完全不知道的! 我运营的平台是按电话效果付费的,每天会有超过200个客户通过我的平台致电经纪人咨询购买大宗农产品,而平均一单的意向交易额都在10万元以上,偶尔也有千万级的订单,保守的按10万算,10万*200通电话*365天73亿/年。。如此看来3年前,我就是家年交易额(GMV)近百亿的公司创始人。但三年后我才知道!可想我当时看这个消息的心情了。。。只能说格局上,我太低了。 三、媒体格局牛! 最近一亩田发了一个《九个农民眼中的一亩田》视频。视频里证明了,一亩田不是骗人的,他们帮农民找销路不收佣金,帮农民免费装车卸车还不收钱。真是好样的! 不知道这个视频的初衷是不是为了参选感动中国的评选(如果是我一定会帮着拉票的),以至于视频中的大爷认定了一亩田是政府为了农民而建立的平台,也不知道一亩田是否经常组织3000多员工参与类似的义务劳动呢?然后跟农民合影,做视频素材,装卸车时也会上拉一亩田的条幅?虽然我在CCTV-7农业栏目工作过几年,显然我这方面的媒体格局又低了。 话尾我在想,我的文章一亩田公司高层会看到么?但马上我意识到自己多虑了,要说我写是负面文章,圈内类似文章太多了,一亩田公司高层肯定是看不过来的,但我这么诚恳的赞誉的文章,高层一定会看的,然而我又在想,一亩田今年新上任的百度公关团队,会不会找我(微信:N168365)?感谢我为一亩田做出的贡献?毕竟一亩田≈667m²,要想发展壮大是需要很多很多肥料的,以一亩田的格局,我想他们的会愿意上门找我合影、视频,临走前还会义务帮我带走他们所需的肥料的吧?再想下去有些凌乱。(来源:百度百家 文/杨光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页:
张掖山丹电商今年交易额逾5000万元
下一页:
宁波全力打造全国跨境电商发展“样板区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