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中国学徒的图片社交探索之路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5-16 浏览:161 海淘动态
2012年左右,图片社交的概念曾在国内热过一阵,主要还是因为2012年4月,国外最大的图片社交应用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收购后的Ins估值不断增高,让国内很多创业者们看到了图片社交应用的前景,国内也掀起一股图片社交领域的投融资小高潮。
但是随着国内大大小小的图片社交应用软件出现,有的火热了一阵就很快没了大动静,有的还没怎么红火就已死亡,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们至今大都不温不火。就在6月1日,国内图片社交应用平台IN宣布完成B轮3亿元人民币融资,仿佛又让人们看到了图片社交的希望,这次,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们还有机会吗?
国内外图片社交平台的差异性
Instagram:国内图片社交平台的最初模仿模型
国内社交平台最初大多是模仿国外,然后在模仿中加以改变和创新。Instagram身后有一大批模仿者,但是目前都没有做到大热的。
Instagram是一款基于高质量的正方形照片、个性的滤镜效果和强大的社区分享功能,被定义为照片墙的移动应用。Instagram整体以影像为主,有十几种免费的特效滤镜数码图像处理器和地理位置探测器,目前积累了强大的用户数据,大部分用户来自在海外。
Instagram最初吸引用户是因为拥有业界最高品质的滤镜效果,最初用户偏高端,他们热爱拍照,或者本人就是专业的摄影师,对图片质量要求很高。Instagram支持Facebook、Twitter、Flickr、Tumblr分享、图片压缩上传,而且基本功能简单好用,无市场营销,因此拥有一定的用户黏性。
后来随着一些大牌明星的入驻,Instagram用户剧增,且属性多样,渐渐地变成了类似微博式的图片社交平台,日常社交化趋势渐明显,更是一种使用数字化、可视化影像的交流方式,有点远离图片社区。用户多了,管理就不太容易,用户属性也无法集中,似乎在逐渐背离图片社区的概念,现在的Instagram也不乏商业化行为出现,甚至出现一些无码的裸体自拍照等黄色内容,吸引很多男性下载。内容和用户管理应该是Instagram目前最大的问题了。
In、Nice:侧重品牌展示,商业化明显
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In和Nice的基本构架和模式都与Instagram相似,而且这两者在产品逻辑、发展和运营方式都高度雷同,主打图片+标签+分享的社交模式。In和Nice都侧重于品牌展示,一开始就侧重定位于标签式的品牌展示,直接绑定商业模式,这样能通过大规模的图像识别和标签信息化画出较为精准的用户模型,为企业与品牌、商家的合作提供了深度合作空间,商业链明晰。
两者的主要不同是in主要围绕女性用户展开功能,nice上的男性用户相对多些。打开它们的界面,虽然也有美食和萌宠的版块,但是占据最多的还是晒搭配和晒潮牌。细看之下竟有种蘑菇街和美丽说最初的感觉,因此个人认为,不排除In和nice重复蘑菇街和美丽说的路数,先往导购平台发展,再往电商方向发展,只是In和nice的品牌化更加明显。
美图秀秀、百度魔图:偏向图片处理工具的弱社交产品
在用户数量上,美图秀秀凭借其强大的美图功能已经拥揽了很大一部分用户,在用户量级上远大于百度魔图,已经变成了一款大众化的产品。但无奈其工具性太明显,想往重社交性方向转变困难。
目前,美图秀秀和百度魔图更多的是一种工具的形态存在,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社区未来还需要融入更多社交功能。
国内图片社交应用市场存在的痛点
图片都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载体,直观简洁地承载和传递信息,图片浏览也适合碎片化的时间,加上移动应用的普及和内容的移动化,整个图片社交平台市场有一定的优势存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不断有人在尝试和创新。但是整个行业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首先,生硬模仿,应用无亮点功能
目前很多图片社交应用和网站,从大体的产品框架上是很相近的,功能作用也差不多,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突出的亮点功能。基本上,市场上的图片社交应用的功能无外乎拍照、美图(滤镜)、分享、评论、点赞、关注、地理位置、标签、话题。整体看下来,用户选择分散,无法形成一定的用户依赖。
个人觉得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功能再深化,或者再做创新,设计一些特色功能,才能让产品在众多同质化应用中凸显,也能吸引来一些有效用户。
其次,用户和内容质量规范化管理难
用户和内容的管理难一直是社交类产品都会面临的问题。产品发展之初,用户不多,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管理。但是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用户增多、内容产量增加,加上产品本身门槛低,应用平台就变得杂乱,管理也相对困难。虽然一些应用采取了兴趣标签和话题的方式对用户做分类,但是对管理并未起到实际作用。
像in、nice上一些代购党的出现、文章前面说过的Instagram出现的一些无码的裸体自拍照等黄色内容,等等,这些都是产品体量逐渐变大以后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的话会容易触犯法律法规,这又牵扯到相关管理部门介入了。这对企业和产品来说都是隐性存在的危机。
因此,对企业来说采取一套针对产品的严格管理和规范措施是产品发展必须的一步。
第三,产品定位不明确
对图片社交应用来说,在纯照片分享交流平台和带有一定商业化性质的应用平台之间是不能做到明确定位的,这也是所有社交类产品的痛点吧。
Instagram最初是纯照片分享交流平台,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的用户。由于国内外文化的不同,Instagram用户的性质和国内用户性质大不一样。中国人喜欢的图片类型是自拍和食品,而国外则偏向家庭、宠物和风景,照片的取景和题材偏文艺化,摄影氛围较浓。因此,Instagram可以以纯图片社区的形式发展,基于产品的风格和定位,其商业化途径并不广。而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一般要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用户对照片的理解不同与Instagram用户,照片题材偏自拍和美食,有很广阔的商业化途径。所以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们普遍商业化现象严重。
国内很多产品一开始定位强调社交性,但是后来营销性质越来越重,商业化显著,转型的过程艰难,很容易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即没有显著的特征吸引来新用户,又无法有效留存老用户。
因此,明确的定位对一款产品来说极其重要,企业在产品发展之初就应该做好定位策略,中途最好不要做大的定位转型。如果一款产品注定要走上商业化之路的话,就明晰自己的商业化模式,与社交功能区分开,否则,产品会丧失用户,日渐萎缩失去活力。
另外,除了商业化与纯图片社区的定位问题,还存在用户和内容质量的定位问题。个人认为国内应用们在内容质量上还应该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是高质量的摄影作品,还是偏社交评论分享性质的生活化素材。这样有利于准确抓取和培养有效用户,对产品的未来发展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比较成功的图片社交应用,但是这块领域大有市场,Instagram的优势是值得借鉴的,但是还要根据国人的需求和文化感知进行创新,一味模仿只能死亡。现在国内图片社交应用市场还大有空间,就让我们期待一下吧。
但是随着国内大大小小的图片社交应用软件出现,有的火热了一阵就很快没了大动静,有的还没怎么红火就已死亡,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们至今大都不温不火。就在6月1日,国内图片社交应用平台IN宣布完成B轮3亿元人民币融资,仿佛又让人们看到了图片社交的希望,这次,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们还有机会吗?
国内外图片社交平台的差异性
Instagram:国内图片社交平台的最初模仿模型
国内社交平台最初大多是模仿国外,然后在模仿中加以改变和创新。Instagram身后有一大批模仿者,但是目前都没有做到大热的。
Instagram是一款基于高质量的正方形照片、个性的滤镜效果和强大的社区分享功能,被定义为照片墙的移动应用。Instagram整体以影像为主,有十几种免费的特效滤镜数码图像处理器和地理位置探测器,目前积累了强大的用户数据,大部分用户来自在海外。
Instagram最初吸引用户是因为拥有业界最高品质的滤镜效果,最初用户偏高端,他们热爱拍照,或者本人就是专业的摄影师,对图片质量要求很高。Instagram支持Facebook、Twitter、Flickr、Tumblr分享、图片压缩上传,而且基本功能简单好用,无市场营销,因此拥有一定的用户黏性。
后来随着一些大牌明星的入驻,Instagram用户剧增,且属性多样,渐渐地变成了类似微博式的图片社交平台,日常社交化趋势渐明显,更是一种使用数字化、可视化影像的交流方式,有点远离图片社区。用户多了,管理就不太容易,用户属性也无法集中,似乎在逐渐背离图片社区的概念,现在的Instagram也不乏商业化行为出现,甚至出现一些无码的裸体自拍照等黄色内容,吸引很多男性下载。内容和用户管理应该是Instagram目前最大的问题了。
In、Nice:侧重品牌展示,商业化明显
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In和Nice的基本构架和模式都与Instagram相似,而且这两者在产品逻辑、发展和运营方式都高度雷同,主打图片+标签+分享的社交模式。In和Nice都侧重于品牌展示,一开始就侧重定位于标签式的品牌展示,直接绑定商业模式,这样能通过大规模的图像识别和标签信息化画出较为精准的用户模型,为企业与品牌、商家的合作提供了深度合作空间,商业链明晰。
两者的主要不同是in主要围绕女性用户展开功能,nice上的男性用户相对多些。打开它们的界面,虽然也有美食和萌宠的版块,但是占据最多的还是晒搭配和晒潮牌。细看之下竟有种蘑菇街和美丽说最初的感觉,因此个人认为,不排除In和nice重复蘑菇街和美丽说的路数,先往导购平台发展,再往电商方向发展,只是In和nice的品牌化更加明显。
美图秀秀、百度魔图:偏向图片处理工具的弱社交产品
在用户数量上,美图秀秀凭借其强大的美图功能已经拥揽了很大一部分用户,在用户量级上远大于百度魔图,已经变成了一款大众化的产品。但无奈其工具性太明显,想往重社交性方向转变困难。
目前,美图秀秀和百度魔图更多的是一种工具的形态存在,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社区未来还需要融入更多社交功能。
国内图片社交应用市场存在的痛点
图片都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载体,直观简洁地承载和传递信息,图片浏览也适合碎片化的时间,加上移动应用的普及和内容的移动化,整个图片社交平台市场有一定的优势存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不断有人在尝试和创新。但是整个行业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首先,生硬模仿,应用无亮点功能
目前很多图片社交应用和网站,从大体的产品框架上是很相近的,功能作用也差不多,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突出的亮点功能。基本上,市场上的图片社交应用的功能无外乎拍照、美图(滤镜)、分享、评论、点赞、关注、地理位置、标签、话题。整体看下来,用户选择分散,无法形成一定的用户依赖。
个人觉得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功能再深化,或者再做创新,设计一些特色功能,才能让产品在众多同质化应用中凸显,也能吸引来一些有效用户。
其次,用户和内容质量规范化管理难
用户和内容的管理难一直是社交类产品都会面临的问题。产品发展之初,用户不多,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管理。但是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用户增多、内容产量增加,加上产品本身门槛低,应用平台就变得杂乱,管理也相对困难。虽然一些应用采取了兴趣标签和话题的方式对用户做分类,但是对管理并未起到实际作用。
像in、nice上一些代购党的出现、文章前面说过的Instagram出现的一些无码的裸体自拍照等黄色内容,等等,这些都是产品体量逐渐变大以后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的话会容易触犯法律法规,这又牵扯到相关管理部门介入了。这对企业和产品来说都是隐性存在的危机。
因此,对企业来说采取一套针对产品的严格管理和规范措施是产品发展必须的一步。
第三,产品定位不明确
对图片社交应用来说,在纯照片分享交流平台和带有一定商业化性质的应用平台之间是不能做到明确定位的,这也是所有社交类产品的痛点吧。
Instagram最初是纯照片分享交流平台,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的用户。由于国内外文化的不同,Instagram用户的性质和国内用户性质大不一样。中国人喜欢的图片类型是自拍和食品,而国外则偏向家庭、宠物和风景,照片的取景和题材偏文艺化,摄影氛围较浓。因此,Instagram可以以纯图片社区的形式发展,基于产品的风格和定位,其商业化途径并不广。而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一般要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用户对照片的理解不同与Instagram用户,照片题材偏自拍和美食,有很广阔的商业化途径。所以国内的图片社交应用们普遍商业化现象严重。
国内很多产品一开始定位强调社交性,但是后来营销性质越来越重,商业化显著,转型的过程艰难,很容易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即没有显著的特征吸引来新用户,又无法有效留存老用户。
因此,明确的定位对一款产品来说极其重要,企业在产品发展之初就应该做好定位策略,中途最好不要做大的定位转型。如果一款产品注定要走上商业化之路的话,就明晰自己的商业化模式,与社交功能区分开,否则,产品会丧失用户,日渐萎缩失去活力。
另外,除了商业化与纯图片社区的定位问题,还存在用户和内容质量的定位问题。个人认为国内应用们在内容质量上还应该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是高质量的摄影作品,还是偏社交评论分享性质的生活化素材。这样有利于准确抓取和培养有效用户,对产品的未来发展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比较成功的图片社交应用,但是这块领域大有市场,Instagram的优势是值得借鉴的,但是还要根据国人的需求和文化感知进行创新,一味模仿只能死亡。现在国内图片社交应用市场还大有空间,就让我们期待一下吧。
上一页:
简单明了的让你知道 跨境邮件的回复技巧
下一页:
中国消费者购物最受社交渠道影响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