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市计划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过万亿元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0-05  浏览:72  海淘人物

今日,青岛市召开2017年商务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全市商务发展主要任务是实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预期目标。全市商务系统将突出“惠民安商”理念,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互动发展、现代国际贸易“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内外资联动发展、国际城市战略引领发展、党的建设等六项工作任务,积极培育现代消费经济新模式,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开创商务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其中,我市将研究出台《青岛市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管理条例》,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纲要并出台推动实体零售转型创新的实施意见,全年计划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过万亿元。  开展冷链物流示范项目建设  据统计,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104.9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GDP增速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0.1个百分点。全市实际到账外资在“十二五”期间每年连续跨越10亿美元四个台阶的基础上,2016年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再次跨上70亿美元新台阶,同比增长11.3%,占全省的41.7%;对外投资合作持续倍增发展,实际对外投资额51.6亿美元、增长2.9倍,占全省的40.1%。全市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包括货物进出口670亿美元、占比66.7%,服务进出口120亿美元、占比11.9%,海外销售额215亿美元、占比21.4%。多项指标遍地开花,我市商务工作再创佳绩。  根据2017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今年,我市将实施《青岛市发展商贸流通“十三五”规划纲要》,复制推广上海、成都等地试点经验,推动建立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九城市联盟。研究出台《青岛市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管理条例》实施办法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听证和城市商业面积监测预警等制度。推进实施“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行动计划”,优化供给结构,形成区域一体、城乡一体、内外贸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  修订《青岛市商品流通设施专项规划》和城市共同配送、大型社区商业配套设施等地方标准,争取列入国家商贸物流和城市共同配送标准化项目。开展冷链物流示范项目建设,争取商务部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政策,重点升级改造平度南村、莱西东庄头等十大产地批发市场。加强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建立安全生产常态化监管模式。  打造3家省级特色电商小镇  在备受瞩目的电子商务领域,我市今年将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引领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纲要,出台推动实体零售转型创新的实施意见,运用信息化增强批发零售业线上信息交互、在线交易、精准营销等功能,推动传统零售商业创新转型,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过万亿”发展目标。  同时,积极推进商务数据整合及应用,建立新型商贸流通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建设“商务云”大数据。制定出台平台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探索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商品现货市场监管办法,试点开展“仓单、提单、订单”三单交易,发展面向国际的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  结合市区棚户区改造完善便民商业基础设施,高标准规划红岛商贸区,重点推进红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协调加快抚顺路市场批发功能搬迁改造进程。深入实施农村电商“515+X”工程,对接“鲁贸名品网上行”工程,支持胶州、平度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打造2-3家省级特色电商小镇。依托农村电商推广工程,完善“供应商—总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农家店”多级配送模式,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翻番增长。  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管理,保障居民的生活饮食安全。今年,我市将实施“菜篮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保供双轮驱动,用外贸标准办内贸,推动“菜篮子”惠民便民工程建设,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型模式,以国际标准全面提升“菜篮子”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巩固肉菜追溯体系建设成果,提高追溯规模覆盖率,制定追溯运行操作标准。做好应急保供工作,修订完善我市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落实好应急储备制度。全年完成“菜篮子”政府储备投放2.35万吨,确保市区三大蔬菜批发市场日均上市蔬菜2000吨、猪肉90吨以上,稳定物价保障民生。  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深入实施《青岛时尚消费品零售业发展规划》,支持打造市南时尚消费示范区,吸引一批国际品牌入驻,促进老字号转型升级,打造辐射山东半岛、服务国家中心城市、面向东北亚的时尚消费中心。举办世界进口商品展、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香港时尚购物展和中日韩海鲜烹饪大赛等国际性展销促销活动,繁荣消费市场。加快建设一批退税商场、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吸引国际旅游消费集聚。对标新加坡、香港国际一流标准,培育青岛北站、五四广场、市北新都心、李村维客广场地下商业网点,发展具有青岛地域特色的地铁商业新模式。  统筹规划建设“青岛小镇”  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我市优势产能有序有效转移,形成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今年,我市将在具备合作条件的国别(地区)统筹规划建设“青岛小镇”。加快推进境内外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吸引中亚、中东欧国家的航天科技、新材料等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在我市集聚发展。加强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青岛工业园、柬埔寨中柬(青岛)产业园、俄罗斯圣彼得堡保税区、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印尼青岛综合产业园、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工业园、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等境外产业园区的对接合作。以胶州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为平台,对接日韩转口贸易,沿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展中亚欧盟中东欧市场,沿泛亚铁路大通道拓展东盟南亚市场  建立“三位一体”国际贸易运行体系  为落实《关于建立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的意见》,加快推进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我市将建立货物进出口贸易、服务进出口贸易和境外投资贸易等“三位一体”的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研究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建立全市运行指标发布机制,全面客观反映我市现代国际贸易发展水平。选择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新华锦集团、即发集团、青建集团、山东电建三公司等一批国际化经营企业作为现代国际贸易运行体系的直报试点企业,动态掌握指标体系运行状况。加快建立试点第三方评估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指标,增强可操作性。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813.4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