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城”同质化竞争严重 面临转型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08-16  浏览:26  海淘动态

中国的小商品在南非大行其道,凭借价廉的优势占据了南非的低端黑人市场,而小商品的主要销售商,大多都选择了在中国商城租铺营业。这些中国商城曾经造就了不少富翁,但随着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商城也正在寻找新的模式。商城的“富翁养成模式”义乌人方梧彬站在足有一人高的收银台里,用不太标准的英语回答着在店里选货的黑人顾客提问。他的家具五金店里还雇佣着两个南非人。“店里的货大部分都是从义乌进的,也有广东的。”方梧彬介绍。11年前他听老乡说这里生意好做就来到了约翰内斯堡,一开始是给老乡打工,攒下一笔钱后就自己购买了东方商城和非洲商贸城(ChinaMall)的店铺。这些店铺给方梧彬带来巨大的进项。“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一家几十平方米的小杂货铺,收银台前总是排队,一天可以进账几十万元人民币。”增值的还有方梧彬的商铺。他位于非洲商贸城240平方米的铺子买的时候价值100多万兰特,如今差不多价值300万到400万兰特。“约翰内斯堡的商城造就了很多千万、亿万富翁。”非洲商贸城董事长徐长斌的妻子孙卉表示,南非的钱太好赚了。孙卉称,自己本来是吉林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的员工,1994年公派来到南非。“开始的时候,想找进出口生意做,可是这里很多都是中小店铺,订单数量小,和国内的动辄数量巨大的进出口不同。”孙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后来我们总结出来要做中国商城,华商一定要团结起来,因为南非的治安不好。”孙卉表示。福建华商吴少康的东方商城在南非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商贸平台,他与几个合作伙伴集资2200万元拿下东方商城的项目。经过悉心经营,到了2010年,东方商城的总价值翻了十倍。此外,著名的商城还有百家商城、亚洲城、中国城、香港城等。如今在约翰内斯堡的中国商城已经有11个,在建设中的还有3个。有些商家已经开始去德班建设商城,目前南非已经有近20家中国商城。这些商城的生意一度火爆,一些商城还未建成商铺便全部售空。在这里的商家或买活租商铺,或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广交会等平台,向国内的厂家订货。订货量大的,可以自己装几个“柜”——集装箱,订货量小的多选择“拼柜”,即几家货物装在一个集装箱内,请专门的清关公司或是大的贸易商帮助清关,这样自己也节省了成本。然而,随着来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商城也越来越多。大部分人售卖的都是鞋服、箱包、玩具等,产品差异性非常小,价位以低端为主,自主设计非常少,同质化较为严重。在非洲商贸城里面拥有一家100多平方米商铺的李立(化名),来南非已经十余年。他经营儿童产品,包括玩具和婴儿车。他感叹现在“中国人太多了,生意不好做”。方梧彬也大叹生意难做。十年前,床板大小的隔离板原来能卖700元一块,现在只能卖320元,价格低了,成本还上涨了。传统上主要做批发业务的商城也同样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中国商人和中国商城,都在面临着转型。转型升级之路“我们在台州温岭有工厂,之前都是做外贸,赚点加工费,现在国际市场很不好,南非订单却增长了,于是打算自己过来做品牌。”老蔡是一家浙江鞋企派驻南非的代表,4月份刚刚落户百家商城。老蔡还没学会说英语,只能靠计算器和顾客谈价钱,但这并不影响他的鞋子热销。老蔡说,一到南非他们就注册了5个商标,运动鞋、休闲鞋、布鞋、皮鞋、塑胶拖鞋都有,一双皮鞋批发价40元人民币左右,和国内市场的薄利比起来,南非的利润比较可观。现在,华商和商城老板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若想生意做得好,以前只做批发、通过量来赚钱的模式不能持续了,增加零售业务,打造一些品牌形象和吸引一些中高端品牌入驻,提高商城档次是比较好的选择。吉林人许长斌2003年修建了“非洲商贸城”,现在已经拥有3个同一品牌的商业地产。“之前全部是批发,随着中国制造品质逐渐提高,现在也开始做零售。”许长斌的妻子孙卉介绍,他们的第一个非洲商贸城内400多家店铺,如今50%做批发、50%做零售。福建华商吴少康认为,中国商家以后一定要向零售转型,因为“家电鞋帽小商品礼品这些去超市买都很贵,到中国人这里买比较便宜”。而零售对商城的低端以及内部综合配套设施要求就比较高了。他正考虑,今年要开的三个商城,一定要提高档次,升级到中端市场,做到“一站式购物解决方案”。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14.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