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这块蛋糕还没分完 剩下的要怎么办?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7-19 浏览:174 海淘动态
貌似海淘市场已经拼杀的很激烈,包括阿里、亚马逊和京东等电商巨头都已是早有准备,且投入越发之大,似乎与蓝海毫无关系。但其实熟悉海淘的用户都明白,海淘之所以对一部分购物群体有吸引力,不单单是因为产品质量值得信赖,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价格。
在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大前提下,过去30年拉动经济投资和出口的两驾马车已经显出疲态,而在这几年中,中国的消费却在逐渐发力,成为托举经济最平稳的“马车”。
如果说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恐怕没人会否认,如果需要举出一个例子,那么电子商务无疑是最好的答案。电商时代的兴起和发展使一大批人赶上了时代的浪潮,发家致富;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线上购物的便利和优惠;此外,快递行业更是籍此机会疯狂扩张。
粗放的增长模式在近些年开始有所缓和,各大平台也意识到只单单靠着诸如“年中大促”、“双11”这种鸡血式的刺激是可以短期内带来大量流量以促成购物狂欢,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但是在成本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仅仅依靠这一种方式无疑还存在很多限制,总体来看仍稍显单薄,长期的效果也无法预期。因此,关于电商的细分成为了接下来的时间里要逐渐被抢占的滩头。
而在这其中,海淘又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了。由于地理位置的客观限制,海淘注定和国内的大多数买家存在着先天的距离;而又由于支付手段、语言、物流运输等后天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海淘群体在中国庞大的网购人群中从来都只是一个很小众的存在,即便这个基数一直在增长,但是从总体来看情况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根据行业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数据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海淘族”人数将达3560万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这无疑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蛋糕,而与国内的电商平台相比,海淘前景相对明朗,可开发的领域也更广阔些。
诞生几年的海淘虽然不能说是电商的下一个风口,但一定是一块必争之地。
红海还是蓝海?
对海淘知之甚少的人会认为这是一块尚且空白的地带,至少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而资深的海淘用户又会认为海淘市场已经很纷繁复杂,从各种海外的折扣网站到国内的比价优惠信息平台,还有那更加令人头疼的各大转运公司。
其实关于海淘的市场问题,很难说到底是蓝海还是红海,海淘给人的光明前景在于在国内电商厮杀白热化的今天,它会是一块很重要的补充和未来一块可能的战略高地。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来说,不仅要有所涉猎还要尽早抢占市场。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就一直在布局自己的“天猫国际”业务,将更多的海外品牌和卖家直接引入自家平台之上,实现国内买家和国外卖家的对接,通过阿里巴巴自身的资源,解决了海淘中转运、支付等较为复杂的问题。而亚马逊不仅在其美国网站上开通了部分商品直邮中国服务,还与目前国内的多个自贸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上海自贸区、厦门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等重要的沿海开放区域。据悉,亚马逊将采用的是自贸模式,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保税备货方式,这种模式与跨境电商的保税区发货类似,境外商品入境后暂存自贸区内,消费者购买后以个人物品出区,包裹通过国内物流送达境内消费者。此外亚马逊中国的网站上的“海外购”目前已经有进口直采和海外直邮两种海淘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貌似海淘市场已经拼杀的很激烈,包括阿里、亚马逊和京东等电商巨头都已是早有准备,且投入越发之大,似乎与蓝海毫无关系。但其实熟悉海淘的用户都明白,海淘之所以对一部分购物群体有吸引力,不单单是因为产品质量值得信赖,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价格,这其中的重中之重还在于时不时会出现的超低价的折扣,在碰到好的折扣的前提下,即便是加上国际运费,有些商品的价格仍是国内的一半甚至以下,这其实才是海淘的精髓所在。
而对于用户而言,在无法及时获知折扣信息的情况下,海淘打折信息网站就成了最主要的消息获取渠道。这似乎又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如果细数一下这类型的导购平台,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不仅数目繁多而且鱼龙混杂。
比较有代表性的导购网站包括“什么值得买”、阿里旗下的“一淘”、网易旗下的“惠惠”等。而且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试图加入这个序列。据笔者了解,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体育门户网站虎扑也在不久前开始了自己的海淘生意,而社交网站豆瓣也一直对海淘业务觊觎已久,由此也不难看出,这个领域的竞争似乎还远没到狼烟四起的程度,也并未能分出高下。
而之所以看重海淘导购,其实还是一个入口的问题,海淘导购不仅包含最新的折扣信息,还包含了大量海淘用户的晒单和经验分享,而在这其中关于物流、尺码、价格等海淘常见的问题都借住UGC的力量随之化解。不少折扣网站甚至走向了平台化建设的道路,从最初的折扣信息,到用户晒单,再到提供一键海淘、傻瓜式代购等功能,大大降低了海淘的难度,直接降低了海淘的门槛,而这一举措带来的则是大量的有很强消费能力的用户。未来几年,也许“海淘一族”的基数仍将成倍的增长。
该如何布局
从路线上来说,有关海淘的生意,目前来看大致有如下两种思路,一种是试图将海淘本土化、落地化,大多数国内领先的电商巨头主要精力也都投入在这上面,包括上文说到的阿里、京东和亚马逊等。另外一种是将海淘信息平台化,在原本导购信息+海淘社区的基础上增加代购服务,降低了海淘门槛,解决徘徊在海淘圈之外的用户所被困扰的支付、转运等复杂问题,从海淘信息门户升级为一站式海淘综合平台。
虽然路线上看似不同,其实倒也殊途同归,归根结底是追求平台化,毕竟从发展前景和未来盈利的角度考虑,只有吸引更多的用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遇,而如何将吸引到的用户成功的留下来,转化为长期的流量,毫无疑问一个综合的平台是最为关键的。第一种平台化之所以大多是大型的电商平台来做,一方面是要这些平台都有着稳定的支付手段和良好的信誉保证,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正规,购买也比较便利,但缺陷也比较明显,这类型的海淘平台大多在价格上没有什么优势,海淘产品质量过关但价格同样也居高不下。而第二种平台的优势在于通过发现最新的折扣信息带着自己的用户第一时间看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通过折扣来吸引大多数有经验的海淘用户,但缺陷在于物流大多数都是和第三方转运公司合作,在速度和时间上都无法自己掌控,海淘周期问题无法解决。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平台都是必需的,前者满足资金充裕且追求品质的高质量用户,后者也可以满足部分资深海淘者和追求性价比的买家。两者不仅不矛盾,似乎还有所互补,并且目前来看两者之间的确还没有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大胆预测下,后续的发展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二种平台有人成功做大,第一种平台大肆收购整合零散的第二种平台。或者,等第二种平台有人做大,再被第一种平台中的某位巨头收购……
在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大前提下,过去30年拉动经济投资和出口的两驾马车已经显出疲态,而在这几年中,中国的消费却在逐渐发力,成为托举经济最平稳的“马车”。
如果说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恐怕没人会否认,如果需要举出一个例子,那么电子商务无疑是最好的答案。电商时代的兴起和发展使一大批人赶上了时代的浪潮,发家致富;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线上购物的便利和优惠;此外,快递行业更是籍此机会疯狂扩张。
粗放的增长模式在近些年开始有所缓和,各大平台也意识到只单单靠着诸如“年中大促”、“双11”这种鸡血式的刺激是可以短期内带来大量流量以促成购物狂欢,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但是在成本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仅仅依靠这一种方式无疑还存在很多限制,总体来看仍稍显单薄,长期的效果也无法预期。因此,关于电商的细分成为了接下来的时间里要逐渐被抢占的滩头。
而在这其中,海淘又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了。由于地理位置的客观限制,海淘注定和国内的大多数买家存在着先天的距离;而又由于支付手段、语言、物流运输等后天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海淘群体在中国庞大的网购人群中从来都只是一个很小众的存在,即便这个基数一直在增长,但是从总体来看情况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根据行业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数据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海淘族”人数将达3560万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这无疑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蛋糕,而与国内的电商平台相比,海淘前景相对明朗,可开发的领域也更广阔些。
诞生几年的海淘虽然不能说是电商的下一个风口,但一定是一块必争之地。
红海还是蓝海?
对海淘知之甚少的人会认为这是一块尚且空白的地带,至少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而资深的海淘用户又会认为海淘市场已经很纷繁复杂,从各种海外的折扣网站到国内的比价优惠信息平台,还有那更加令人头疼的各大转运公司。
其实关于海淘的市场问题,很难说到底是蓝海还是红海,海淘给人的光明前景在于在国内电商厮杀白热化的今天,它会是一块很重要的补充和未来一块可能的战略高地。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来说,不仅要有所涉猎还要尽早抢占市场。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就一直在布局自己的“天猫国际”业务,将更多的海外品牌和卖家直接引入自家平台之上,实现国内买家和国外卖家的对接,通过阿里巴巴自身的资源,解决了海淘中转运、支付等较为复杂的问题。而亚马逊不仅在其美国网站上开通了部分商品直邮中国服务,还与目前国内的多个自贸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上海自贸区、厦门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等重要的沿海开放区域。据悉,亚马逊将采用的是自贸模式,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保税备货方式,这种模式与跨境电商的保税区发货类似,境外商品入境后暂存自贸区内,消费者购买后以个人物品出区,包裹通过国内物流送达境内消费者。此外亚马逊中国的网站上的“海外购”目前已经有进口直采和海外直邮两种海淘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貌似海淘市场已经拼杀的很激烈,包括阿里、亚马逊和京东等电商巨头都已是早有准备,且投入越发之大,似乎与蓝海毫无关系。但其实熟悉海淘的用户都明白,海淘之所以对一部分购物群体有吸引力,不单单是因为产品质量值得信赖,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价格,这其中的重中之重还在于时不时会出现的超低价的折扣,在碰到好的折扣的前提下,即便是加上国际运费,有些商品的价格仍是国内的一半甚至以下,这其实才是海淘的精髓所在。
而对于用户而言,在无法及时获知折扣信息的情况下,海淘打折信息网站就成了最主要的消息获取渠道。这似乎又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如果细数一下这类型的导购平台,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不仅数目繁多而且鱼龙混杂。
比较有代表性的导购网站包括“什么值得买”、阿里旗下的“一淘”、网易旗下的“惠惠”等。而且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试图加入这个序列。据笔者了解,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体育门户网站虎扑也在不久前开始了自己的海淘生意,而社交网站豆瓣也一直对海淘业务觊觎已久,由此也不难看出,这个领域的竞争似乎还远没到狼烟四起的程度,也并未能分出高下。
而之所以看重海淘导购,其实还是一个入口的问题,海淘导购不仅包含最新的折扣信息,还包含了大量海淘用户的晒单和经验分享,而在这其中关于物流、尺码、价格等海淘常见的问题都借住UGC的力量随之化解。不少折扣网站甚至走向了平台化建设的道路,从最初的折扣信息,到用户晒单,再到提供一键海淘、傻瓜式代购等功能,大大降低了海淘的难度,直接降低了海淘的门槛,而这一举措带来的则是大量的有很强消费能力的用户。未来几年,也许“海淘一族”的基数仍将成倍的增长。
该如何布局
从路线上来说,有关海淘的生意,目前来看大致有如下两种思路,一种是试图将海淘本土化、落地化,大多数国内领先的电商巨头主要精力也都投入在这上面,包括上文说到的阿里、京东和亚马逊等。另外一种是将海淘信息平台化,在原本导购信息+海淘社区的基础上增加代购服务,降低了海淘门槛,解决徘徊在海淘圈之外的用户所被困扰的支付、转运等复杂问题,从海淘信息门户升级为一站式海淘综合平台。
虽然路线上看似不同,其实倒也殊途同归,归根结底是追求平台化,毕竟从发展前景和未来盈利的角度考虑,只有吸引更多的用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遇,而如何将吸引到的用户成功的留下来,转化为长期的流量,毫无疑问一个综合的平台是最为关键的。第一种平台化之所以大多是大型的电商平台来做,一方面是要这些平台都有着稳定的支付手段和良好的信誉保证,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正规,购买也比较便利,但缺陷也比较明显,这类型的海淘平台大多在价格上没有什么优势,海淘产品质量过关但价格同样也居高不下。而第二种平台的优势在于通过发现最新的折扣信息带着自己的用户第一时间看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通过折扣来吸引大多数有经验的海淘用户,但缺陷在于物流大多数都是和第三方转运公司合作,在速度和时间上都无法自己掌控,海淘周期问题无法解决。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平台都是必需的,前者满足资金充裕且追求品质的高质量用户,后者也可以满足部分资深海淘者和追求性价比的买家。两者不仅不矛盾,似乎还有所互补,并且目前来看两者之间的确还没有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大胆预测下,后续的发展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二种平台有人成功做大,第一种平台大肆收购整合零散的第二种平台。或者,等第二种平台有人做大,再被第一种平台中的某位巨头收购……
上一页:
海淘族看仔细!入境商品有张“负面清单”
下一页:
比呀比:“轻模式”d的海外代购平台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