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了零售业,亚马逊这次还要颠覆物流业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7-21 浏览:162 海淘动态
全世界零售业都瞩目的双十一就要来了。这个属于全行业的狂欢,电商企业大战的序幕还未完全拉开,物流竞争的硝烟就已经弥漫了。
京东的“亚洲一号”已经对外界展示了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仓储设备和作业流程。菜鸟网络对外宣称初步搭建起一个货通全球的跨境物流骨干网,在即将到来的双十一砸上亿元提升配送效率。而亚马逊近期在中国则率先推出了“亚马逊物流+”的策略——全面开放其仓储物流体系给更多的中国企业。
要知道,亚马逊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商,但其物流水平,实际也不逊于任何国际巨头。物流称得上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业内用“神奇的库房”形容亚马逊的仓储物流。此次开放物流之举可窥见亚马逊进军物流的决心。时间一长,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也未为可知。
亚马逊凭什么撬动物流行业的奶酪?
物流行业最近几年一直处于黄金时代。到今年我国快递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同比增长39%。而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了42.8%。
不过形式大好的另一面是,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价格战频发,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企业自身,也面临仓储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流程缺乏科学安排,安全保障不高、海外物流体系乏力等诸多问题。
京东、阿里在用各自的方式拓展网络,寻求破局。然而新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先不提报关的繁琐,仅仅是从海外市场仓储货品、发货、运输等环节,就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流程,让不同的合作方实现无缝对接,考验的是超强的管理能力。
这一点,即便进行了大量投入,大多数的企业还是难以保证能做到百分百良好的用户体验。更多的时候,是在不计成本的追求“速度快”这个中国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而运输质量、安全保障、流程透明等方面,还没有看到完全让人放心的迹象。
亚马逊的出招将给目前亟待升级的中国物流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通过20多年的积累,亚马逊已经织建了一个通达全球的网络,通过遍布全球的109个运营中心,可到达185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亚马逊有13个运营中心,近300多条干线运输线路,可向1400多个区县的消费者提供当日达、次日达服务。这样的规模,足以让亚马逊跻身世界一流物流企业。此外,它的行业口碑还来自于无人机送货、智能机器人Kiva等超前眼光。
而从电商领域的经验出发,亚马逊能率先运用大数据进行仓储物流管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库房,亚马逊将库房称之为“运营中心”,因为它已大大超出了一般库房的概念。比如亚马逊智能系统拥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和分析能力,能优化拣货路径,相比传统方法可节省60%多的路径,这使得亚马逊从客户下单、拣货、分拣、包装、到出货可在30分钟内完成。
在精细管理方面,亚马逊仓储系统能让企业客户实时了解库存状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盘点能力,则可以帮助国内企业降低库存丢失风险,确保库存安全;在每一个季节性高峰来临之前,亚马逊智能运营系统,对高峰期库存进行精准预测,同时从配货规划、人力安排、运力调配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方面进行提前安排,确保合理匹配资源和充足的产能——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会承认,在这些方面,亚马逊能超过国内电商企业。
精准管理更为具体的体现是:从卡车运输,到门店运输,再到最后一公里,亚马逊所有系统内部都实现打通,可以监控到每一个包裹的移动。如果在系统当中看到一辆卡车在某个区域不该停顿的位置停了十分钟,系统会立刻有内部警报,并了解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北京到上海一段为例,亚马逊会规定司机在每个节点必须到哪里、过路的费用必须是多少、几点几分要到库里取货、几点几分离开,等等。只要超过这个标准,系统就会有提示警报。
用简单的话说,亚马逊的核心优势归结为两点:首先,网络规模足够大,全球范围内,该覆盖的基本都能覆盖。且境内境外的网络都是自建自营,保证了运转的流畅高效和无缝对接。其次,亚马逊智能系统基于大数据进行仓储物流管理,最早将大数据物流带入中国。
有了这样雄厚的基础做底子,亚马逊再以开放姿态进入物流行业,就能解决京东、菜鸟,以及垂直电商们,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短板。
成本与效率的平衡
对很多电商来说,物流的执行成本问题,是另一个心腹大患。
亚马逊最早初创的时候也曾想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但在发现其无法满足电商业务需求后,选择了自建物流网络,并自行开发了一套符合电商高效运营的智能化系统。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对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科技的前瞻性投入。随着规模扩大边际成本降低,自建仓储物流的成本中心逐渐变成了利润中心,再把其中的经验共享给行业,提高行业标准的同时,降低整体成本。
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率?亚马逊给出了答案。以跨境物流为例,国内物流企业在海外拓展网络的普遍做法是通过第三方合作租用仓库,较自建网络而言可控性弱,同时货物入仓和出仓的处理不仅花费双倍时间,由于操作环节多,货物遗失或损坏的隐患也较高。而亚马逊的自建运营网络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智能化系统会自动选择从离机场或港口较近的仓库优先发货,节省大量的时间。物流全程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的操作,既能保证货物安全,又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在跨境电商的进口领域,亚马逊发布的“海外购?闪购”升级模式,三天就可以让货物达到消费者手中,基本和本地物流水平相差无几。同时,通过大数据的管理,能在进口商品的物流时效做到平均6-8天,远远高于行业的15天。这背后就是通过大数据精准预估旺季和淡季的需求,在欧美日等主要线路通过包机包舱实现任何时段的优先发运,减少等待时间,保证稳定运力,降低空仓率。同时提前预估舱位需求,避免了淡季舱位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去中心化的未来
在电商的推动下,物流行业某种程度已经变成了一个高科技IT行业。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也就更多的集中在是否遵循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规律。
去中心化,就是其中绕不开的铁律。比如特斯拉汽车,选择开放了专利,这无疑会改写汽车发展的历史。而谷歌更是通过开放安卓系统,称霸了整个智能手机领域。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物流行业大多数去中心化的思路还很初级。体现在电商企业,如京东,是将自建物流体系开放给卖家商家,或者如菜鸟网络与“三通一达”共建互联网大数据并进行共享;在物流企业,UPS们则是开放部分数据给客户。
这些举措某种程度上还远远称不上去中心化,更多时候是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如果有企业能真正如同高科技企业那样思考,把自己的仓储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拿出来、把数据服务共享给合作方,同时着眼未来去解决行业问题,那么肯定会获得长远的影响力。
亚马逊至少让外界看到了这样的苗头。在中国开展“亚马逊物流+”服务,不仅是对此前为卖家开放的亚马逊物流服务的延伸,也是去中心化的勇敢尝试。
京东的“亚洲一号”已经对外界展示了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仓储设备和作业流程。菜鸟网络对外宣称初步搭建起一个货通全球的跨境物流骨干网,在即将到来的双十一砸上亿元提升配送效率。而亚马逊近期在中国则率先推出了“亚马逊物流+”的策略——全面开放其仓储物流体系给更多的中国企业。
要知道,亚马逊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商,但其物流水平,实际也不逊于任何国际巨头。物流称得上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业内用“神奇的库房”形容亚马逊的仓储物流。此次开放物流之举可窥见亚马逊进军物流的决心。时间一长,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也未为可知。
亚马逊凭什么撬动物流行业的奶酪?
物流行业最近几年一直处于黄金时代。到今年我国快递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同比增长39%。而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了42.8%。
不过形式大好的另一面是,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价格战频发,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企业自身,也面临仓储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流程缺乏科学安排,安全保障不高、海外物流体系乏力等诸多问题。
京东、阿里在用各自的方式拓展网络,寻求破局。然而新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先不提报关的繁琐,仅仅是从海外市场仓储货品、发货、运输等环节,就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流程,让不同的合作方实现无缝对接,考验的是超强的管理能力。
这一点,即便进行了大量投入,大多数的企业还是难以保证能做到百分百良好的用户体验。更多的时候,是在不计成本的追求“速度快”这个中国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而运输质量、安全保障、流程透明等方面,还没有看到完全让人放心的迹象。
亚马逊的出招将给目前亟待升级的中国物流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通过20多年的积累,亚马逊已经织建了一个通达全球的网络,通过遍布全球的109个运营中心,可到达185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亚马逊有13个运营中心,近300多条干线运输线路,可向1400多个区县的消费者提供当日达、次日达服务。这样的规模,足以让亚马逊跻身世界一流物流企业。此外,它的行业口碑还来自于无人机送货、智能机器人Kiva等超前眼光。
而从电商领域的经验出发,亚马逊能率先运用大数据进行仓储物流管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库房,亚马逊将库房称之为“运营中心”,因为它已大大超出了一般库房的概念。比如亚马逊智能系统拥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和分析能力,能优化拣货路径,相比传统方法可节省60%多的路径,这使得亚马逊从客户下单、拣货、分拣、包装、到出货可在30分钟内完成。
在精细管理方面,亚马逊仓储系统能让企业客户实时了解库存状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盘点能力,则可以帮助国内企业降低库存丢失风险,确保库存安全;在每一个季节性高峰来临之前,亚马逊智能运营系统,对高峰期库存进行精准预测,同时从配货规划、人力安排、运力调配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方面进行提前安排,确保合理匹配资源和充足的产能——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会承认,在这些方面,亚马逊能超过国内电商企业。
精准管理更为具体的体现是:从卡车运输,到门店运输,再到最后一公里,亚马逊所有系统内部都实现打通,可以监控到每一个包裹的移动。如果在系统当中看到一辆卡车在某个区域不该停顿的位置停了十分钟,系统会立刻有内部警报,并了解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北京到上海一段为例,亚马逊会规定司机在每个节点必须到哪里、过路的费用必须是多少、几点几分要到库里取货、几点几分离开,等等。只要超过这个标准,系统就会有提示警报。
用简单的话说,亚马逊的核心优势归结为两点:首先,网络规模足够大,全球范围内,该覆盖的基本都能覆盖。且境内境外的网络都是自建自营,保证了运转的流畅高效和无缝对接。其次,亚马逊智能系统基于大数据进行仓储物流管理,最早将大数据物流带入中国。
有了这样雄厚的基础做底子,亚马逊再以开放姿态进入物流行业,就能解决京东、菜鸟,以及垂直电商们,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短板。
成本与效率的平衡
对很多电商来说,物流的执行成本问题,是另一个心腹大患。
亚马逊最早初创的时候也曾想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但在发现其无法满足电商业务需求后,选择了自建物流网络,并自行开发了一套符合电商高效运营的智能化系统。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对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科技的前瞻性投入。随着规模扩大边际成本降低,自建仓储物流的成本中心逐渐变成了利润中心,再把其中的经验共享给行业,提高行业标准的同时,降低整体成本。
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率?亚马逊给出了答案。以跨境物流为例,国内物流企业在海外拓展网络的普遍做法是通过第三方合作租用仓库,较自建网络而言可控性弱,同时货物入仓和出仓的处理不仅花费双倍时间,由于操作环节多,货物遗失或损坏的隐患也较高。而亚马逊的自建运营网络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智能化系统会自动选择从离机场或港口较近的仓库优先发货,节省大量的时间。物流全程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的操作,既能保证货物安全,又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在跨境电商的进口领域,亚马逊发布的“海外购?闪购”升级模式,三天就可以让货物达到消费者手中,基本和本地物流水平相差无几。同时,通过大数据的管理,能在进口商品的物流时效做到平均6-8天,远远高于行业的15天。这背后就是通过大数据精准预估旺季和淡季的需求,在欧美日等主要线路通过包机包舱实现任何时段的优先发运,减少等待时间,保证稳定运力,降低空仓率。同时提前预估舱位需求,避免了淡季舱位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去中心化的未来
在电商的推动下,物流行业某种程度已经变成了一个高科技IT行业。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也就更多的集中在是否遵循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规律。
去中心化,就是其中绕不开的铁律。比如特斯拉汽车,选择开放了专利,这无疑会改写汽车发展的历史。而谷歌更是通过开放安卓系统,称霸了整个智能手机领域。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物流行业大多数去中心化的思路还很初级。体现在电商企业,如京东,是将自建物流体系开放给卖家商家,或者如菜鸟网络与“三通一达”共建互联网大数据并进行共享;在物流企业,UPS们则是开放部分数据给客户。
这些举措某种程度上还远远称不上去中心化,更多时候是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如果有企业能真正如同高科技企业那样思考,把自己的仓储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拿出来、把数据服务共享给合作方,同时着眼未来去解决行业问题,那么肯定会获得长远的影响力。
亚马逊至少让外界看到了这样的苗头。在中国开展“亚马逊物流+”服务,不仅是对此前为卖家开放的亚马逊物流服务的延伸,也是去中心化的勇敢尝试。
下一页:
家纺重镇南通:推动传统外贸转型跨境电商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